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灸隐白治疗放置节育环后月经过多30例

赵盈;王杰

关键词:艾灸, 治疗, 节育环, 月经过多, 月经期, 月经量过多, 生育史, 门诊患者, 经期延长, 部分妇女, 常见病症, 避孕措施, 趾甲, 取穴, 贫血, 年龄, 疗效, 妇科, 方法, 病例
摘要:月经过多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当前很多妇女以放置节育环作为主要避孕措施,其中部分妇女放置节育环后出现月经过多.笔者自1997年起采用艾灸方法治疗此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5~35岁.有生育史,生育前月经正常,放置节育环时间半年~7年.均在放置节育环后出现月经量过多,色、质正常,月经期延长,每次月经期7~14天,多伴体倦乏力、心慌气短,其中有贫血征象5例.取穴:隐白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西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对比观察

    应用针刺加西药治疗4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与38例同期采用西药疗法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显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静脉压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说明针刺与西药协同可明显增高PaO2(动脉血氧分压),降低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静脉压,降低红细胞比积,使全血粘度(高切速及低切速)降低,对血浆粘度的改变无显著意义.

    作者:刘洁;胡湘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电针治疗跗骨窦综合征43例疗效观察

    跗骨窦综合征为踝关节内翻扭伤的合并症,1958年由O'Conner首次提出后,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踝内翻扭伤时,窦内韧带、血管、脂肪组织与距腓前韧带同时受损,致窦内充血、水肿,压力增高,出现踝部酸痛不适.笔者近2年来治疗本病4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小9岁,大52岁,平均30.5岁;病程0~2周29例,2+周~半年14例.其中右侧31例,左侧12例,均有踝内翻扭伤史.

    作者:贾道福;朱艳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糖尿病50年重大进展概述

    将我国近50年来针灸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的重大进展进行了综述.分别从方法学、治疗学的若干原则以及对糖代谢、胰腺内分泌激素、胰岛素抵抗、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主要并发症的作用影响作了系统评价,对新世纪本病治疗的展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作者:谌剑飞;魏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割刺耳穴治疗神经性皮炎26例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割刺耳穴治疗神经性皮炎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6例均系门诊患者,经本院皮肤科确诊.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小22岁,大65岁;病程短6月,长25年.此病患者经临床观察,均在耳穴胰胆上发现有一如小米粒的白点突出皮肤.

    作者:谢挺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瘢痕瘙痒症32例

    笔者自1996年开始采用针刺治疗瘢痕瘙痒症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于下.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小27岁,大67岁;病程短5个月,长7年.瘙痒发作与饮食有关者13例,无关者19例;瘢痕在腹部者23例,在四肢者6例,在背部者3例;因手术导致者26例,摔伤导致者6例.所有患者均无全身瘙痒症状,均单独采用针刺疗法.

    作者:龙振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穴位埋线加小剂量抗痫西药治疗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临床观察

    方法: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小剂量抗痫西药(治疗组)治疗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64例,并与西药抗痫组(对照组)65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①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脑电图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中原发性与继发性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的临床疗效相同(P>0.05).结论:穴位埋线加小剂量抗痫西药治疗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基本无创伤,无局麻药过敏,能减轻抗痫西药副作用.

    作者:邓元江;王净净;林亚平;刘卫英;王历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耳穴贴压对胆囊收缩功能调整的超声观察

    在B超监测下,对80例胆囊炎患者的胆囊面积变化进行治疗前后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耳穴贴压王不留行后脂餐试验较非耳穴治疗胆囊平均缩小面积提高,试餐30分钟、60分钟,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

    作者:郑子萍;吕明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丘墟治疗踝关节扭伤100例

    本组10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73例,女27例;年龄小6岁,大47岁;病程短1天,长20天.所有病例均有明显外伤史,多数是单侧踝关节扭伤,伤侧踝关节有疼痛及不同程度肿胀,严重者不能行走,经X线透视无骨折和关节脱位.取穴:丘墟穴(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方法:若肿胀不明显者,用5ml无菌注射器6号针头,抽取2%的普鲁卡因2 ml与当归注射液2ml混合.常规消毒丘墟穴,进针1.5寸左右,轻轻旋转针头,待有酸麻胀痛等针感时,抽吸无回血后注入1.5 ml即可.对于肿胀明显者,除穴位注射外,需在肿胀处加局部注射,用药量一般为1.5ml.隔日注射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作者:彭光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药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1 一般资料用艾叶加中药制成药条穴位灸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其中年龄小22岁,大48岁;病程短1年,长8年.临床主要症状为下腹胀痛下坠,腰痛,白带量多、有味.均经妇科确诊.2治疗方法2.1药物组成和制法陈艾叶300 g,红花、桃仁、芍药、木香、丁香、三棱、枳壳、莪术、青皮、川楝子、小茴香、延胡、田七各30 g.先将艾叶揉搓成团,再将上药研成细末,两者混匀,用易燃纸卷成长25 cm直径2 cm药艾条.

    作者:尚校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电围针治疗乳腺增生症80例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青年妇女.近年来笔者采用电围针法治疗乳腺增生症8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小2l岁,大52岁;病程短3个月,长13年.大多数患者月经前乳房胀痛加重,乳房肿块可见于单侧或双侧,大小不一,区界不清,质中等度硬,活动一般尚好,可有触痛,腋下淋巴结不肿大,少数患者有乳头溢液.全部患者均经远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症.

