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

赵玫;袁锦虹;李嘉;项晓人

关键词:下丘脑/针灸效应, 肥胖症/针灸疗法, 摄食行为/针灸效应
摘要:目的:研究针刺对肥胖者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方法:高脂致肥饲料喂养SD大鼠,制作实验性肥胖模型.应用神经细胞微电极记录和脑立体定位技术,通过对实验性肥胖大鼠针刺治疗,观察下丘脑外侧区(LHA)饥饿中枢、腹内侧核(VMH)饱食中枢神经细胞单位时间内电活动(Hz).结果:针刺能够明显降低LHA的兴奋性(P<0.01),提高VMH的电活动频率(P<0.01),抑制肥胖鼠亢进的食欲,减少热卡的摄入,达到减肥目的.结论:针刺对肥胖动物中枢神经核团的调整作用是针刺减肥的主要机制之一.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治疗糖尿病50年重大进展概述

    将我国近50年来针灸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的重大进展进行了综述.分别从方法学、治疗学的若干原则以及对糖代谢、胰腺内分泌激素、胰岛素抵抗、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主要并发症的作用影响作了系统评价,对新世纪本病治疗的展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作者:谌剑飞;魏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火针疗法治疗粘连型肩周炎123例

    笔者从1988年8月~2000年1月用火针疗法治疗粘连型肩周炎123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23例,男41例,女82例;年龄小37岁,大84岁;病程短1个月,1例,长3年,2例,多数病程在2个月以上.其中肌肉萎缩106例,活动受限123例,疼痛119例.2治疗方法让患者活动患肢,一般嘱患者做梳头、叉腰、摸背等几个难做的动作,在肩部前后上即肩前、肩、肩贞、臂孺附近按压寻找其痛点,然后皮肤常规消毒,将消毒好的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在痛点上直刺1~2寸迅速出针,然后让患者做爬墙、外展、上抬等动作2~3分钟,一般每次只刺3个点,间日1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后休息3天.

    作者:陈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糖尿病30例

    1 临床资料30例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小19岁,大54岁;病程短2个月,长3年.均有明显多食、多尿、多饮、身体消瘦主要症状,空腹血糖值高15.7 mmol/L,低7.1 mmol/L,均为门诊病人.根据1995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符合上述诊断分型标准患者.排除标准为(1)有严重心、肾、脑、肝病患者.(2)有酮症及高渗性昏迷者.(3)同时服用类固醇、噻嗪类利尿剂者.(4)使用过或正同时使用胰岛素治疗者.(5)有急慢性感染及恶性肿瘤者.

    作者:李镇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穴位埋线加小剂量抗痫西药治疗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临床观察

    方法: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小剂量抗痫西药(治疗组)治疗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64例,并与西药抗痫组(对照组)65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①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脑电图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中原发性与继发性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的临床疗效相同(P>0.05).结论:穴位埋线加小剂量抗痫西药治疗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基本无创伤,无局麻药过敏,能减轻抗痫西药副作用.

    作者:邓元江;王净净;林亚平;刘卫英;王历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麻醉后便秘46例

    手术时或一些剧痛患者使用麻醉药后,易患便秘.笔者在国内和援马达加斯加工作期间,应用针刺治疗,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6例中,31例为住院病例,15例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7例,女9例;年龄小20岁,大78岁,平均46岁;病程短3天,长3月.使用麻醉药者,全麻16例,腰麻18例,癌痛麻醉8例,外伤痛麻醉4例.中医临床辨证:实秘16例,虚秘12例,气秘18例.

    作者:何天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交感神经敏感线与经络实质

    <内经>的经络包括运行营血的血管性经络和运行卫气的非血管性经络两类,后者即针刺信号沿皮肤经线的传导过程.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皮肤中确实存在传递针刺信号的通道以及通道的实质是交感神经敏感线:针刺信号传递或循经感传发生在皮肤中,针刺后皮肤经线交感递质释放与阻断与经络传导相关,微量的α受体兴奋剂穴位注射模拟出针刺效应,经脉线为交感神经递质富集线,皮肤中存在特异的儿茶酚胺细胞.后指出,血管本身是体内典型的交感神经及递质敏感通道,因此,交感神经敏感通路是两类经络的共同核心.

    作者:刘里远;彭安;潘娟;张慧;邢秀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三阴交治疗头痛30例

    笔者在1992年因劳累紧张而发头痛,发作时头痛难忍,以致无法正常工作.医生曾针刺风池、合谷、太冲等腧穴治疗,并服用多种中西药物,均告无效后,自行点按患侧三阴交穴时,头痛立刻明显减轻,遂针刺该穴,并留针30分钟,头痛完全消失.以后几年未复发.几年来,笔者用此穴针刺治疗了多种头痛病人,常能得以应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全部病例来自门诊,共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小11岁,大65岁;病程短1天,长5年.其中血管性头痛8例,神经机能性头痛9例,紧张性头痛5例,混合性头痛5例,其它头痛3例.

