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清
目的:介绍近年来临床上用针刺疗法治疗慢性炎症疾病对体内炎症介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从细胞因子、氧自由基、溶酶体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一氧化氮(NO)和P物质等不同方面,综述针刺治疗对主要炎症介质调控的文献报道.结论:针刺是通过对炎症介质合成、分泌的调控来调节免疫系统,实现对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石德光;杜欣;胡森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多功能温灸器治疗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多功能温灸器治疗为治疗组,并与温针灸组比较.结果:温灸器组与温针灸组疗效相比,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多功能温灸器除可替代传统温针灸外,还有磁疗、按摩作用,且操作方便、安全,易于掌握.
作者:刘本立;袁湘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季××,男,72岁,退休高级工程师,于2002年1月7日入院.主诉:双下肢麻木沉重、不能自主排尿近3月.
作者:王海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上接4讲)4.3注意事项(1)面部中等大小斑片或肢体末端斑片采用针刺疗法;小于直径1 cm的斑片可用火针疗法;面部以外身体其它部位肌肉丰厚、较平坦部位且面积较大的斑,用刺络拔罐法;面部以外的中等大小的皮损可用隔药灸法.
作者:于璟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寻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方法.方法:采用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用电针、中药治疗,进行电生理指标和HRP追踪观察.结果:电针组、中药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动作电位振幅恢复率以及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标记细胞数,与西药组、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电针组优于中药组.结论:电针、中药均能较好地促进神经损伤早期的功能恢复,是一种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邵水金;单宝枝;严振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小儿疝气是指小儿的阴囊或腹股沟疝,也包括小儿的脐疝.主要是小儿啼哭、咳嗽、排便时过于用力,导致腹压升高,肠曲突入上述部位引起囊肿性膨大,继而引发少腹或满腹疼痛、嗳气、呕吐等症状.中医临床将其分为寒滞厥阴和湿邪积聚2型.笔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2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洪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段××,女,8岁.初诊日期:2002年11月.主诉:右上臂疼痛伴右前臂及右手拇食指胀痛麻木、活动受限1天.
作者:肖华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者自1989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癔病性黑朦症患者5例,均1次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彦奇;徐珂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者根据<玉龙歌>中记载的针灸治疗尿频处方,对70例老年患者进行治疗,证明了处方的有效价值.现将治疗的处方、操作及原理报告如下.
作者:蒋军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面瘫急性期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在面瘫急性期采用循经井穴放血疗法与常规针刺法对照观察.结果:治疗3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62.5%,对照组痊愈率26.7%;4疗程治疗组痊愈率87.5%,对照组痊愈率66.7%,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面瘫采用循经井穴放血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马广昊;乔晋琳;顾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在挖掘中医温熨疗法的基础上研制电热砭石仪,观察电热砭石仪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DRB-2B型电热砭石仪治疗网球肘患者35例.结果:35例网球肘患者有效率100.0%.结论:电热砭石仪治疗网球肘疗效显著,它将成为中医医疗保健的又一有力工具.
作者:王军;谢衡辉;张维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尽快控制患儿腹泻而不引起迁延,是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一个难题.1998年12月~2000年1月,笔者采用音频电疗法天枢穴治疗婴幼儿腹泻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特报道如下.
作者:陈红霞;宓新生;闫保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在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已经查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以呼吸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后导致多脏器损伤的烈性传染病.以往过去的岁月里,针灸在预防和治疗许多传染性疾病中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如治疗流行性感冒、传染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等等.
作者:刘炜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痉挛性斜颈是以颈肌不自主痉挛造成斜颈为主症的一类疾患.其起病缓慢,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睡眠中完全消失.从西医的角度观察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特征,运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病变肌肉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临床症状.运用中医针灸的方法审因论治,可以较好地进行病因治疗,控制病情发展,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现将笔者运用BTXA与针灸结合治疗痉挛性斜颈39例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葛成永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腕关节慢性损伤是指腕关节损伤后,临床处理不当而遗留的顽固性疼痛、乏力、功能受限等症状.近年来,笔者运用发泡灸治疗本病31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勇;李伟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寻找促进环状混合痔术后康复的佳方法.方法:将95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针刺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术后肛门疼痛、便后出血、肛门水肿及切口愈合等4个项目.结果:针刺治疗组肛门水肿程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3个观察项目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P<0.01).结论:针刺对环状混合痔术后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段海涛;沈瑞子;阳建民;邱仁斌;温伟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腋臭是指秽气从腋下发出的皮肤病,为腋窝部放出的特殊气味,天热汗出时明显.笔者于2000年5月~2001年8月,采用火针加闪罐的方法治疗本病12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邵有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腹丛刺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附件炎患者随机分为腹丛刺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两组痊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结论:以腹丛刺为主治疗慢性附件炎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洪建云;欧兰芳;陈磊;李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庞××,女,37岁.1999年10月20日初诊.主因面部肌肉萎缩,伴颜面疼痛而来我院.
作者:杜艳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人迎寸口脉法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运用TCD技术观察正常人与高血压病人的人迎寸口脉动情况和以人迎寸口脉法指导针刺补泻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结论:人迎寸口脉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现代针灸临床上可以为针刺补泻方法的运用提供一种新的、较为客观可靠的定量指标.
作者:高建芸;赵京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