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许云祥

关键词:针灸学, 教育, 针灸, 外语课程
摘要:目的:为培养复合型针灸高级人才,对针灸学双语教学进行探讨.方法:从双语教学的概念出发,结合针灸学自身的特点,分析与探讨针灸学双语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问题.结果:针灸学的双语教学应该从统一思想、正确定位出发,同时注重双语教学教师、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教材、教学考试等的选择,并采用适当方式使双语教学成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巩固与升华.结论:针灸学的双语教学是顺应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只有妥善处理针灸学双语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规针刺与短针浅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与短针浅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寻找患者易接受的治疗工具和方法.方法:将15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用常规针刺治疗,第2组用短针浅刺治疗,两组取穴、疗程均相同,观察其疗效及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常规针刺组治愈率为67.1%,短针浅刺组为69.7%,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短针浅刺与常规针刺疗效相当,而短针浅刺能明显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与心理恐惧,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陈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针刺治疗尿潴留选穴组方概况

    目的:总结1994-2005年间针刺治疗尿潴留的选穴组方特点.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分别对体针、头针、耳针、手针、腹针5个方面的选穴进行综述,对体针针灸处方从单穴组方、远近配穴、上下配穴、辨证选穴和辨病选穴5个角度进行归纳.结论:针刺治疗尿潴留疗效可靠,但当前临床研究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高淑红;陆明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隔姜隔盐灸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隔姜隔盐灸法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2例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神阙隔姜隔盐灸法及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治疗.实际完成试验75例,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隔姜隔盐灸法在改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护理者夜间平均被叫起次数、患者白天平均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患者夜间尿失禁人次等排尿障碍症状方面,以及提高尿失禁等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于预防泌尿系感染,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隔姜隔盐灸法是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简便、适于推广的疗法.

    作者:刘慧林;王麟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腰突穴针刺深度CT扫描定位研究

    目的:探讨腰段经验穴腰突穴深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深度与角度.方法:采用CT扫描技术对腰突穴的进针深度、角度与相关组织层面进行扫描观察.结果:当垂直进针至得气时,测得进针深度为 73 mm,针尖所在位置相当于椎间孔外口,此即为佳进针深度与角度.结论:垂直进针并适当深刺至腰突穴深部的椎间孔外口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宜深度.

    作者:黄仕荣;林其雄;汤骏;陈建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17例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锥体外系副反应,药物治疗效果差.笔者应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该病1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董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浅谈肩周炎针刺治疗中准确定位的重要性

    就目前肩周炎针刺治疗中存在的某些认识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以准确定位为原则的诊断和针刺治疗方法.

    作者:姜青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针刺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10转录调节因子NF-E2、YB-1、LRG47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延缓衰老的机制.方法:采用快速老化小鼠(SAMP10)、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为模型,运用地高辛标记的非放射性Northern blot技术,观察8月龄SAMR1对照组、SAMP10对照组、SAMP10针刺组及SAMP10非穴位刺激组全脑、皮层和海马NF-E2、YB-1、LRG47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SAMP10对照组小鼠NF-E2、YB-1、LRG47在全脑、皮层、海马中的表达下调,针刺后表达上调并趋向于正常组.结论:SAMP10小鼠脑衰老与NF-E2、YB-1、LRG47基因表达异常有关,针刺可以通过调节NF-E2、YB-1、LRG47基因表达增强红细胞系统功能和细胞增殖,提高细胞抗菌免疫,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付于;于建春;丁晓蓉;韩景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针灸治疗偏瘫后肩痛的新思路

    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分析肩痛的致因为:①肩胛骨下降、后缩 ;②肱骨内收、内旋;③上肢屈肌痉挛.拟定出预防和治疗肩痛的针灸处方为:软瘫期取肩井、肩中俞、巨骨、天宗、肩NFDA2、极泉;痉挛期取巨骨、肩NFDA5、天宗、肩NFDA2、消泺、上廉、温溜,同时配合背部膀胱经和肩周的拔罐疗法.从而说明肩痛不仅是肩关节的问题,而且涉及到整个患侧的肩胛带肌群和上肢伸肌的肌肉群.

