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背俞穴治疗多发性硬化12例

聂卉;房丽;梅晨健

关键词:针刺, 背俞穴, 针灸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疗效, 急性期, 现报告如下, 脱髓鞘疾病, 缓解与复发, 多发性硬化, 智能障碍, 痛性痉挛, 髓鞘脱失, 视力障碍, 神经内科, 精神症状, 激素治疗, 共济失调, 反复发作, 同部位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神经内科脱髓鞘疾病之一.临床以反复发作、缓解与复发为特征,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髓鞘脱失所表现瘫痪、麻木、痛性痉挛、失语、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精神症状或智能障碍等,临床急性期常用激素治疗为主.笔者近年来对于急性期辅以针灸治疗,缓解期以针灸治疗为主,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张从正刺络放血的理论和实践

    目的介绍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张从正的刺络放血理论及其应用.方法认真分析张从正的代表著作《儒门事亲》,整理其中的有关记载.结论张从正不但继承了《内经》、隋唐时代的学术思想,而且进一步创新和发挥,对刺络放血疗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张建斌;王玲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刺外关、小节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

    笔者1957年在军委空军中心门诊部针灸科进修时,从欧阳金戈老师处学到了针刺外关、小节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多年来在临床中运用,疗效显著,现介绍给同道.共治疗470例,男303例,女167例;年龄小7岁,大81岁;病程短1天,长10天.全部为软组织损伤,其中腰部243例,上肢70例,下肢97例,胸背部60例.

    作者:张振良;张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曲池穴注射林可霉素治疗扁桃体炎46例

    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林可霉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获得满意疗效.本组46例均系门诊患者,男31例,女15例;年龄10~56岁;病程短1天,长7天.

    作者:彭学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跷脉的循行特点及主治规律

    为了进一步探讨跷脉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古代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为依据,分析了跷脉循行的特点,并从跷主肢体功能异常,跷主眼目开合,跷主神志异常三方面对阴阳跷脉的主治规律加以总结.

    作者:王磊;谷世哲;马惠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临床观察

    观察组采用腕踝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法.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及治疗天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两组在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运用腕踝针治疗次数少,痛苦也少.

    作者:李良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头针治疗截瘫神经痛疗效观察

    截瘫神经痛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观察26例该类患者,采用头针及阿是埋针方法,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国际公认且信度较高的MPQ问卷,进行疗前疗后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

    作者:李惠兰;孙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刺夹脊穴治疗胸部闪挫伤120例

    本组120例,其中男85例,女35例;年龄小17岁,大73岁;病程短1天,长7天.疼痛属气滞型72例,血瘀型48例.本组病例均排除肋骨及肺部病变.其中23例曾服止痛剂无效.

    作者:吴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捻转补泻与捻转方向浅谈

    捻转补泻是针刺补泻基本手法之一,作为单纯的捻转补泻,根据捻转幅度的大小,捻转频率的快慢分补泻为大家所接受,但捻转补泻与方圆的关系,及捻转补泻分男女、左右问题,历代医家看法不一,给后学者带来不便.现就笔者的见解谈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作者:赵刚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头针对脑梗塞患者血浆ET-1、MDA、NO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头针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针刺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血浆内皮素(ET-1)、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头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显著减少,血浆ET-1、MDA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明显回升.结论:头针对脑梗塞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促进其修复,从而维护ET-1/NO拮抗平衡而实现,同时还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王光义;蒋乃昌;贺志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刺水沟穴干预治疗急诊抽搐休克

    目的:探讨针刺水沟穴治疗急诊抽搐昏迷休克,为安全而有效的开展急救针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针刺水沟穴和安定注射两种方法,比较镇静止惊抗休克效果.结果:68例即效,14例显效,2例无效.结论:通过观察,发现这种疗法对上述这些疾病有立竿见影之效.

    作者:郭华林;郭杰;陈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养子时刻开穴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疗效观察

    方法:将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养子时刻开穴组和对照组,进行针刺疗效观察.结果:养子时刻开穴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1,两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养子时刻开穴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天平;仇裕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太冲穴注治疗乳蛾

    方法:一组为10岁以下患儿,采用肺经之井穴少商与大肠经之井穴商阳点刺放血法(点刺二穴,可清泄肺、胃肠之郁热,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一组为10岁以上患者,采用药物太冲穴注射疗法(该穴为足厥阴经之脉所注为输,为肝之原穴,可主咽喉病,故行药物封闭,加强占位刺激,以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三焦,宣泄清解之功).前者施治时,用消毒的不锈钢针或三棱针,取两侧少商、商阳穴,以浅刺疾出各穴,并按压放血2~3滴,每天1次,3次为一疗程,如未治愈,可连用第2疗程,中间不停治.

    作者:熊源清;熊建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5例

    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反复发作,为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主要侵犯结肠,特别是直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多数认为与感染因素及免疫因素有关.本人自1988年以来采用艾条固定穴位悬灸治疗5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割耳敷药法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观察

    目的:用割耳敷药的方法治疗黄褐斑40例.方法:利用耳穴理论,辨证选穴,用刀片在相应穴位上划刺出血,然后敷以活血化瘀的中药粉末,起到物理和化学双重刺激的作用.结果:临床观察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较满意.

    作者:赵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指压天宗穴治疗肩周炎95例

    本组共95例,其中男54例,女41例;年龄小24岁,大69岁,以中年居多;病程1个月~3年72例,3~10年18例,10~26年5例.中医辨证:风寒型34例,血瘀型41例,痰湿型15例,筋脉失养型5例.

    作者:黄应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走罐加手法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腰椎间盘突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95~1998年运用走罐加手法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缪金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刺神阙穴治疗小儿腹泻

    本组178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92例,女86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岁8个月;病程短2天,长2个月28天.治疗方法:神阙穴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刺0.5寸,快进针,慢出针,轻按重提,不留针,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

    作者:刘龙彪;李萍;冯祯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灸综合治疗脊柱隐性裂性腰痛48例

    脊柱隐性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畸形,不少患者在主诉腰腿痛就诊时摄片检查发现.本病西医除用手术治疗外,多用止痛药缓解症状,效果不甚理想.针灸治疗本病未见报道,近年来,笔者运用针灸治疗本病在缓解腰腿痛、减轻局部酸胀症状以及延缓发作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兹就资料完整者48例总结如下.

    作者:张庆萍;杨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一过性直肠痛临床疗效观察

    一过性直肠痛,也称消散性直肠痛.肛门直肠神经痛,会阴部神经痛和爆发性直肠痛是本病的同义语.自1989年来笔者采用针灸治疗本病2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医针刺手法教学测试仪的研制

    为提高针灸的课堂教学水平,笔者采用微电机传感技术,研制了该测试仪.它能客观的反映针刺中的提插、捻转手法,使学生直观定量的掌握运针力度和深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顾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