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振国;白娟;邵水金;张建华
目的:对比针灸与药物对肿瘤患者化疗后血细胞和消化道反应的作用.方法:将102例化疗患者按2∶1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等)和服药对照组(口服VitB6、吗丁啉等)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升高化疗患者的血细胞水平,但治疗组作用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化疗后主要症状和体征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对照组为67.6%(P<0.05).结论:针灸可拮抗化疗药的副作用,对化疗机体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取穴、刺激量、治疗方法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
作者:周俊青;徐天舒;钱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张×,女,70岁,干部.初诊日期,2003年10月5日.主诉:右下肢自腹股沟至脚趾弥漫性浮肿半年余.患者30年前行子宫切除术,术中因静脉滴注青霉素而造成过敏性休克,经抢救转危为安,从此后发现对许多抗生素如先锋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过敏.
作者:李艳梅;卜彦青;刘桂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笔者自1998年3月~2003年10月,采用针刺足三里穴和与其对应的脾经穴治疗急性腹痛患者101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占慧;赵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腹针与体针治疗腰椎间盘膨(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1.0%,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分别为48.1%、8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从治疗次数上看,腹针所需次数比体针次数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本病疗效好,疗程短.
作者:吴扬扬;廖静平;李琼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求不同针法镇痛后效应的下丘脑作用机制.方法: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为疼痛模型,比较手针组、穴注组、电针组和刺血组AA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不同针法治疗后,在0.5 h内,都使β-EP的含量进一步升高,其中电针组和手针组的效应持续到30 min.结论:不同的针法产生的效应不同,以手针法效果优.
作者:梁繁荣;刘雨星;罗荣;赵纪岚;余曙光;夏晓红;陈瑾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围刺配合叩刺拔罐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围刺配合叩刺拔罐治疗,对照组用口服丹参酮胶囊治疗.采用Martin研制的面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社会功能3个方面,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诸项评分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诸项评分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刺配合叩刺拔罐对女性迟发性痤疮有效,同时可以提高痤疮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碧玉;龚顺波;林丽莉;陈美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芒针治疗非特异性肋软骨炎52例,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于翠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精神神志疾病(诸如失眠、抑郁、健忘、老年性痴呆等)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对精神神志疾病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临床医师的重要课题.中医学对于精神神志病的认识和治疗都有其独到之处,从五脏论治就是其特点之一.
作者:谷世喆;衣华强;张怡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自1999~2003年4月运用针灸推拿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3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张敏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寻找能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适宜的电针波型.方法:将14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地仓和颧?s、阳白和太阳、迎香和鼻通、下关和口禾?s或夹承浆一组,4组同时应用,先用连续波,再用疏密波治疗;对照组不分组,采用连续波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所用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将疏密波和连续波配合使用,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连续波者.
作者:杨丽霞;周贤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有效方法.方法:将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头针组、药物组,每组32例,进行相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疗效、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评分、精神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主要症状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均有一定疗效,但以观察组疗效好,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接经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可改善主要临床症状,促进智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作者:米建平;朱晓平;樊莉;蒙昌荣;李伟雄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介绍近年针刺退热的临床治疗状况及机理研究,寻求佳治疗方案.方法: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退热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目前针刺退热在疗效评定标准、针刺穴方及机理研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作者:肖蕾;蒋戈利;赵建国;王立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穴位埋线结扎法治疗陈旧性面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小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多由气候变化、饮食不良、精神刺激等因素诱发,呈反复发作性.笔者近年运用眶周眼区穴的眼针治疗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78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双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笔者自1998~2003年期间采用电针穴位治疗正中神经损伤恢复期病人5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伞兵;贺淑文;王岩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的疗效机制.方法:将虚寒胃痛18例、脾虚泄泻12例,各按照证型施以隔药饼灸进行观察.结果:虚寒胃痛者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治疗前增加14.16%、脾虚泄泻者较治疗前增加10.94%,两者治疗前后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01),CD3、CD4、CD4/CD8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隔药饼灸使中药、灸疗、腧穴作用于一体,对虚寒胃痛和脾虚泄泻患者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头电针对正常人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6例健康自愿者均接受头电针治疗,穴位为顶中线(MS 5)、额中线(MS 1)和双侧额旁1线(MS 2).电针前后分别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测,设置感兴趣区(ROI),将各区所得葡萄糖代谢放射性计数采用半定量方式于电针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头电针能显著升高双侧额叶、尾核、左侧扣带回和小脑的葡萄糖代谢.结论:电针正常人顶中线、额中线和双侧额旁1线能提高部分脑区的葡萄糖代谢.
作者:黄泳;唐安戊;李求实;李东江;张祥松;夏东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朱××,女,33岁,2002年5月30日就诊.主诉:右大趾前端赤白肉际处长有一绿豆大小赘生物5年.自觉影响美观,经常自行剪除外露部分,赘生物逐年生长增多,且双脚先后泛发,因恐惧激光手术,寻求针灸治疗.查体见患者双脚赘生物泛发,有几处更是重叠生长,状如菜花.
作者:杨爱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笔者自1998年以来,以针刺加艾炷灸治疗肾阳虚型前列腺增生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光;廖明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外阴瘙痒是妇科病中常见的难言疾病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笔者自2000年开始以芒针为主治疗本病3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粟漩;刘素涵;巫祖强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