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耳门与西药对照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张月成;宋丽华

关键词:偏头痛/针灸疗法, 穴, 耳门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耳门穴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1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耳门穴106例和西药对照110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3.2%,对照组治愈率为21.8%,χ2=15.69,P<0.005.两组有效率比较,χ2=8.37,P<0.005.两组15分钟和30分钟有效率分别为73.6%和24.5%、71.7%和33.6%,χ2=51.96和31.34,P<0.005,差异极显著.结论:此法取穴少,是一种有临床价值的治疗方法.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清代灸疗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本文通过对清代主要的灸疗专著和记载有灸疗内容的针灸学及综合性医书的介绍,大致勾勒出清朝灸疗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清代灸疗的发展特点,指出灸疗发展至清代,实践充分,灸法丰富,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给后世留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作者:杨威;马小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阴茎根部4穴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00例临床分析

    方法:将2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针刺前后疗效以及两组穴位针刺疗效的对比.结果:治疗组(Ⅰ组)临床自觉症状及前列腺液检查均较对照组(Ⅱ组)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针刺疗效有效率为100%,较对照组的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阴茎根部4穴配合相关穴位的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振琴;刘明;徐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伤寒论》阳证宜针、阴证宜灸规律探讨

    《伤寒论》中,运用针灸的有31条,其中病在三阳用针刺,病在三阴用灸法颇具特色.病在三阳者,多系外邪初中,正气未衰的实证或热证,宜用针刺,以泄热邪;病在三阴者,宜用灸法,以温中散寒.本文对《伤寒论》阳证宜针,阴证宜灸规律进行了探讨.

    作者:孙仕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芒针透刺治疗失眠症52例对照观察

    方法:运用芒针透刺法治疗失眠症52例,并设中药酸枣仁汤加减治疗30例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为70.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622,P<0.05).结论:芒针透刺疗法具有良好的安神定志、镇静安眠作用.

    作者:陈幸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尤益人主任背部腧穴配取与刺法

    简介尤老配取背部腧穴的医理、临床运用背部腧穴的经验,并列举了一些选配背部腧穴治疗疑难杂症的典型病例.

    作者:郄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调节原发性帕金森病脑脊液中单胺类递质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疗效及其与患者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用毫针针刺内关等穴位台疗原发性帕金森病.以<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表>评定疗效,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治疗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影响,疗效变化与递质变化未见有显著意义的相关结论:针刺有一定的疗效,能引起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DA,NA的变化,疗效与递质变化的确切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斌;马骋;陈国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89例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进行性脊柱疾患,以脊柱僵硬并逐渐变为强直为特征.笔者采用长蛇灸法治疗本病8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秋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国颁标准《经穴部位》与腧穴定位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是传统的两种基本取穴法,不少学者经深入研究得出了许多结论,为准确掌握和适当使用这两种取穴法提供了重要参考.国颁标准《经穴部位》的颁布,统一和规范了有关腧穴定位,为针灸学术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不当之处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张卫东;王丕敏;李志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方法:将60例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取穴为双侧行间、风池,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口服复方降压片1片,每日3次.分别于首次治疗前及15天以后取血,测定血浆内皮素.结果:治疗组治疗15天后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张朝晖;王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0例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收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笃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面部多毛症案

    吴××,女,21岁,学生,1999年10月25日就诊. 主诉:面部汗毛浓密,粗长半年.半年前,患者因患肝豆状核变性,内科给予D-青霉胺、肌苷及复合维生素B等治疗,病情好转.约2周后出现面部汗毛浓密、粗长.患者自行停服青霉胺数日,面部汗毛较前明显稀疏,同时肢体震颤等症状复作,患者不得不重新服用青霉胺.如此反复数次,患者面部汗毛浓密程度随服用青霉胺与否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作者:吴芸;马慧敏;明国林;岳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综合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40例

    自1996年以来,笔者运用推拿结合电针、TDP照射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程;邢孟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水沟结合屏气治疗顽固性呃逆

    顽固性呃逆以其发作频繁、症状顽固、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常规治疗方法无效为特点.患者常深感痛苦,更使病情加重.笔者在1991~2000年,应用针刺水沟穴结合屏气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

    作者:李璟;史红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肠梗阻案

    徐××,女,43岁,工人.1999年3月5日就诊.主诉:腹部膨胀疼痛伴呕吐5天.患者12年前因宫外孕术后遗有肠粘连,后常出现腹胀、腹痛、呕吐、大便秘结.此次因天气寒冷,又过度劳累而复发,饭后胃脘部胀满,呃逆呕吐,随后腹部膨胀,曾2次到某医院作灌肠而症状缓解,但次日又复发.

    作者:王自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芒针为主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芒针为主针刺与西药吗丁啉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1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5例以芒针中脘穴为主,对照组36例口服吗丁啉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王子臣;王文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侧面神经麻痹案

    罗××,男,64岁,退休职工,住院号:53187,2001年7月5日初诊.主诉:头昏、视物旋转6天,口角歪斜2天.查:一般情况好,左额纹变浅,左眼闭合不全,左鼻唇沟稍浅,口角歪向右侧,舌体伸缩灵活,四肢肌力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CT检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作者:孙成林;缪以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治疗多发性神经炎23例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多发性神经炎23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高向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肠俞挑治治疗痔疮疼痛

    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挑刺放血的方法,独取大肠俞治疗痔疮急性发作时疼痛,止痛效果极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树玲;于德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原因的分析与方法

    分析了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的原因;提出了可能导致面瘫后遗症的因素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双则取穴,注重手法,刺激适度,慎用激素等方面,对防治面瘫后遗症进行了探讨

    作者:管遵惠;郭翠萍;丁丽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药物依赖性失眠

    失眠是一种与许多病症有关的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晨醒过早,常伴有睡眠不深及多梦.药物治疗失眠,撤药时非常痛苦,往往出现REM睡眠(快速动眼时相睡眠)反跳现象及药物精神依赖性.笔者运用针刺治疗12例撤药困难的失眠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悦;刘绍惠;侯悦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