学术投稿

穴位贴敷配合电针治疗过敏性鼻炎86例

刘爱霞

关键词:三伏天穴位贴敷, 电针治疗, 现报道如下, 过敏性鼻炎, 运用, 疗效
摘要:笔者自2001年以来,运用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电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治疗泌尿系感染44例

    泌尿系感染是指病原体在人体泌尿系统中生长、繁殖,侵犯泌尿器官黏膜或组织引起的泌尿系炎症,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肾盂肾炎和膀胱炎、尿道炎,已婚女性发病率较高.笔者采用针刺治疗该病4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慧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穴位贴敷配合电针治疗过敏性鼻炎86例

    笔者自2001年以来,运用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电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爱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耳穴贴压治疗运动员失眠110例

    失眠影响运动员体力的恢复、疲劳的消除,影响训练和比赛.笔者用耳穴贴压治疗运动员失眠11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忠;王凤鸣;李井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从古代数术看经脉长度与营气流注

    对秦汉文献中有关数术的理论进行梳理,参考国外学者关于古代人类思维方式的论述,并将其与中医典籍中有关经脉长度和营气流注的记载进行对照,以探讨数术与这些记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经脉长度和营气流注完全符合数术的原理,即经脉的长短尺寸和营气的流注度数均由数术演绎而成,其目的在于建立起天人之间密不可分的感应联系.鉴于数术之无法验证,对于营气流注的研究不宜采用现代实证科学的方法.

    作者:卓廉士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电针结合心理干预对网瘾患者焦虑状态及血清NE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互联网成瘾综合征(1AD)患者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7例IA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电针合心理组,心理治疗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4天1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电针合心理组,选取百会、四神聪、合谷、太冲、内关、三阴交等穴,予电针治疗,隔天1次,共治疗20次,并行心理治疗同心理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IAD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结果:电针合心理组总有效率为91.3%,心理治疗组为59.1%,电针合心理组优于心理治疗组(P<0.05).2组IAD评分、SAS评分、HAMA评分、血清NE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电针合心理组均显著低于心理治疗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心理干预疗法能显著改善IAD患者焦虑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NE含量有关.

    作者:朱天民;金荣疆;钟晓鸣;陈骥;李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术后并发急性马尾综合征案

    患者,男,65岁,于2006年6月4日就诊.主诉:二便失禁、双下肢痿软无力2个月.病史:2个月前曾在某院行L<,4>/L<,5>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出现二便失禁,双下肢痿软无力,肌肉萎缩,转入我院求治.经MRI检查提示:马尾神经损伤.刻诊:患者神清,精神萎靡,大小便失禁,双下肢肌肉萎缩,不能行走,套着尿袋,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作者:郑新梅;袁爱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陈全新教授针刺手法初探

    对陈全新教授的针刺手法作了初步的归纳总结,重点对陈氏针刺手法的核心--陈氏飞针手法、陈氏导气手法和陈氏分级补泻手法作较系统的阐述.陈全新教授认为,恰当地运用补泻手法是针刺取效的关键.临床上,他认为针刺者必须细致观察针下气至的情况.笔者体会,临床中一定要细心学习,掌握好手法要领和技巧,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甄宏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早期球后视神经炎36例

    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早期球后视神经炎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慈勤仁;解乐青;仲春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子宫肌腺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寻针灸治疗子宫肌腺病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各33例.针灸组以针刺腹部中极、水道、天枢、曲骨、子宫穴为主;西药组口服达那唑治疗.观察针灸组治疗前后雌激素(E2)水平、血色素(Hb)和血小板计数(BPC)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7.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2.7%,针灸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针灸组治疗后E2水平下降、Hb和BPC提高,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05).结论:针灸治疗子宫肌腺病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有效调整雌激素水平.

    作者:严红;黄小惠;邓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电针中极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中极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将276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138例)和药物组(138例).电针组采用电针中极穴,药物组采用口服前列康片,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2组患者疗效及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积分、生活质量指数(L)积分和夜尿次数、尿线现状、小腹症状、大尿流量、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变化.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6.4%,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6.2%,电针组优于药物组(P<0.01);在改善患者I-PSS积分、L积分和夜尿次数、尿线现状、小腹症状、大尿流量、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变化等方面,2组均有效,并且电针组均优于药物组.结论:电针中极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显著.

