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群;俞卫锋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在脓毒症大鼠脑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胃促生长素(ghrelin)对脓毒症大鼠脑功能和脑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4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ghrelin组(Sham+ ghrelin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及CLP+ ghrelin组,每组16只.采用CLP法制作大鼠脓毒症脑病模型.Sham+ ghrelin组和CLP+ ghrelin组于造模后即刻及12 h后腹腔注射ghrelin 80 μg/kg,Sham组及CLP组于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将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第1亚组6只,于术后6h采用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表对大鼠进行评分,而后麻醉断头取左侧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情况;第2亚组6只,于术后24 h进行上述处理;第3亚组4只,于术后24 h灌注取脑组织行尼氏染色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造模后24 h,CLP组及CLP+ ghrelin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Sham组及Sham+ ghrelin组(P值均<0.05),CLP+ghrelin组显著高于CLP组(P<0.05),Sham+ ghrelin组与Sham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24 h,Sham组与Sham+ ghrelin组间海马组织中TNF-α及IL-6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LP组及CLP+ghrelin组海马组织中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及Sham+ghrelin组(P值均<0.05),CLP+ghrelin组显著低于CLP组(P值均<0.05).CLP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明显变性、坏死、丢失,排列疏松,部分神经元核固缩,细胞质内尼氏小体减少;CLP+ ghrelin组与CLP组相比,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结论 ghrelin对脓毒症大鼠的脑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因子TNF-α及IL-6的表达而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作者:魏华;封小美;薛庆生;张富军;于布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肥胖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使得麻醉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丙泊酚已被广泛应用于肥胖患者的全身麻醉中,但其药代动力学和使用剂量尚不明确.本文就丙泊酚在肥胖患者全身麻醉中的使用剂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进;邵东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单侧TKA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CFB组(试验组)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对照组),每组20例.记录各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及运动状态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同时间段吗啡消耗量及其相关不良反应、总体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在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及运动状态时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试验组在各时间段吗啡用量及72 h总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试验组在术后1、2、4h的股四头肌肌力显著弱于对照组(P值均<0.01).试验组的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 (P<0.01).试验组的总体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 (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CFB能有效缓解TKA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倪文宗;李颖川;王爱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分院2008年12月 -2012年1月间因绝经后子宫出血或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异常行宫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的1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7例宫腔镜检查中,146例(82.5%)有宫腔异常表现,31例(17.5%)宫腔形态未见异常.146例有宫腔异常表现的患者中,良性病变132例(90.4%),包括子宫内膜息肉62例(42.5%)、宫颈管息肉16例(11.0%)、萎缩性子宫内膜炎10例(6.8%)、宫颈息肉合并子宫内膜息肉12例(8.2%)、宫腔粘连8例(5.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2.7%)、子宫内膜增生期改变15例(10.3%)、黏膜下肌瘤3例(2.1%)、宫颈肌瘤1例(0.7%)、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0.7%);恶性病变14例(9.6%),均为子宫内膜腺癌.宫腔镜检查诊断的敏感度为96.6%(141/146),特异度为83.9%(26/31),准确性为94.4%(167/177).宫腔镜检查的特异度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值均<0.01),而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虽较超声检查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检查克服了诊断性刮宫的盲目性,减少了过度治疗和漏诊,使治疗更趋于合理,能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病变,特别是无临床表现的子宫内膜早期恶变.
作者:陈丽群;毛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法(FloTrac系统)与传统经肺动脉导管间断热稀释法(SwanGanz导管技术)监测心排血量(CO)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选择10例行择期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Ⅱ~Ⅲ级,年龄62~76岁.所有患者均连接FloTrac 传感器(Vigileo监测仪)监测外周动脉血CO(APCO);同时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接Ewards VigilanceTM监护仪监测间断CO(ICO).结果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中在放置肺动脉导管后、第1次容量负荷后开胸前、开胸后、搭前降支固定器放置稳定后5 min、搭回旋支固定器放置稳定后5 min、搭后降支固定器放置稳定后5 min、近端吻合时、关胸后第2次容量负荷之前及第2次容量负荷之后9个时间点的APCO与ICO之间均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73、0.86、0.78、0.79、0.90、0.80、0.77、0.76,P值分别<0.01、0.05).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结果显示,各时间点APCO与ICO之间的偏差和一致性差异分别为-0.35(±1.08)、-0.21(±1.06)、-0.25(±0.88)、-0.43(±0.98)、-0.47(±0.72)、-0.27(±0.62)、-0.35(±0.94)、-0.26(±0.90)、-0.39(±1.04) L/min,两种监测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FloTrac系统测量的APCO与Swan-Ganz导管技术测量的ICO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作者:沈伟军;傅舒昆;于布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手术与麻醉是医治外科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围术期存在许多风险,尤以并存心血管疾病者为著.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手术病死率比其他疾病患者高25%~50%.在麻醉与手术实施前应综合考虑手术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患者的耐受性以及手术的危险程度等.已经证实,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术前处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围术期的病死率.术前评估应在详尽掌握患者的病情并结合重要器官功能、手术创伤大小与时间长短等基础上进行,评估后若风险性很大且经治疗可使其降低者及非急诊手术均应暂缓实施,经积极准备,待条件具备时方可行择期手术.
