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双春;钟蓝;廖方正;陈晓莉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收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笃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方法:将3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围刺结合耳穴贴压对照组、耳穴贴压对照组及四环素对照组.从3组中各抽取中度患者20例,检查其治疗前后的皮脂溢出率及血清睾酮水平结果:围刺结合耳穴贴压组疗效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同时发现围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可以改善寻常痤疮主要发病因素中的皮脂溢出状况及血清睾酮水平.结论:围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是治疗寻常痤疮的一种行之有效、操作简单、无不良作用的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李芳莉;吴昊;王晓翠;包艳东;邹如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是传统的两种基本取穴法,不少学者经深入研究得出了许多结论,为准确掌握和适当使用这两种取穴法提供了重要参考.国颁标准《经穴部位》的颁布,统一和规范了有关腧穴定位,为针灸学术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不当之处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张卫东;王丕敏;李志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疗效及其与患者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用毫针针刺内关等穴位台疗原发性帕金森病.以<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表>评定疗效,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脑脊液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治疗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影响,疗效变化与递质变化未见有显著意义的相关结论:针刺有一定的疗效,能引起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DA,NA的变化,疗效与递质变化的确切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斌;马骋;陈国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方法:采用2×2析因设计,分别观察不同时间针刺对实验动物月经周期前半期外周血FSH,LH,E2,T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1)早晨组、晚上组、早晚组各激素分泌均出现明显抑制,空白组及非穴组则呈现大致正常的分泌状态.(2)各时间针刺组的各种激素分泌峰的上升速度及峰值增值变化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非穴组与空白组相比则不明显(P>0.05).(3)不同时间针刺组组间比较,对FSH,T分泌峰的上升速度及峰值增值变化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早晨组、早晚组、晚上组;对LH分泌峰的上升速度及峰值增值变化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早晨组、晚上组、早晚组;对E2分泌峰的上升速度及峰值增值变化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晚上组、早晚组、早晨组.(4)针刺1天1次与1天2次比较,其作用差异无显著意义.
作者:李沛;徐文倩;安晓英;王训立;李志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挑刺放血的方法,独取大肠俞治疗痔疮急性发作时疼痛,止痛效果极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树玲;于德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简介尤老配取背部腧穴的医理、临床运用背部腧穴的经验,并列举了一些选配背部腧穴治疗疑难杂症的典型病例.
作者:郄玉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吴××,女,21岁,学生,1999年10月25日就诊. 主诉:面部汗毛浓密,粗长半年.半年前,患者因患肝豆状核变性,内科给予D-青霉胺、肌苷及复合维生素B等治疗,病情好转.约2周后出现面部汗毛浓密、粗长.患者自行停服青霉胺数日,面部汗毛较前明显稀疏,同时肢体震颤等症状复作,患者不得不重新服用青霉胺.如此反复数次,患者面部汗毛浓密程度随服用青霉胺与否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作者:吴芸;马慧敏;明国林;岳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张××,男,68岁,农民.就诊时间:1993年10月.主诉:20年来经常双下肢不能抬举,双上肢活动正常,每隔2月发作1次,休息1~2天后一切如常.
作者:赵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方法:将2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针刺前后疗效以及两组穴位针刺疗效的对比.结果:治疗组(Ⅰ组)临床自觉症状及前列腺液检查均较对照组(Ⅱ组)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针刺疗效有效率为100%,较对照组的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阴茎根部4穴配合相关穴位的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振琴;刘明;徐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观察到4例肉眼可见的经络现象,3例为肾经,1例为胃经,且与相关疾病有关.颜色变化以深浅为主.随着病情的改善,颜色由暗黑转为黄褐,深色变为浅淡至消失.经络现象是临床疾病的一种病态(理)现象的表现,可以据此诊疗疾病.其颜色与病变脏器的关系难以定论,需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而以深浅明暗来分辨病情的轻重缓急较为适宜.经络现象形态表现不尽一致,其特异性征象各代表何种病理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
作者:李勇;李伟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方法:应用皮下埋针法治疗不同证型哮喘患者70例,并以肺通气功能为观测指标.结果:7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5.72%,其中实证有效率85.42%,虚证54.54%,两者比较,实证患者疗效较好(P<0.01).肺通气功能呈现与临床疗效一致的改善.结论:皮下埋针法治疗哮喘效果较好,实证效尤佳.
作者:田从豁;李以松;杨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肥大性牙龈炎多系局部刺激如牙垢、牙石、口腔卫生不良和机体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所引起,临床上以牙龈肿大、充血、松软易出血为特点.在临床上,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而手术治疗的难度又较大.笔者采用铍针烙割法为主治疗本病,疗效满意,不出血,无需缝合,痊愈速度快,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远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足麻不是以双足部麻木甚至疼痛为临床症状的疾病,多在40岁以后发病,男性较妇女多见.笔者自1984年以来,采用涌泉穴温针法治疗本病3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许爱珍;邹敏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方法:运用芒针透刺法治疗失眠症52例,并设中药酸枣仁汤加减治疗30例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为70.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622,P<0.05).结论:芒针透刺疗法具有良好的安神定志、镇静安眠作用.
作者:陈幸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痛经在临床上常见于青、中年女性,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本组病例为原发性痛经.笔者自1993年5月~2001年6月运用中医的隔姜艾绒灸神阙穴治疗痛经26例,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华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79例患者中,27例成人患者,52例婴幼儿患者 27例成人患者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小19岁,大73岁;病程5~33天.其中20例为感染性腹泻,7例慢性肠炎.
作者:王淑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积聚是腹部可以触及积块,相应部位表现或痛或张的病证,有形为积,无形为聚.经临床观察16例,疗效甚佳.兹介绍如下.
作者:徐延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针刺颅骨缝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实用表面解剖数据.方法:用等分规、量角规、卷尺、卡尺等测量器对29颗成年正常完整干燥颅骨标本的矢状缝(L1)、冠状缝(L2)、人字缝(L3)、翼颞部骨缝(L4~L6)骨性固定标志间距离、夹角(α角、β角)进行观测.结果:L1为10.46=0.90 cm,L2为12.03±0.91 cm,L3为6.73±0.72 cm,L4为2.71±0.41 cm,L5为6.09=0.42 cm,L6为9.66±0.99 cm,α角左18.93±4.02度,右17.41±4.06度;β角111.10±9.92度.结论:观测颅骨缝所得数据的同身寸简化法,准确、实用,可供临床头针治疗参考.
作者:俞昌德;吴炳煌;陈跃;刘凯;陈旭军;张谷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自1996年以来,笔者运用推拿结合电针、TDP照射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程;邢孟涵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