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生
例1:张××,男,20岁,现役军人,2000年5月4日初诊.2月前因父去逝,悲痛交加,打靶时突觉耳内发胀,几分钟后,听力完全丧失.曾就诊于某学院附属医院,经多次检查,未予确诊,予以药物及针刺治疗观察,月余后听力有所恢复,半月后无任何诱因又突发耳聋,遂于我院接受针灸治疗.
作者:王亚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比观察芒针为主针刺与西药吗丁啉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1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5例以芒针中脘穴为主,对照组36例口服吗丁啉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王子臣;王文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多发性神经炎23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高向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顽固性呃逆以其发作频繁、症状顽固、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常规治疗方法无效为特点.患者常深感痛苦,更使病情加重.笔者在1991~2000年,应用针刺水沟穴结合屏气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
作者:李璟;史红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方法:将60例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取穴为双侧行间、风池,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口服复方降压片1片,每日3次.分别于首次治疗前及15天以后取血,测定血浆内皮素.结果:治疗组治疗15天后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张朝晖;王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电热隔药灸与传统隔药灸神阙穴对老年人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120例,分4组治疗,即电热隔药灸组、传统隔药灸组、单纯贴药组、空白对照组结果:电热隔药灸组和传统隔药灸组均能显著提高男性血中睾酮(T)含量,提高女性雌二醇(E2)含量结论:电热隔药灸和传统隔药灸对老年人性激素调整作用基本一致
作者:艾双春;钟蓝;廖方正;陈晓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肥大性牙龈炎多系局部刺激如牙垢、牙石、口腔卫生不良和机体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所引起,临床上以牙龈肿大、充血、松软易出血为特点.在临床上,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而手术治疗的难度又较大.笔者采用铍针烙割法为主治疗本病,疗效满意,不出血,无需缝合,痊愈速度快,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远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吴××,女,21岁,学生,1999年10月25日就诊. 主诉:面部汗毛浓密,粗长半年.半年前,患者因患肝豆状核变性,内科给予D-青霉胺、肌苷及复合维生素B等治疗,病情好转.约2周后出现面部汗毛浓密、粗长.患者自行停服青霉胺数日,面部汗毛较前明显稀疏,同时肢体震颤等症状复作,患者不得不重新服用青霉胺.如此反复数次,患者面部汗毛浓密程度随服用青霉胺与否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作者:吴芸;马慧敏;明国林;岳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针刺颅骨缝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实用表面解剖数据.方法:用等分规、量角规、卷尺、卡尺等测量器对29颗成年正常完整干燥颅骨标本的矢状缝(L1)、冠状缝(L2)、人字缝(L3)、翼颞部骨缝(L4~L6)骨性固定标志间距离、夹角(α角、β角)进行观测.结果:L1为10.46=0.90 cm,L2为12.03±0.91 cm,L3为6.73±0.72 cm,L4为2.71±0.41 cm,L5为6.09=0.42 cm,L6为9.66±0.99 cm,α角左18.93±4.02度,右17.41±4.06度;β角111.10±9.92度.结论:观测颅骨缝所得数据的同身寸简化法,准确、实用,可供临床头针治疗参考.
作者:俞昌德;吴炳煌;陈跃;刘凯;陈旭军;张谷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自1996年以来,笔者运用推拿结合电针、TDP照射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程;邢孟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是传统的两种基本取穴法,不少学者经深入研究得出了许多结论,为准确掌握和适当使用这两种取穴法提供了重要参考.国颁标准《经穴部位》的颁布,统一和规范了有关腧穴定位,为针灸学术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不当之处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张卫东;王丕敏;李志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肋间神经痛为带状疱疹常见后遗症,中老年患者尤为多见,且病程长,疼痛剧烈,病情顽固,治疗比较棘手.近2年来笔者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本症32例,取得一定疗效,并与口服卡马西平21例作对照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吴菊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简介尤老配取背部腧穴的医理、临床运用背部腧穴的经验,并列举了一些选配背部腧穴治疗疑难杂症的典型病例.
作者:郄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方法:将2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针刺前后疗效以及两组穴位针刺疗效的对比.结果:治疗组(Ⅰ组)临床自觉症状及前列腺液检查均较对照组(Ⅱ组)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针刺疗效有效率为100%,较对照组的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阴茎根部4穴配合相关穴位的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振琴;刘明;徐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清代主要的灸疗专著和记载有灸疗内容的针灸学及综合性医书的介绍,大致勾勒出清朝灸疗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清代灸疗的发展特点,指出灸疗发展至清代,实践充分,灸法丰富,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给后世留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作者:杨威;马小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进行性脊柱疾患,以脊柱僵硬并逐渐变为强直为特征.笔者采用长蛇灸法治疗本病8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秋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胃电节律的规整性作用和降心率作用.方法:通过匀速持续给予盐酸山莨菪碱,制作胃电节律异常和心率加速的背景模型,观察比较针刺足三里对异常胃电节律和心率加速的调节.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同时使紊乱的胃电节律和过快的心率得到一定程度纠正
作者:黄晓卿;陈凌;姚志芳;张炜;胡翔龙;吴宝华;倪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笔者在临床上根据机体的生理、病理特点,采用皮针加走罐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安府;吴勋仓;孟艳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伤寒论》中,运用针灸的有31条,其中病在三阳用针刺,病在三阴用灸法颇具特色.病在三阳者,多系外邪初中,正气未衰的实证或热证,宜用针刺,以泄热邪;病在三阴者,宜用灸法,以温中散寒.本文对《伤寒论》阳证宜针,阴证宜灸规律进行了探讨.
作者:孙仕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方法:将3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围刺结合耳穴贴压对照组、耳穴贴压对照组及四环素对照组.从3组中各抽取中度患者20例,检查其治疗前后的皮脂溢出率及血清睾酮水平结果:围刺结合耳穴贴压组疗效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同时发现围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可以改善寻常痤疮主要发病因素中的皮脂溢出状况及血清睾酮水平.结论:围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是治疗寻常痤疮的一种行之有效、操作简单、无不良作用的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李芳莉;吴昊;王晓翠;包艳东;邹如政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