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割刺耳穴治疗神经性皮炎26例

谢挺杉

关键词:耳穴治疗, 现报告如下, 神经性皮炎, 皮肤科, 门诊患者, 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 年龄, 米粒, 疗效, 白点
摘要: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割刺耳穴治疗神经性皮炎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6例均系门诊患者,经本院皮肤科确诊.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小22岁,大65岁;病程短6月,长25年.此病患者经临床观察,均在耳穴胰胆上发现有一如小米粒的白点突出皮肤.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芒针治疗胸长神经麻痹20例

    胸长神经由颈5~颈7神经根纤维组成,起自臂丛根,在臂丛和腋动脉后方人腋,沿前锯肌表面下行,支配前锯肌.胸长神经受伤后,前锯肌瘫痪,上肢做向前推送动作时,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离开胸廓而耸起,形成翼状肩胛,臂外展至水平位后不能再向上举起.笔者于1990年4月~2000年6月期间,观察芒针治疗胸长神经麻痹20例,效果理想,现介绍如下.

    作者:戴萦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麻醉后便秘46例

    手术时或一些剧痛患者使用麻醉药后,易患便秘.笔者在国内和援马达加斯加工作期间,应用针刺治疗,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6例中,31例为住院病例,15例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7例,女9例;年龄小20岁,大78岁,平均46岁;病程短3天,长3月.使用麻醉药者,全麻16例,腰麻18例,癌痛麻醉8例,外伤痛麻醉4例.中医临床辨证:实秘16例,虚秘12例,气秘18例.

    作者:何天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交感神经敏感线与经络实质

    <内经>的经络包括运行营血的血管性经络和运行卫气的非血管性经络两类,后者即针刺信号沿皮肤经线的传导过程.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皮肤中确实存在传递针刺信号的通道以及通道的实质是交感神经敏感线:针刺信号传递或循经感传发生在皮肤中,针刺后皮肤经线交感递质释放与阻断与经络传导相关,微量的α受体兴奋剂穴位注射模拟出针刺效应,经脉线为交感神经递质富集线,皮肤中存在特异的儿茶酚胺细胞.后指出,血管本身是体内典型的交感神经及递质敏感通道,因此,交感神经敏感通路是两类经络的共同核心.

    作者:刘里远;彭安;潘娟;张慧;邢秀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直接灸的手法应用及临症举隅

    传统的直接灸,难以体现灸的补泻特点,且因其艾炷之大、壮数之多、灸的疼痛、起泡、化脓、常遗留疤痕,而不易被患者接受.吸收民间灸法特点,阐发<内经>灸法补泻的内涵,改良灸方法,剔除灸缺陷,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了一套简便实用的手法.从而充分体现了灸的补、泻特点,极大的发挥了灸的功能,且具有灸的壮数少,灸时疼痛轻,无遗留疤痕,无交叉感染,应用面广,疗效快捷等优点.

    作者:林其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大椎穴针刺拔罐治疗痤疮32例

    笔者自1995年以来运用针刺与拔罐治疗痤疮32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本组3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6例,女26例;年龄小17岁,大36岁;病程短20天,长7年.未婚24例,已婚8例.取穴: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暴露颈部大椎穴,医者轻揉局部,至其充血发红.操作: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立即在该穴上用大号玻璃火罐以闪火法迅速拔在穴位上,医者轻拍罐顶1~2分钟,令其出血2~~5 ml.留10~15分钟起罐,用棉球擦去血液,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未愈者间隔1周后,行第2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作者:安维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多针平行刺治疗腕伸肌筋膜纤维织炎37例

    1临床资料本组37例,其中男29例,女8例;年龄小21岁,大48岁;病程短1天,长1个半月.外伤闪挫8例,劳损23例,因寒所致6例.其中26例使用伤湿止痛膏,8例服用跌打丸、三七片无效.2治疗方法取患肢手三里、合谷穴,常规消毒,针刺用捻转提插泻法,针感布于前臂.在腕伸肌有摩擦感之压痛区域,15°角卧针平行多针推入浅筋膜,每针相隔1分,食指向前拇指向后快速捻针,使局部纤维缠在针体上,重度提插,停针候气,待针自解后(一般10~20分钟)出针,不闭其孔,每日1次,5次后观察疗效.

    作者:徐小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三伏天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连续3年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本组过敏性鼻炎88例,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3~40岁;病程半年~30年.诊断标准:以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水样涕及鼻塞为主症,部分病人伴有眼痒、流泪、咽痒等症状,体征有鼻粘膜苍白水肿.2治疗方法2.1取穴①肺俞、心俞、膈俞.②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2.2 操作取白芥子、玄胡各30%,甘遂、细辛各20%,共研细末,用鲜姜汁调成稠膏状,压扁切成块,每块约1 cm×1 cm(6 g),再加少许麝香,分摊在直径约5cm的胶布上,固定于上述穴位.每隔10天贴敷1次,即初伏、中伏、末伏各贴1次,初伏、中伏取第①组穴,末伏取第②组穴,一般敷贴2~4小时,如果敷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也可多敷贴几小时,等药物干燥后再揭下.贴后忌食生冷辛辣,禁冷水洗浴.此法每年敷贴.连续敷贴3年为一疗程.