作者:王祥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芬太尼组(F组)和地佐辛联合芬太尼组(DF组),每组3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PCIA.PCIA配方:D组为地佐辛0.8 mg/kg,F组为芬太尼16μg/kg,DF组为地佐辛0.4mg/kg加芬太尼8 μg/kg,均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观察3组患者在术后3、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程度评分(Ramsay评分),48 h内PCIA按压次数及有效次数,芬太尼累积消耗量,患者总体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镇痛期间3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3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PCIA按压总次数及有效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F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均显著少于F组(P值均<0.01).F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显著高于D组的20.0%和DF组的6.7%(P值分别<0.05、0.01),D组又显著高于DF组(P<0.01).DF组对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率为90.0%,显著高于F组的60.0% (P<0.01).结论 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后PCIA镇痛效果确切可靠,可减少芬太尼用量,患者术后的总体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师小伟;熊源长;刘佩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退变和创伤椎间盘髓核中的不同表达,探讨其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7月在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的33例患者(退变组)和因外伤性脊椎骨折行内固定的6例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髓核组织的MMP-13表达,应用Image-ProPlus5.1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灰度值.结果 对照组椎间盘组织中MMP-13的表达很少,平均阳性表达率为(20.4±14.3)%.退变组椎间盘组织中MMP-13的表达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强染色,平均阳性表达率为(73.2±10.9)%.退变组的MMP- 1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椎间盘退变髓核组织中MMP -13的表达显著升高,MMP-13的异常表达可能在椎间盘退变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邓迎丰;方向明;陆继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镁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表达和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促进作用.方法 传代培养的小鼠RAW 264.7细胞分为4组,接种于6孔板,每组为3孔,4组分别为含1 mmol/L硫酸镁的RPMI1640培养基组(C1组)、含0.1 mmol/L硫酸镁的RPMI1640培养基组(C0.1组)、含1 mmol/L硫酸镁的RPMI1640培养基加500 ng/mL LPS的刺激组(L1组)和含0.1 mmol/L硫酸镁的RPMI1640培养基加500 ng/mL LPS的刺激组(L0.1组).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及细胞培养上清液,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HMGB1 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GB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C0.1组与C1组间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1组和L0.1组HMGB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C0.1组和C1组(P值均<0.05),L0.1组又显著高于L1组(P值均<0.05).结论 低镁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I,可能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损害作用.
作者:刘朝辉;张俊杰;黄小静;江继宏;李士通;汪正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患者占多数.进展期胃癌侵犯胰头部的病例并非罕见,对此类患者的外科处理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对65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侵犯胰头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胃癌侵犯胰头的外科治疗问题.
作者:丁良福;顾钧;董平;陆建华;吴文广;李茂岚;丁琦晨;张林;杨佳华;吴向嵩;穆嘉盛;刘颖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住院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确诊为CHF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康复、饮食干预、社会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共干预3周.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训练组在干预后的6 min步行距离,白细胞介素(IL)-6、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显著改善(P值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训练组的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住院CHF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王国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20世纪初,Crile[1]通过临床观察首先提出超前镇痛的概念.后经Woolf [2]及Wall[3]重提并发展,其内涵随着临床、基础医学研究的争论和进展不断改变.本文就超前镇痛概念的更新、临床应用现状、外周和中枢敏感化机制和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徐丽丽;沈建军;用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其手术的适应人群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行LC时,需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CO2)气体形成气腹,腹压的上升、CO2吸收入血及特殊体位会对于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不利影响[1].本研究对老年患者(年龄>65岁)与年轻患者(年龄<50岁)在LC时CO2气腹下的气道压力峰值(PPEAK)和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进行比较,以了解CO2气腹对于老年患者的特殊作用.