    作者:冯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丘墟治疗踝关节扭伤100例

    本组10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73例,女27例;年龄小6岁,大47岁;病程短1天,长20天.所有病例均有明显外伤史,多数是单侧踝关节扭伤,伤侧踝关节有疼痛及不同程度肿胀,严重者不能行走,经X线透视无骨折和关节脱位.取穴:丘墟穴(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方法:若肿胀不明显者,用5ml无菌注射器6号针头,抽取2%的普鲁卡因2 ml与当归注射液2ml混合.常规消毒丘墟穴,进针1.5寸左右,轻轻旋转针头,待有酸麻胀痛等针感时,抽吸无回血后注入1.5 ml即可.对于肿胀明显者,除穴位注射外,需在肿胀处加局部注射,用药量一般为1.5ml.隔日注射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作者:彭光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耳穴贴压对胆囊收缩功能调整的超声观察

    在B超监测下,对80例胆囊炎患者的胆囊面积变化进行治疗前后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耳穴贴压王不留行后脂餐试验较非耳穴治疗胆囊平均缩小面积提高,试餐30分钟、60分钟,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

    作者:郑子萍;吕明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深刺天鼎治疗呃逆11例

    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深刺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11例,皆为男性;年龄小18岁,大74岁;症状持续短15小时,长5天.均经多种治疗方法治疗而不缓解.针刺方法:患者取端坐位,先寻找扶突穴(喉结旁开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扶突穴直下1寸即天鼎穴.直刺1.5~2.5寸,中等量刺激,有向胸膈部放射性传导为佳,留针10分钟.治疗效果:11例中,针刺单侧天鼎穴呃逆即停止6例;症状减轻4例,后经左右双侧交替针刺1~3次后痊愈;无效1例.

    作者:许元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割刺耳穴治疗神经性皮炎26例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割刺耳穴治疗神经性皮炎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6例均系门诊患者,经本院皮肤科确诊.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小22岁,大65岁;病程短6月,长25年.此病患者经临床观察,均在耳穴胰胆上发现有一如小米粒的白点突出皮肤.

    作者:谢挺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瘢痕瘙痒症32例

    笔者自1996年开始采用针刺治疗瘢痕瘙痒症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于下.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小27岁,大67岁;病程短5个月,长7年.瘙痒发作与饮食有关者13例,无关者19例;瘢痕在腹部者23例,在四肢者6例,在背部者3例;因手术导致者26例,摔伤导致者6例.所有患者均无全身瘙痒症状,均单独采用针刺疗法.

    作者:龙振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西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对比观察

    应用针刺加西药治疗4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与38例同期采用西药疗法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显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静脉压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说明针刺与西药协同可明显增高PaO2(动脉血氧分压),降低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静脉压,降低红细胞比积,使全血粘度(高切速及低切速)降低,对血浆粘度的改变无显著意义.

    作者:刘洁;胡湘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肢端红痛症

    肢端红痛症在上肢肘关节或膝关节以下部位红肿、疼痛.一般呈对称性,疼痛呈阵发性,性质呈针刺样疼痛,夜间痛甚,遇冷痛减,遇热加重.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治疗本病2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9例,女19例;年龄小19岁,大62岁;病程短1月,长8年.

    作者:陈维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穴注治疗小儿厌食症80例临床观察

    采用针刺四缝穴配合药物维生素B1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80例患儿,痊愈54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100.0%.与30例点刺四缝穴对照组相比,x2=13.92,P<0.05,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冯胜军;罗万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艾灸隐白治疗放置节育环后月经过多30例

    月经过多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当前很多妇女以放置节育环作为主要避孕措施,其中部分妇女放置节育环后出现月经过多.笔者自1997年起采用艾灸方法治疗此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5~35岁.有生育史,生育前月经正常,放置节育环时间半年~7年.均在放置节育环后出现月经量过多,色、质正常,月经期延长,每次月经期7~14天,多伴体倦乏力、心慌气短,其中有贫血征象5例.取穴:隐白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作者:赵盈;王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药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1 一般资料用艾叶加中药制成药条穴位灸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其中年龄小22岁,大48岁;病程短1年,长8年.临床主要症状为下腹胀痛下坠,腰痛,白带量多、有味.均经妇科确诊.2治疗方法2.1药物组成和制法陈艾叶300 g,红花、桃仁、芍药、木香、丁香、三棱、枳壳、莪术、青皮、川楝子、小茴香、延胡、田七各30 g.先将艾叶揉搓成团,再将上药研成细末,两者混匀,用易燃纸卷成长25 cm直径2 cm药艾条.

    作者:尚校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不同针灸方法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艾灸、穴位注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不同作用.方法:将6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3组:艾灸组(23例),穴注组(22例),西药对照组(18例).在化疗过程中,分别应用艾条灸、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常规西药.观察白细胞总数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艾灸组、穴注组均可提高白细胞总数及免疫球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P<0.01);在提高白细胞总数方面,穴注组优于艾灸组(P<0.05);在提高免疫球蛋白方面,艾灸组优于穴注组(P<0.05).结论:艾灸、穴位注射可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不同针灸方法具有不同的效果.

    作者:范钰;杨兆民;万铭;吴学飞;颜吉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头穴透刺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

    脑卒中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头穴顶颞前斜线透刺120例,头针焦氏运动区治疗60例为对照①组,体针治疗60例为对照②组.治疗30天后,分别对症状、体征、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进行观察对照.结果提示本法对脑卒中症状体征的改善、肢体功能活动恢复、脑部血液循环改善有一定疗效,治疗组与对照①组、对照②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①组与对照②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孙怀玲;李翔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直接灸的手法应用及临症举隅

    传统的直接灸,难以体现灸的补泻特点,且因其艾炷之大、壮数之多、灸的疼痛、起泡、化脓、常遗留疤痕,而不易被患者接受.吸收民间灸法特点,阐发<内经>灸法补泻的内涵,改良灸方法,剔除灸缺陷,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了一套简便实用的手法.从而充分体现了灸的补、泻特点,极大的发挥了灸的功能,且具有灸的壮数少,灸时疼痛轻,无遗留疤痕,无交叉感染,应用面广,疗效快捷等优点.

    作者:林其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