    作者:曹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激素类药物对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激素类药物对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设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62例,经激素治疗后再针刺治疗对照组26例,并将两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6.8%,对照组愈显率为76.9%,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疗效与疗程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

    作者:张超云;陈礼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丘墟治疗踝关节扭伤100例

    本组10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73例,女27例;年龄小6岁,大47岁;病程短1天,长20天.所有病例均有明显外伤史,多数是单侧踝关节扭伤,伤侧踝关节有疼痛及不同程度肿胀,严重者不能行走,经X线透视无骨折和关节脱位.取穴:丘墟穴(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方法:若肿胀不明显者,用5ml无菌注射器6号针头,抽取2%的普鲁卡因2 ml与当归注射液2ml混合.常规消毒丘墟穴,进针1.5寸左右,轻轻旋转针头,待有酸麻胀痛等针感时,抽吸无回血后注入1.5 ml即可.对于肿胀明显者,除穴位注射外,需在肿胀处加局部注射,用药量一般为1.5ml.隔日注射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作者:彭光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深刺天鼎治疗呃逆11例

    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深刺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11例,皆为男性;年龄小18岁,大74岁;症状持续短15小时,长5天.均经多种治疗方法治疗而不缓解.针刺方法:患者取端坐位,先寻找扶突穴(喉结旁开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扶突穴直下1寸即天鼎穴.直刺1.5~2.5寸,中等量刺激,有向胸膈部放射性传导为佳,留针10分钟.治疗效果:11例中,针刺单侧天鼎穴呃逆即停止6例;症状减轻4例,后经左右双侧交替针刺1~3次后痊愈;无效1例.

    作者:许元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红细胞变形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RCD在老化痴呆发病中的作用及针刺的影响.方法:以日本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为实验动物,采用国产激光衍射红细胞变形仪,观察该模型动物RCD的增龄性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针刺组RC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针刺对RCD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针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庆忠;郑灏泳;赵立荣;于涛;韩景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电围针治疗乳腺增生症80例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青年妇女.近年来笔者采用电围针法治疗乳腺增生症8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小2l岁,大52岁;病程短3个月,长13年.大多数患者月经前乳房胀痛加重,乳房肿块可见于单侧或双侧,大小不一,区界不清,质中等度硬,活动一般尚好,可有触痛,腋下淋巴结不肿大,少数患者有乳头溢液.全部患者均经远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症.

    作者:李淑荣;杨敏;张淑杰;沈中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及取效时间对照观察

    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用针刺及针刺牵引进行治疗,并作疗效及治疗时间观察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疗效上无差别,在治疗时间上针刺牵引配合优于前者(P<0.01).

    作者:王立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糖尿病30例

    1 临床资料30例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小19岁,大54岁;病程短2个月,长3年.均有明显多食、多尿、多饮、身体消瘦主要症状,空腹血糖值高15.7 mmol/L,低7.1 mmol/L,均为门诊病人.根据1995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符合上述诊断分型标准患者.排除标准为(1)有严重心、肾、脑、肝病患者.(2)有酮症及高渗性昏迷者.(3)同时服用类固醇、噻嗪类利尿剂者.(4)使用过或正同时使用胰岛素治疗者.(5)有急慢性感染及恶性肿瘤者.

    作者:李镇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穴位埋线加小剂量抗痫西药治疗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临床观察

    方法: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小剂量抗痫西药(治疗组)治疗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64例,并与西药抗痫组(对照组)65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①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脑电图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中原发性与继发性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的临床疗效相同(P>0.05).结论:穴位埋线加小剂量抗痫西药治疗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基本无创伤,无局麻药过敏,能减轻抗痫西药副作用.

    作者:邓元江;王净净;林亚平;刘卫英;王历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糖尿病50年重大进展概述

    将我国近50年来针灸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的重大进展进行了综述.分别从方法学、治疗学的若干原则以及对糖代谢、胰腺内分泌激素、胰岛素抵抗、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主要并发症的作用影响作了系统评价,对新世纪本病治疗的展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作者:谌剑飞;魏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穴位中药离子导入负压罐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离子导入负压罐是一种自制负压下离子导入装置,将自备川乌、草乌乙醇浸液导入下关穴和颊车穴,用于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经对62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总有效率98%.本疗法集腧穴刺激、药罐疗法、离子导入和直流电疗法于一体,丰富了针灸治疗的手段.

    作者:田开宇;李炎阳;赵喜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穴注治疗小儿厌食症80例临床观察

    采用针刺四缝穴配合药物维生素B1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80例患儿,痊愈54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100.0%.与30例点刺四缝穴对照组相比,x2=13.92,P<0.05,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冯胜军;罗万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慢性肺炎80例

    小儿慢性肺炎为儿科常见病,有时由于某些原因未及时用药或滥用抗生素,致治疗上的困难.我们采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儿80例,住院42例,门诊38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5个月~10岁;病程1~7天32例,8~14天28例,15~30天20例.均经两种以上抗菌素治疗.支气管肺炎33例,肺炎47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咳痰、食欲不振.单肺或双肺湿性哕音,发热39例;外周血WBC升高(>11.0×109/L)47例;X线胸透及摄片显示肺部纹理增粗模糊或散在小片状和片状阴影72例.58例并发贫血、营养不良或佝偻病等.

    作者:廖南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水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30例

    笔者于1985年12月~1999年12月,用针刺配合拔水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3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4~18岁21例,19~23岁69例,24~28岁24例,29~33岁16例.病程1~3年28例,4~6年62例,7~9年40例.进行期107例,静止期23例.130例中除46例为初发病例外,余曾经用药84例,其中用强的松等药39例,用抗癌药物、乙亚胺、白血宁等药24例,先后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21例.

    作者:王孟柏;王勤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