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青霖;包胜华;康衡平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高血压孕妇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瘢痕子宫伴妊娠高血压孕妇(观察组)、妊娠高血压孕妇(对照1组)及足月分娩健康孕妇(对照2组)各40例,比较三组孕妇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同时比较不同妊娠高血压疾病程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早产、剖宫产、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1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2组(P <0.05)。观察组、对照1组(急性肾衰竭除外)胎盘早剥、急性肾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HELLP 综合征及左心衰竭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2组(P <0.05)。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孕妇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高血压孕妇妊娠结局不良,需加强孕期管理,根据分娩指征积极干预,以避免或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研究,对入选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将8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2.3±0.2)h;术中出血量为(468.5±32.6)ml。治疗总有效率 A 组为95.24%,B 组为81.82%,A 组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5, P <0.05)。A 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B 组为11.36%,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592,P >0.05)。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星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斜卧截石位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泌尿外科肾结石患者100例,均经由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病症确诊,均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处理,对照组术中保持常规俯卧位,实验组则选择斜卧截石位。对比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一期碎石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期碎石成功率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斜卧截石位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用时更短,较少并发症,手术安全性与一期碎石成功率更高。
作者:高向林;吴振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 Napsin A 在子宫内膜样腺癌( EC)、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ECCC)、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UPS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分别检测30例 EC、10例 ECCC 及20例 UPSC 中Napsin A 的表达,同时分析其对 EC、ECCC 和 UPSC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Napsin A 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Napsin A 在 EC、ECCC、UPSC 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80%、15%( P <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Napsin A 是种敏感而特异的分子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刘静;韩献成;郭文君;董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PMS)疗效及对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 PMS 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给予患者口服孕激素甲羟孕酮治疗;观察组8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0%,高于对照组(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E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LH、FSH 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较治疗前降低,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给予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可有效促进体内激素分泌正常化,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亚荣;季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研究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92例急腹症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胰腺炎组(n =47)和非急性胰腺炎组(n =45),另选取同期47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6.0 h 内抽取3.0 ml 静脉血及6.0 ml 新鲜尿液,通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C-反应蛋白水平,通过速率法测定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水平。对比三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及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及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差异。结果急性胰腺炎组及非急性胰腺炎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急性胰腺炎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可有效诊断急性胰腺炎,且能对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曼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 Miles 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11月13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日排便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秦国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损害分为冠状动脉损害(CAL)组27例和无冠状动脉损害(NCAL)组100例。对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可能有关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AL 组与 NCAL 组患儿性别、热程、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儿性别、热程、血清白蛋白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男性患儿、发热时间延长、血清白蛋白降低是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春伟;吴慧;李燕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和评估无痛分娩对初产妇的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无产科及内科并发症的初产妇400例,将其按照是否自愿要求行镇痛分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止痛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2 h 出血量、住院天数、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疼痛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采用顺产的分娩方式者占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00%),采用剖宫产分娩方式者占6.50%,显著低于对照组(1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产后2 h 出血量、采用阴道助产的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无痛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能够明显缩短初产妇的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树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血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检测对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产后出血产妇34例作为观察组,正常产妇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情况。结果观察两组产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发现两组产妇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的预测情况,发现纤维蛋白和 D-二聚体的预测价值较大,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无检测价值。结论外周血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对孕期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汉煌;吴燕;苏玉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腺癌成骨型脊柱转移瘤的 CT 与 MR 表现及其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76例肺腺癌成骨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完整的 CT 与 MR 资料,对病灶的形态、密度、病灶边缘骨质改变、信号强度,信号均匀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76例肺腺癌脊柱成骨型转移瘤患者共扫描脊椎640个,180个脊椎受累,发现成骨型转移病灶220个。CT 表现为椎体内的单发或多发结节状、环状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无正常骨小梁结构。MR 病灶 T1WI及 T2WI 均呈不同程度低信号。结论肺腺癌成骨型脊柱转移瘤病灶 CT 与 MR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成骨型脊柱转移瘤CT 平扫密度与 MR T2WI 信号强度有相关性。
