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焦虑障碍研究新进展

马丽维;武浩然

关键词:焦虑障碍, 神经生物学基础, 生物学方法, 综合应用, 影像技术, 临床技术, 科学技术, 心理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脑影像技术的发展,对焦虑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对心理及神经生物学方法的综合应用,用于焦虑障碍的各种临床技术将进一步改进. 以下对近年来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学习而采取的措施,可以将它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策略的使用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本文就学习策略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红萍;马铁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入世新形势

    加入WTO,对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特别是对公有制医院来讲将带来多方面的冲击.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医院应如何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促进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是医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赵云萍;陈志国;陈海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继承与发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科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对这一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新时期实现了新的飞跃.

    作者:王丽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网络继续医学教育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现代网络技术运用到继续医学教育,必将推动我国远程医学教育的发展.通过对远程继续教育的分析,提出了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前景.

    作者:刘文瑾;郝岩君;李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面颈部皮脂腺囊肿的手术切除方法改进

    皮脂腺囊肿,又称粉瘤. 为皮脂腺导管堵塞所致,好发于头面部,易感染,有碍美观. 治疗该囊肿主要的方法为手术切除. 常规普通外科皮脂腺囊肿切除术均要求取出完整囊肿,其立足点为去除病变,目的是防止感染及囊肿复发. 若要完整取出囊肿,得有较大的相应切口才行. 遇到较大肿块时,切口就更大了,由此导致的术后面颈部长条线形疤痕,有损外表美观、为避免破坏容貌,可从小切口中取出囊肿. 术中先减小囊肿体积再完整取出囊壁,按解剖层次缝合,保持完整的面部浅层肌筋膜,皮肤在无张力下缝合,可避免切口疤痕生长,达到美观的效果. 要想尽可能达到此要求,术中的护理配合也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高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非规则性胆囊切除48例分析

    目的探讨非规则性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总结作者自 1993年-2003年间,应用该方法手术切除胆囊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结果胆囊底、体前壁大部切除,残留部分胆囊及哈氏囊 8例. 残留哈氏囊11例.残留少许哈氏囊14例. 因坏疽穿孔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切除大部分胆囊后置蕈状管造瘘3例.基本完整切除胆囊12例.全组手术有一定难度,但经过顺利,无并发症,无死亡.造瘘者1个月后炎症消退,经造影证实胆囊管通畅,经闭管后无症状拔管.随访40例,随访率83%,随访时间6个月~9年,36例无临床症状.3例出现右上腹隐痛,经对症治疗症状消失.1例术后3个月出现残留胆囊结石,出现临床症状经再手术切除胆囊治愈.结论非规则性胆囊切除术,用于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切除困难时.它可以尽快消除感染中毒症状和去除病灶.由于不强调完整切除胆囊,又有手指的引导,在解剖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并发症和损伤. 残留胆囊采取内膜剔除、搔刮和碘酒涂抹方法,破坏其分泌功能而达到完整切除胆囊的作用.临床观察仅少数患者出现胆囊残留部综合征,且给予对症治疗而愈.比较在胆囊切除困难时追求规范性完整切除而造成副损伤和在急性胆囊炎时先行造瘘术,尔后再二次手术切除胆囊,利大于弊.

    作者:刘启武;严继生;贾雄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静安、利宁凝胶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本院自2002年3月以来,在静安静脉麻醉下施行人工流产术,取得较好效果,利宁凝胶用于宫颈局部麻醉镇痛效果较差,现将本院用以上两种药物麻醉后行人工流产术各 50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芬;闫同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草药中硒的生物功能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硒是动物生命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的活性中心. 人体缺硒是造成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肠胃病、白内障等 40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硒国家之一,有70% 以上地区缺硒,而多种中草药中含有微量硒,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探讨硒的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研究富硒食品和药物的开发利用,对人体保健、疾病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丁良;单金缓;王秀梅;董万通;姚子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点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三者相统一,要积极改革政治体制,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制度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作者:左华;宇文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鼠高脂性脂肪肝模型快速制造方法

    目的快速建立高脂性大鼠脂肪肝模型.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2周,处死后取肝脏,油红O、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脂肪变.结果2周大鼠肝脏肝细胞内出现广泛、弥漫性脂滴.结论高脂饮食2周即可快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方法简便可靠.

    作者:段斐;刘晋芝;孙晓芳;寇素如;马幼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对某高校学生结核病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对策

    通过对两个出现结核病的班级所有在校学生共193人进行的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与确诊者的密切接触是本次结核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而确诊者以胸腔积液为首发、多发,因此胸腔积液在其发生的早期可能具有传染性;2)在本次调查人群中,从未去过大中城市以及有呼吸道慢性疾病者确诊为结核的多;3)与确诊者住同一宿舍的学生受到感染的机率较高.

    作者:王彦;井坤娟;王艳茹;王琳;张永合;张素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有机磷农药皮肤吸收中毒病人的护理体会

    本科自2000年3月-2003年3月共收治因有机磷农药皮肤吸收引起中毒者共16例,经过笔者精心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

    作者:陈敏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影响胆碱酯酶回升的几种因素

    2001年1月-2002年 6月,本科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 72例,其中男性 30例、女性 42例,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44岁.由于抢救与应用复能剂及时、治疗得当,除 1例转科后发生反跳死亡,其余71例均康复.虽然均康复出院,但笔者发现,治疗效果及胆碱酯酶回升情况却有所不同.现就几种因素可能对胆碱酯酶回升情况有所影响探讨如下.

    作者:崔连智;赵会卿;张丽华;苑俊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护士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职业,其职责包括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 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对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但其本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艳玲;田志芩;韩玉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肺炎临床分析

    静脉注射两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感染性疾病已有报道,2000年开始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肺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石宣;杜长江;王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腺苷蛋白氨酸与甘利欣联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评价

    自2001年9月-2002年10月,笔者采用腺苷蛋白氨酸与甘利欣联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观察疗效.

    作者:赵琳;刘惠娟;郭红伟;赵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用户培训

    21世纪人类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 计算机网络、通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等相互交融,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显而易见,网络环境给图书馆用户培训工作也带来了无限机遇和挑战. 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初探.

    作者:王雅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寓职业美育于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现代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对医疗和护理的需求不仅是为了消除病痛,保证身体健康,同时渴望医护人员创造优美的环境和氛围,使病人产生一种美好的感受,从而坚定战胜病痛的信心. 而护理工作者的职业美应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作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如何对实习生进行职业美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作者:蒋亚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种减肥茶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该减肥茶是一种乌龙茶、决明子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新型保健食品.为确定其作为保健食品的安全性,笔者对其进行了有关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俊刚;蒋东升;王庭欣;秦淑珍;赵文;郭金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多肽药物给药方式及吸收途径研究进展

    理想的药物不但具有专一性和药理活性,而且还能充分到达靶部位发挥作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多肽作为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至今,美国己经开发生物技术药物达 300多个. 临床上常用的剂型为注射溶液剂和冻干粉针剂. 由于此类药物在体内极易降解,半衰期较短,必须频繁给药,这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便和加重其经济负担. 因此,相应的制剂学、给药方式以及药物在体内的转运的途径日益受到医学各界的关注 [1-6]. 国外自 80年代开始主要从非注射途径给药及长效注射剂两方面来研究新一代剂型. 本文着重从给药方式及其在体内循环的途径加以综述.

    作者:史树堂;魏若晶;户志杰;王保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

医学研究与教育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