    作者:李淑荣;杨敏;张淑杰;沈中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刺对肥胖者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方法:高脂致肥饲料喂养SD大鼠,制作实验性肥胖模型.应用神经细胞微电极记录和脑立体定位技术,通过对实验性肥胖大鼠针刺治疗,观察下丘脑外侧区(LHA)饥饿中枢、腹内侧核(VMH)饱食中枢神经细胞单位时间内电活动(Hz).结果:针刺能够明显降低LHA的兴奋性(P<0.01),提高VMH的电活动频率(P<0.01),抑制肥胖鼠亢进的食欲,减少热卡的摄入,达到减肥目的.结论:针刺对肥胖动物中枢神经核团的调整作用是针刺减肥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赵玫;袁锦虹;李嘉;项晓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艾灸隐白治疗放置节育环后月经过多30例

    月经过多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当前很多妇女以放置节育环作为主要避孕措施,其中部分妇女放置节育环后出现月经过多.笔者自1997年起采用艾灸方法治疗此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5~35岁.有生育史,生育前月经正常,放置节育环时间半年~7年.均在放置节育环后出现月经量过多,色、质正常,月经期延长,每次月经期7~14天,多伴体倦乏力、心慌气短,其中有贫血征象5例.取穴:隐白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作者:赵盈;王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直接灸的手法应用及临症举隅

    传统的直接灸,难以体现灸的补泻特点,且因其艾炷之大、壮数之多、灸的疼痛、起泡、化脓、常遗留疤痕,而不易被患者接受.吸收民间灸法特点,阐发<内经>灸法补泻的内涵,改良灸方法,剔除灸缺陷,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了一套简便实用的手法.从而充分体现了灸的补、泻特点,极大的发挥了灸的功能,且具有灸的壮数少,灸时疼痛轻,无遗留疤痕,无交叉感染,应用面广,疗效快捷等优点.

    作者:林其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电耳针加耳压治疗肾绞痛30例

    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小23岁,大65岁.30例均为泌尿系结石(肾结石7例,输尿管结石23例),为典型肾绞痛发作,伴尿路刺激征及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均经过B超或X线摄片确诊.2治疗方法取穴:神门、皮质下、输尿管、肾为主穴.针刺后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加脑、尿道2穴.方法:局部消毒后用30号0.5寸毫针刺入穴位,以酸胀为度,不可穿透耳软骨,再将电针治疗仪针夹夹在输尿管、神门2穴上.输出频率用密波,量以患者耐受程度而定,留针15分钟,取针后加耳压.

    作者:张美丽;金喜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方法:将6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I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取穴为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胃俞、脾俞、太冲、气海、关元、天枢.对照组选用吗丁啉10 mg,每日3次,连服1个月.结果:针刺组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83.3%,差异有显著性差义(P<0.05).两组在胃电图、胃动素、口一盲通过时间3项试验亦为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具有促进并协调FID患者胃肠动力的作用.

    作者:刘文全;王健;郝志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慢性肺炎80例

    小儿慢性肺炎为儿科常见病,有时由于某些原因未及时用药或滥用抗生素,致治疗上的困难.我们采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儿80例,住院42例,门诊38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5个月~10岁;病程1~7天32例,8~14天28例,15~30天20例.均经两种以上抗菌素治疗.支气管肺炎33例,肺炎47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咳痰、食欲不振.单肺或双肺湿性哕音,发热39例;外周血WBC升高(>11.0×109/L)47例;X线胸透及摄片显示肺部纹理增粗模糊或散在小片状和片状阴影72例.58例并发贫血、营养不良或佝偻病等.

    作者:廖南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手针咽喉点治疗急性咽痛即时止痛120例

    急性咽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常伴有咽喉部的红肿及吞咽不利,部分病人有发热表现或白细胞增高,主要发生于急性咽炎或急性扁桃体炎等病症中.近年来,笔者通过针刺手穴咽喉点对急性咽痛的即时止痛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病例选取标准为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中医辨证为喉痹)的患者,服用中西药物后,咽部持续疼痛不减者.本组12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小26岁,大71岁;病程短为3小时,长为3天.其中伴发热者82例,无发热者38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高于正常者98例,正常者22例.

    作者:杨威;孙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芒针治疗胸长神经麻痹20例

    胸长神经由颈5~颈7神经根纤维组成,起自臂丛根,在臂丛和腋动脉后方人腋,沿前锯肌表面下行,支配前锯肌.胸长神经受伤后,前锯肌瘫痪,上肢做向前推送动作时,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离开胸廓而耸起,形成翼状肩胛,臂外展至水平位后不能再向上举起.笔者于1990年4月~2000年6月期间,观察芒针治疗胸长神经麻痹20例,效果理想,现介绍如下.

    作者:戴萦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头穴透刺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

    脑卒中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头穴顶颞前斜线透刺120例,头针焦氏运动区治疗60例为对照①组,体针治疗60例为对照②组.治疗30天后,分别对症状、体征、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进行观察对照.结果提示本法对脑卒中症状体征的改善、肢体功能活动恢复、脑部血液循环改善有一定疗效,治疗组与对照①组、对照②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①组与对照②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孙怀玲;李翔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水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30例

    笔者于1985年12月~1999年12月,用针刺配合拔水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3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4~18岁21例,19~23岁69例,24~28岁24例,29~33岁16例.病程1~3年28例,4~6年62例,7~9年40例.进行期107例,静止期23例.130例中除46例为初发病例外,余曾经用药84例,其中用强的松等药39例,用抗癌药物、乙亚胺、白血宁等药24例,先后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21例.

    作者:王孟柏;王勤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