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部针刺治疗积聚16例

徐延坤

关键词:局部, 针刺治疗, 临床观察, 疗效, 积聚, 腹部, 病证
摘要:积聚是腹部可以触及积块,相应部位表现或痛或张的病证,有形为积,无形为聚.经临床观察16例,疗效甚佳.兹介绍如下.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芒针透刺治疗失眠症52例对照观察

    方法:运用芒针透刺法治疗失眠症52例,并设中药酸枣仁汤加减治疗30例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为70.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622,P<0.05).结论:芒针透刺疗法具有良好的安神定志、镇静安眠作用.

    作者:陈幸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皮下埋针治疗哮喘的初步观察

    方法:应用皮下埋针法治疗不同证型哮喘患者70例,并以肺通气功能为观测指标.结果:7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5.72%,其中实证有效率85.42%,虚证54.54%,两者比较,实证患者疗效较好(P<0.01).肺通气功能呈现与临床疗效一致的改善.结论:皮下埋针法治疗哮喘效果较好,实证效尤佳.

    作者:田从豁;李以松;杨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临床4例经络现象的报告

    观察到4例肉眼可见的经络现象,3例为肾经,1例为胃经,且与相关疾病有关.颜色变化以深浅为主.随着病情的改善,颜色由暗黑转为黄褐,深色变为浅淡至消失.经络现象是临床疾病的一种病态(理)现象的表现,可以据此诊疗疾病.其颜色与病变脏器的关系难以定论,需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而以深浅明暗来分辨病情的轻重缓急较为适宜.经络现象形态表现不尽一致,其特异性征象各代表何种病理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

    作者:李勇;李伟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申脉穴治疗腹泻

    79例患者中,27例成人患者,52例婴幼儿患者 27例成人患者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小19岁,大73岁;病程5~33天.其中20例为感染性腹泻,7例慢性肠炎.

    作者:王淑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芒针为主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芒针为主针刺与西药吗丁啉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1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5例以芒针中脘穴为主,对照组36例口服吗丁啉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王子臣;王文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侧面神经麻痹案

    罗××,男,64岁,退休职工,住院号:53187,2001年7月5日初诊.主诉:头昏、视物旋转6天,口角歪斜2天.查:一般情况好,左额纹变浅,左眼闭合不全,左鼻唇沟稍浅,口角歪向右侧,舌体伸缩灵活,四肢肌力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CT检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作者:孙成林;缪以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0例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收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笃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肠梗阻案

    徐××,女,43岁,工人.1999年3月5日就诊.主诉:腹部膨胀疼痛伴呕吐5天.患者12年前因宫外孕术后遗有肠粘连,后常出现腹胀、腹痛、呕吐、大便秘结.此次因天气寒冷,又过度劳累而复发,饭后胃脘部胀满,呃逆呕吐,随后腹部膨胀,曾2次到某医院作灌肠而症状缓解,但次日又复发.

    作者:王自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阴茎根部4穴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00例临床分析

    方法:将2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针刺前后疗效以及两组穴位针刺疗效的对比.结果:治疗组(Ⅰ组)临床自觉症状及前列腺液检查均较对照组(Ⅱ组)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针刺疗效有效率为100%,较对照组的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阴茎根部4穴配合相关穴位的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振琴;刘明;徐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进一步证明针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大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以针刺及胰岛素治疗,并设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于3个月及6个月取大鼠血清及视网膜,检测血糖、胰岛素含量,电镜观察视网膜变化.结果:血糖、胰岛素含量,针刺组、胰岛素组及正常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电镜观察针刺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得以改善.结论:针刺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蔡春梅;张秀萍;郝琳娜;杨秀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案

    张××,男,68岁,农民.就诊时间:1993年10月.主诉:20年来经常双下肢不能抬举,双上肢活动正常,每隔2月发作1次,休息1~2天后一切如常.

    作者:赵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治疗多发性神经炎23例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多发性神经炎23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高向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耳聋、耳鸣案

    例1:张××,男,20岁,现役军人,2000年5月4日初诊.2月前因父去逝,悲痛交加,打靶时突觉耳内发胀,几分钟后,听力完全丧失.曾就诊于某学院附属医院,经多次检查,未予确诊,予以药物及针刺治疗观察,月余后听力有所恢复,半月后无任何诱因又突发耳聋,遂于我院接受针灸治疗.

    作者:王亚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89例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进行性脊柱疾患,以脊柱僵硬并逐渐变为强直为特征.笔者采用长蛇灸法治疗本病8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秋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涌泉穴温针法治疗足麻木36例

    足麻不是以双足部麻木甚至疼痛为临床症状的疾病,多在40岁以后发病,男性较妇女多见.笔者自1984年以来,采用涌泉穴温针法治疗本病3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许爱珍;邹敏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原因的分析与方法

    分析了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的原因;提出了可能导致面瘫后遗症的因素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双则取穴,注重手法,刺激适度,慎用激素等方面,对防治面瘫后遗症进行了探讨

    作者:管遵惠;郭翠萍;丁丽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综合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40例

    自1996年以来,笔者运用推拿结合电针、TDP照射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程;邢孟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32例

    肋间神经痛为带状疱疹常见后遗症,中老年患者尤为多见,且病程长,疼痛剧烈,病情顽固,治疗比较棘手.近2年来笔者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本症32例,取得一定疗效,并与口服卡马西平21例作对照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吴菊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耳穴诊断检测的客观性

    为了使耳穴诊断更具客观性,运用计算机、数码相机、物理、光学原理等现代先进技术对耳穴诊断检测手段进行改进.选择洛阳产耳穴诊断系统作为基础机型,分别在系统设置、数据处理、硬件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并在检测方法的科学合理化、减少操作误差、采集数据、图像的保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继洪;冯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电热隔药灸对老年人性激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热隔药灸与传统隔药灸神阙穴对老年人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120例,分4组治疗,即电热隔药灸组、传统隔药灸组、单纯贴药组、空白对照组结果:电热隔药灸组和传统隔药灸组均能显著提高男性血中睾酮(T)含量,提高女性雌二醇(E2)含量结论:电热隔药灸和传统隔药灸对老年人性激素调整作用基本一致

    作者:艾双春;钟蓝;廖方正;陈晓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