    作者:陈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针刺辅以揿针治疗面肌痉挛33例

    面肌痉挛是指面部肌肉的抽搐性收缩,发作无定时,是临床常见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效果均不佳.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辅以揿针治疗该病3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学军;刘克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武连仲教授针刺止痛十二法

    武连仲教授不仅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而且善于归纳总结、探微知著,尤其对临床的各种疼痛,从病因、病机、特点、分类及辨证、治法、取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究,总结归纳出调神、通经、巨刺、刺络、郄穴、温经、阻力针、宿针、围刺、鼎针、透刺、龙虎交战等12个治疗法则,其中有很多独到经验,对临床针刺止痛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唐艳;张欣;武连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穴位埋线治疗全面性发作型癫痫临床观察

    目的:寻找治疗全面性发作型癫痫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穴位埋线,穴取大椎、筋缩、丰隆等;对照组50例,给予丙戊酸钠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后癫痫计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82.0%,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全面性发作型癫痫疗效肯定,无副作用.

    作者:庄礼兴;张静;李玉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腿经络区体被组织的血管形态学研究

    目的:观察小腿经络区的体被组织内血管的分布.方法:采用巨微解剖、全身动脉放射显影及图像分析技术,解剖12只下肢的体被组织,观察分析小腿经络沿线的体被组织内血管来源、分支和吻合情况.结果:足三阴经、胆经、膀胱经线区的小腿体被组织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在动脉显影X线图像上分别形成一条明显的营养血管链;胃经沿线血管密度未见增高,也未见明显的营养血管链.结论:除胃经外,小腿经络区体被组织内均形成一条明显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链.

    作者:楼新法;梅劲;蒋松鹤;施全;张瑞峰;唐茂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头穴药饼贴敷治疗小儿遗尿60例

    遗尿是儿科常见病,近几年来,笔者在该病的外治法上进行了研究,在脐疗的基础上,发展出头皮生殖区药饼贴敷疗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建平;王海燕;彭伟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透穴法为主埋植药线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8例

    1 一般资料38例均为门诊病人,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本病.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小16岁,大78岁;病程短2个月,长6年.经消化内科规范治疗8周效不佳者11例,自行购买胃药间断口服治疗而乏效者10例,未经治疗者17例.有胃切除手术史者12例.据不同兼症及舌脉,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18例,胃阴不足11例,气滞血瘀9例.

    作者:段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61例

    笔者从1999年开始,采用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6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生;张心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穴位注射结合超激光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结合超激光穴位照射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鱼腥草注射液穴位注射,并结合超激光穴位照射;对照组单纯给予鱼腥草注射液穴位注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23例,总有效率76.7%;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下腹坠痛、白带异常及妇检体征等指标改善明显(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超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作者:王倩;熊家轩;潘文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针刺改变胃及十二指肠变形的诊断学意义

    目的:探讨在影像学诊断中针刺改变胃窦及十二指肠球变形时的作用,为确定病变性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需做影像学检查的患者30例,其中球变形18例,胃窦变形12例.取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中强刺激,留针2分钟,点按中脘穴后观察影像学变化.结果:针刺后变形缓解26例,有效率86.7%.结论:本法简单、方便、直观、无毒副作用,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周波;侯守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针刺为主治疗中心型肥胖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针刺对中心型肥胖患者的客观疗效.方法:采用体针结合电针、耳穴贴压、TDP照射等方法,治疗中心型肥胖患者32例.观察治疗前后腰围(WC)、腰臀比(WHR)及体质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4.4%,WC、WHR、BMI均降低(P<0.001).结论:针刺结合电针、耳穴贴压、TDP照射对中心型肥胖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海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医院感染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液预防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液各 2 mL,每周3次,共8周.并检测有关免疫项目,调查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注射组医院感染、亚感染分别是4例(13.3%)、7例次(23.3%);对照组为9例(15.0%)、19例次(31.7%),两组相比,P>0.05;两组平均服药时间分别是7.77天、11.87天,P<0.01.在注射组,与前3年平均服药时间相比分别是7.77天、14.08天(P<0.01).在免疫指标中,IgG、IgA、IgM、T细胞亚群临床意义不大;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测定表明:无感染组注射前后差值大,且服药时间越长差值越小.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液对预防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医院感染效果肯定,SIL-2R对观察医院感染有价值.

    作者:张炳茹;李苏;袁培云;张晓斌;程立新;周宏辉;周朝昀;刘晓玉;王晓玲;田桂珍;林其根;沙维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艾灸合低频脉冲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32例

    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 DNB)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主要以严格控制血糖为主,辅以功能训练和按摩、理疗等方法,而长期连续导尿引流则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笔者于1996年1月-2005年8月采取艾灸合低频脉冲治疗该病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秀海;李文东;芦洁荷;田风胜;王晓蕴;段淑芳;张红运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