    作者:刘清国;王朝阳;焦爽;汤立新;彭明华;田丽芳;丁卫星;赵霞;陆寿康;符永鋆;覃蔚岚;秦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难治性眼病的文献分析

    针灸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青光眼和视神经萎缩等难治性眼病均获得较好效果.现从选穴、治法、疗效评价、机制探讨等方面就针灸治疗上述4种疾病做一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作者:徐红;刘坚;徐斯伟;宗蕾;张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寻提高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临床疗效的佳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90例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头针组(A组)、康复治疗组(B组)、头针结合康复治疗组(C组).A组采用头针治疗,穴取健侧项颞前斜线、项颞后斜线;B组采用现代康复医学疗法,进行肢体功能治疗;C组采用A组与B组疗法相结合治疗.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C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14±0.36)显著低于A组(8.94±0.56)和B组(8.64±0.49)(P<0.05);且C组ADL能力评分(88.39±10.02)和临床疗效(90.0%)均显著高于A组(74.19±12.12,76.7%)和B组(72.29±11.52,73.3%)(均P<0.05).结论: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是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的较佳疗法.

    作者:黄国付;张红星;张唐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平衡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160例

    笔者采用王文远教授创立的平衡针灸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剧烈腰腿痛1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芳;毛效军;王文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神阙灸配合电针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神阙灸配合电针局部穴位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作用.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60例(104膝)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54膝),采用神阙灸配合电针局部针刺犊鼻、内膝眼、阳陵泉、阿是穴等;对照组30例(50膝),用神阙安慰灸配合电针局部治疗,穴位同观察组.2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1个月后随访,再次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疗效结果为临床治愈42膝、显效11膝、有效1膝,综合疗效结果为优37膝、良16膝、可1膝;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疗效结果为临床治愈13膝、显效35膝、有效2膝,综合疗效结果为优9膝、良40膝、可1膝,2组结果经秩和检验,均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1个月后随访时2组间疼痛疗效和综合疗效结果经秩和检验,其中疼痛疗效P>0.05,综合疗效比较,P<0.01.结论:神阙灸配合电针局部穴位治疗阳虚寒凝型膝O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神阙安慰灸配合电针局部穴位者.

    作者:李茜;朱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关于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的思考

    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核心理论.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简单地套用中医内科的辨证体系,难以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牢牢把握针灸自身的特色和规律,以经络辨证为主体,以部位辨证为重点,以八纲辨证为指导,以脏腑辨证为补充,并在临证时重视腧穴特异性的运用,这样才能体现针灸理论的独特性,确保针灸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梁繁荣;曾芳;唐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经筋挑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筋挑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挑刺组和电针组,各56例.经筋挑刺组取腰背部痛性筋结点,予针挑治疗;电针组穴取大杼、肺俞、心俞、天宗、华佗夹脊等,予电针治疗.2组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经筋挑刺组总有效率为89.3%,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8.6%,2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筋挑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有良好疗效.

    作者:梁树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毫针刺法技能教学方法的探讨

    探索一套合理的毫针刺法技能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毫针刺法技能教学现状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尚存在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手法的操作特点和要求等问题,故尝试在传统的毫针刺法技能教学方法基础上配合使用针刺手法测定仪.对实时采集的131名学生手法考核的参数和图形以及120份问卷调查等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提示传统模式与手法仪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合理的,也提示在手法技能训练中要加强基本手法的训练,尤其要注重捻转手法训练.

    作者:王彩虹;许建敏;王银平;李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隔药灸用药饼成形器的设计和应用

    针灸科医生传统用手工捏制药饼,制作缓慢、厚薄大小不一,隔药灸时受热不均,易灼伤患者,阻碍了隔药灸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设计并制作出一种药饼的手动机械成形器具,能快速便捷地制作出统一均匀的所需药饼,解放了医生的双手,便于临床针灸施术.本器具工艺较简单、结构精巧、材料普通、使用方便,具有临床实用性和推广前景.

    作者:朱爱军;陆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腹针结合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62例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性疾病.笔者近年来师从薄智云教授学习腹针,以腹针结合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颅针合药物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IL-6的影响

    目的:探讨颅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颅针合药物组(21例)、单纯药物组(22例).颅针合药物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后第4天针刺颅骨缝,每日1次,连续针刺10次;单纯药物组只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颅针合药物组治疗前后血清IL-6浓度分别为(11.29±8.63)pg/mL和(1.91±1.02)pg/mL,单纯药物组分别为(12.15±7.23)pg/mL和(3.61±2.71)pg/mL,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颅针可促进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IL-6浓度迅速降低及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赵义造;俞昌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