作者:朱刚;蔡浩亮;卫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体重70 k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数年,服药血压控制可;有哮喘史数十年,每日1次频发,发作时应用沙丁胺醇喷雾或静脉滴注二羟丙茶碱(喘定)、氨茶碱等可缓解;否认其他慢性疾病.术前胸部X线片示双侧肺纹理增粗.实验室生化检查结果基本正常.当日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左侧鞘膜积液翻转术.14:50人手术室,心电监护:血压160/9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5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6%.开放静脉并注射甲泼尼龙40 mg,鼻导管吸氧(氧流量5 L/min)后SpO2达99%.L3~L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单次注入0.5%罗哌卡因15 mg,麻醉效果好.
作者:宋琳;王珊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肝脏是人体内大的实质性脏器,具有极其复杂的生理、生化功能,且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性和多方面的.为了给肝脏疾病手术患者选择佳的麻醉方案,除了要充分了解其不同的病理损害阶段外,进行恰如其分的术前肝储备功能的评估和针对病情的必要的术前准备至关重要.
作者:杨立群;俞卫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下腹部手术硬脊膜外腔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手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4例,予甲磺酸罗哌卡因单次给药(12 mL);B组24例,予盐酸罗哌卡因单次给药(12 mL);C组30例,予甲磺酸罗哌卡因分两次给药(6 mL+6 mL):D组30例,予盐酸罗哌卡因分两次给药(6 mL+6 mL).各组用药均不含肾上腺素.观察痛觉完全消失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硬脊膜外腔阻滞范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记录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 给药后4组患者的HR均无明显变化,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患者SpO2均>97%.注射药物后10 min,4组的MAP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值均<0.05);注射药物后20 min,C、D组的MAP均显著高于A、B组(P值均<0.05).A、B两组的痛觉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C、D两组(P值均<0.01),4组间的麻醉持续时间、阻滞范围、运动阻滞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的硬脊膜外腔阻滞效能与盐酸罗哌卡因相仿,单次给药的起效时间较分两次给药短,有利于加快麻醉的速度,单次给药可能比分次给药更安全,但寒战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黄小静;汪正平;朱慧;裘毅敏;李士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节律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2月疑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5例住院患者,按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和ACS组(45例),所有患者留取全血,经Ficoll离心分离PBMCs,体外培养过程中经血清撤离诱导节律性;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相关节律基因的表达情况,再经Chronos-fit软件评估其节律性.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与SAP组比较,ACS组的PBMCs节律性表现为峰值时间改变且整体表达水平降低.Gensini积分与PBMCs节律基因Perl的峰值时间呈正相关(r=0.855,P<0.01),与其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53,P<0.05),与节律基因Rev-erbα的相关性则相反(r值分别为-0.721和0.832,P值均<0.05).结论 ACS患者PBMCs的节律性明显异常,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可能是患者整体节律性紊乱的表现,其将可能应用于临床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预测.
作者:李颖;贺治青;伍峰;梁春;吴宗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和生理异常变化很大:其病变可能是一个小的房间隔缺损(ASD),也可能是必须给予积极的血流动力学和通气支持且需行急诊手术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此外,不同年龄,特别是年龄<1岁患儿的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伴发疾病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正因为如此,目前缺乏用于指导制定麻醉计划的、公认的心血管分级标准.麻醉医师必须在术前详细评估每一例患儿:①详细了解疾病解剖和生理状况;②明确是否伴发的非心血管系统病变及其他综合征;③必要的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抚慰,以消除或减轻手术前恐惧和焦虑;④制定相应的麻醉计划.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术前评估应从仔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开始.
作者:黄悦;张马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中限制性输血在节约用血、合理用血和降低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1-12月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实施预计出血量>400 mL的大、中型手术的患者人选限制性输血组(组Ⅱ),结合术中输血分值评估体系实施限制性输血策略.在2009年1-12月符合同样入选标准的患者人选开放性输血组(组Ⅰ),实施开放性输血策略.采用便携式床边血气分析仪动态监测患者在围术期的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结果 与组Ⅰ相比,组Ⅱ的输血总量减少了32.1%.组Ⅱ的输血率、人均输血量和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均显著低于组Ⅰ(P值均<0.05).结论 术中动态测定Hb、Hct,并根据输血分值评估体系评判,是实施限制性输血的有效手段,能有效控制术中不必要的输血,节约血资源,减少输血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陈炜;孙建良;赵凤庆;陈海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定量感觉检查(QST)是一种对感觉进行定量判断的心理物理学技术,通过测定引起某种特定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强度,对感觉障碍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本文就定量感觉检查的临床应用与局限性作一综述.
作者:顾沈晔;杜冬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