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支;师晶丽;吕明庄;贺志光;覃仁安
目的:探讨标本、根结、根溜注入、本输、气街、四海、关合枢等古典经络理论的本义.方法:以《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为依据,结合简、帛医书及历代注家见解,深入分析探讨.结果:古典经络理论是涉及某些经络结构的理论,其原本意义有三:说明经脉起止走向,说明经气双向运行,说明六经六气六脏六腑亲和关系.结论:古典经络理论强调经脉向心行走,经穴向心排列,经气双向运行,六经各有亲和.
作者:王鸿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中轴骨髂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附属组织,其发病率较高,晚期导致脊柱僵硬、驼背,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型强直,造成残疾.AS目前还未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针刀与短波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邦雷;李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颈心综合征是指由颈椎病引起、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类似冠心病症状的一类病症,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笔者在门诊工作期间与内科医生合作,采取温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劲柏;王伟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验证扬刺、齐刺法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扬刺法及齐刺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同时配合运动疗法.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而采用扬刺、齐刺法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更佳.
作者:白伟杰;谭吉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采用隔物灸关元、神阙穴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均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1%,疗效指数90.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3%,疗效指数7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文丽;刘丽;孙立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寻找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佳方法.方法:将10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刮痧、温针灸治疗,穴取风门、肺俞、曲垣、秉风、胛缝、局部压痛点、条索状结节;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0例,好转10例,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有效率84.0%.治疗组在改善压痛、疼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其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刮痧、温针灸法治疗背肌筋膜炎效果显著,是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作者:王乐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头针、体针(刺激神经根为主)、节段性神经根刺络拔罐、电热灸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对临床收集160例该病患者进行观察.结果:针灸联合方案治疗20天后,治愈138例(86.3%),总有效率100.0%.临床症状平均恢复时间12.81天,神经系统体征平均恢复时间19.76天,眼肌运动障碍平均恢复时间15.14天.对于改善单纯症状疗效显著,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疗效确切,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李虹;侯中伟;白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62例均为1994-2003年门诊患者,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小11岁,大52岁;病程短14天,长9年;合并上颌窦炎者11 例,筛窦炎者8例,蝶窦炎者6例;急性47例,慢性15例.62例患者均经门诊耳鼻喉科专家诊查后除外鼻腔、额窦区的器质性病变而确诊为额窦炎,其中61例曾采用对症抗炎、引流、穿刺冲洗等保守治疗,其中6例还曾采用鼻内窥镜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作者:吴超;李慎贤;张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足跟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常由肾虚或骨质增生而致.笔者应用针刺足跟穴的方法治疗足跟痛13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曾学清;何小花;滕东时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谢锡亮先生早年师从承淡安先生,从事针灸临床及教学近60年,重视针灸学习的基本功;提倡临证要精穴疏针;注重用灸法治病,特别是直接灸;还擅长深刺风府治疗神志病.学验俱丰,值得后辈学习.
作者:关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火针与毫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增生局部、阿是穴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40例,好转58例,未愈2例,有效率99.3%;对照组治愈113例,好转165例,未愈22例,有效率9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火针刺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疗效优于毫针刺法.
作者:蔡志红;李秀昌;刘玉彦;杨茂有;鞠丹;贺普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滚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规范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试验,180名患者随机分成滚针组和药物组各90例.滚针组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一、二侧线及督脉实施滚针治疗;药物组给予氯硝安定4~6 mg,疗程均为4周.以睡眠障碍改善的有效率与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分别在治疗结束后及3个月随访后评价.结果:治疗后滚针组有效率为82.2%,药物组为6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Spitzer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个月随访滚针组与药物组有效率分别为40.0%、30.3%,组间比较(P》0.05);两组Spitzer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滚针疗法能够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平衡而治疗慢性失眠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滚针也是一种可以推广运用的针灸临床治疗新型器具.
作者:王成伟;康杰;周建伟;胡幼平;李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是指眼在完全静止、无调节的状态下,自5 m以外目标发出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使远距离物体不能清晰地在视网膜上成像.看近处目标时,分散的光线可以聚集于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看远处模糊,看近处清楚.目前西医对于近视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4-2005年期间采用针刺结合赵氏雷火灸(以下简称雷炎灸)治疗青少年近视患者277例,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商晓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本组32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复发性口疮,好发于唇内侧、颊部、前庭沟处黏膜.溃疡面小则0.3 cm2,大则1.2 cm2,数量多为单个,病程短3天,长20天.均服用过甘草锌治疗,无效.
作者:金东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新针刺八字治疗法治疗乳腺增生50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庆;叶东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提高针灸减肥疗效的因素,以期对针灸减肥临床作有益的理论指导.方法:从医患两者角度分析,理论结合临床,对影响提高针灸减肥疗效的因素进行理性思考,提出见解.结论:影响针灸减肥疗效的因素很多,医患双方相互配合,重视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得提高减肥疗效.
作者:王桂英;艾炳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介绍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中医的立法过程,并说明了中医的立法意义,强调只有对中医立法,才能使其发展;也只有规范的中医才能在人们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林子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肩胛提肌损伤是肩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在肩胛骨内侧上端疼痛.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此病11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晓东;张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于某,女,46岁,2004年11月就诊.主诉:尿频、尿急1年余.现病史:1年前始觉尿频、尿急,伴腰骶酸痛、少腹胀痛,曾四处诊治,多以尿道炎给对症处理,偶见轻效,仍反复发作,故来我院诊治.查体:精神萎靡,痛苦面容,L4/L5椎旁压痛,放射至右臀部,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小便常规检查阴性,CT检查显示L4/L5、L5/S1椎间盘突出.
作者:慈勤仁;解乐青;乔志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通过穴位的选择(筛选)、穴位的临床应用和穴位的作用机理等3个方面对近10年针灸戒毒中穴位的应用进行综述,认为针灸戒毒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还很不够,特别是对腧穴的选择(筛选)、穴位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针灸戒毒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针灸戒毒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特别应加强对穴位临床应用的研究.
作者:伍利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