作者:靳永峰;林吉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联合16排 CT 检查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科检诊并经病理(部分病理为外院结果)确诊的291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检查方式将其分为超声 CT 联合检查组(n =98)、超声检查组(n =97)、CT 检查组(n =96),对比三组甲状腺结节的病灶影像学特征情况,对比三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对比三组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符合率。结果联合检查组甲状腺结节囊变、侵袭包膜、晕环、钙化、肿大淋巴结、病灶边界等影像学特征检出情况高于超声检查组、CT 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查组的特异度为91.84%、灵敏度为78.57%、准确性为84.69%,与超声检查组、CT 检查组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查组甲状腺结节良性49例,病理证实43例符合,恶性49例,病理证实39例符合,联合检查符合率为83.67%,与超声检查组、CT 检查组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16排 CT 检查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推广。
作者:戴宇彪;罗海波;黄宁;陈洁鑫;林雁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毒性元素与营养元素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70例正常血元素儿童、51例高血铅儿童、60例高血钙儿童、55例高血铁儿童、61例高血锌儿童及58例高血铜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和智商情况。结果正常组儿童智商明显高于高血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明显低于高血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明显高于高血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智商均明显低于高血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明显低于高血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钙、铁、锌、铜可影响学龄前儿童身高发育,铅、锌可影响智商发育,但上述元素对学龄前儿童体质量发育并无明显影响。
作者:司徒坚墉;周晓华;刘紫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作用及疗程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内镜确诊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分为两组,A 组(对照组)38例接受安慰剂治疗,B 组(治疗组)42例接受胃复春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3、6、9个月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估,行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变化。结果 A 组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有效率为23.68%,B 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改变、胃镜下检查情况: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使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疗效与疗程有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胃复春治疗萎缩性胃炎,随疗程的延长疗效增强,3个疗程的治疗可以保证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袁龙良;辛毅;燕善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 CT 定位引导下后颅窝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CT 定位引导下后颅窝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28例,伴有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者先行脑室外引流术,部分患者术后经引流管将尿激酶灌注血肿腔溶解引流残余血肿。结果钻孔治疗小脑出血28例,同期手术治疗27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采取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钻孔组28例,恢复良好21例(75.0%),重残6例(21.4%),死亡1例(3.6%);手术组27例,恢复良好15例(55.6%),重残9例(33.3%),死亡3例(11.1%)。钻孔组恢复良好率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 定位引导下后颅窝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操作简便,手术安全,血肿清除率高,是治疗小脑出血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平振;邢伟;张蕊;刘秉柱;蔡艳飞;于涛;杨光;张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肾损伤( AKI)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 AKI 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以及有效率分别为77.6%(38/49)、98.0%(48/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1%(27/49)、83.7%(41/49)]。此外,观察组血肌酐恢复时间及少尿期持续时间分别为(11.8±1.4)、(5.4±2.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2±2.3)、(8.3±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前列地尔对 AKI 治疗疗效显著,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病死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杰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Liddle 综合征(Liddle syndrome)又称遗传性假性醛固酮增多症,1964年由 Liddle 等首先报道,是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肾素活性、低醛固酮血症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我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 Liddle 综合征,本报告旨在同大家共同探讨其遗传性、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等,从而巩固及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及诊治水平。
作者:李东明;王东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和单纯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12%,较对照组(80.49%)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尤其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林百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 CT 对盆腔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107例急腹症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为盆腔病变,分析64排螺旋 CT 检查的病变发现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107例患者 CT 共检出病变105例:泌尿系病变52例、妇科病变49例、肠道病变4例,漏诊2例泌尿系结石,误诊4例妇科病变,病变检出率为98.1%(105/107),诊断符合率为94.3%(101/107)。结论 CT 扫描对于盆腔急腹症病变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均较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靖;魏忠荣;陆建环;杨柠娜;高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82例危重新生儿机械通气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患儿采取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患儿采取全静脉营养,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体质量恢复花费时间、喂养耐受状况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体质量恢复花费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儿喂养耐受率为85.37%,对照组为43.90%,实验组喂养耐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功能紊乱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腹胀、胃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与全静脉营养相比,其有效地提高了患儿喂养耐受率,降低了胃肠功能异常发生几率,安全高效,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王其锋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