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红细胞变形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刘庆忠;郑灏泳;赵立荣;于涛;韩景献

关键词:痴呆, 老年性/针灸疗法, 红细胞变形能力, 衰老/针灸效应
摘要:目的:探讨RCD在老化痴呆发病中的作用及针刺的影响.方法:以日本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为实验动物,采用国产激光衍射红细胞变形仪,观察该模型动物RCD的增龄性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针刺组RC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针刺对RCD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针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直接灸的手法应用及临症举隅

    传统的直接灸,难以体现灸的补泻特点,且因其艾炷之大、壮数之多、灸的疼痛、起泡、化脓、常遗留疤痕,而不易被患者接受.吸收民间灸法特点,阐发<内经>灸法补泻的内涵,改良灸方法,剔除灸缺陷,通过临床实践,总结了一套简便实用的手法.从而充分体现了灸的补、泻特点,极大的发挥了灸的功能,且具有灸的壮数少,灸时疼痛轻,无遗留疤痕,无交叉感染,应用面广,疗效快捷等优点.

    作者:林其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刺对肥胖者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方法:高脂致肥饲料喂养SD大鼠,制作实验性肥胖模型.应用神经细胞微电极记录和脑立体定位技术,通过对实验性肥胖大鼠针刺治疗,观察下丘脑外侧区(LHA)饥饿中枢、腹内侧核(VMH)饱食中枢神经细胞单位时间内电活动(Hz).结果:针刺能够明显降低LHA的兴奋性(P<0.01),提高VMH的电活动频率(P<0.01),抑制肥胖鼠亢进的食欲,减少热卡的摄入,达到减肥目的.结论:针刺对肥胖动物中枢神经核团的调整作用是针刺减肥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赵玫;袁锦虹;李嘉;项晓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多针平行刺治疗腕伸肌筋膜纤维织炎37例

    1临床资料本组37例,其中男29例,女8例;年龄小21岁,大48岁;病程短1天,长1个半月.外伤闪挫8例,劳损23例,因寒所致6例.其中26例使用伤湿止痛膏,8例服用跌打丸、三七片无效.2治疗方法取患肢手三里、合谷穴,常规消毒,针刺用捻转提插泻法,针感布于前臂.在腕伸肌有摩擦感之压痛区域,15°角卧针平行多针推入浅筋膜,每针相隔1分,食指向前拇指向后快速捻针,使局部纤维缠在针体上,重度提插,停针候气,待针自解后(一般10~20分钟)出针,不闭其孔,每日1次,5次后观察疗效.

    作者:徐小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红细胞变形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RCD在老化痴呆发病中的作用及针刺的影响.方法:以日本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为实验动物,采用国产激光衍射红细胞变形仪,观察该模型动物RCD的增龄性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针刺组RC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针刺对RCD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针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庆忠;郑灏泳;赵立荣;于涛;韩景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水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30例

    笔者于1985年12月~1999年12月,用针刺配合拔水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3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4~18岁21例,19~23岁69例,24~28岁24例,29~33岁16例.病程1~3年28例,4~6年62例,7~9年40例.进行期107例,静止期23例.130例中除46例为初发病例外,余曾经用药84例,其中用强的松等药39例,用抗癌药物、乙亚胺、白血宁等药24例,先后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21例.

    作者:王孟柏;王勤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药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1 一般资料用艾叶加中药制成药条穴位灸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其中年龄小22岁,大48岁;病程短1年,长8年.临床主要症状为下腹胀痛下坠,腰痛,白带量多、有味.均经妇科确诊.2治疗方法2.1药物组成和制法陈艾叶300 g,红花、桃仁、芍药、木香、丁香、三棱、枳壳、莪术、青皮、川楝子、小茴香、延胡、田七各30 g.先将艾叶揉搓成团,再将上药研成细末,两者混匀,用易燃纸卷成长25 cm直径2 cm药艾条.

    作者:尚校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三阴交治疗头痛30例

    笔者在1992年因劳累紧张而发头痛,发作时头痛难忍,以致无法正常工作.医生曾针刺风池、合谷、太冲等腧穴治疗,并服用多种中西药物,均告无效后,自行点按患侧三阴交穴时,头痛立刻明显减轻,遂针刺该穴,并留针30分钟,头痛完全消失.以后几年未复发.几年来,笔者用此穴针刺治疗了多种头痛病人,常能得以应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全部病例来自门诊,共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小11岁,大65岁;病程短1天,长5年.其中血管性头痛8例,神经机能性头痛9例,紧张性头痛5例,混合性头痛5例,其它头痛3例.

    作者:冯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麻醉后便秘46例

    手术时或一些剧痛患者使用麻醉药后,易患便秘.笔者在国内和援马达加斯加工作期间,应用针刺治疗,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6例中,31例为住院病例,15例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7例,女9例;年龄小20岁,大78岁,平均46岁;病程短3天,长3月.使用麻醉药者,全麻16例,腰麻18例,癌痛麻醉8例,外伤痛麻醉4例.中医临床辨证:实秘16例,虚秘12例,气秘18例.

    作者:何天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手针咽喉点治疗急性咽痛即时止痛120例

    急性咽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常伴有咽喉部的红肿及吞咽不利,部分病人有发热表现或白细胞增高,主要发生于急性咽炎或急性扁桃体炎等病症中.近年来,笔者通过针刺手穴咽喉点对急性咽痛的即时止痛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病例选取标准为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中医辨证为喉痹)的患者,服用中西药物后,咽部持续疼痛不减者.本组12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小26岁,大71岁;病程短为3小时,长为3天.其中伴发热者82例,无发热者38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高于正常者98例,正常者22例.

    作者:杨威;孙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艾灸隐白治疗放置节育环后月经过多30例

    月经过多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当前很多妇女以放置节育环作为主要避孕措施,其中部分妇女放置节育环后出现月经过多.笔者自1997年起采用艾灸方法治疗此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5~35岁.有生育史,生育前月经正常,放置节育环时间半年~7年.均在放置节育环后出现月经量过多,色、质正常,月经期延长,每次月经期7~14天,多伴体倦乏力、心慌气短,其中有贫血征象5例.取穴:隐白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作者:赵盈;王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西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对比观察

    应用针刺加西药治疗4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与38例同期采用西药疗法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显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静脉压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说明针刺与西药协同可明显增高PaO2(动脉血氧分压),降低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静脉压,降低红细胞比积,使全血粘度(高切速及低切速)降低,对血浆粘度的改变无显著意义.

    作者:刘洁;胡湘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芒针治疗胸长神经麻痹20例

    胸长神经由颈5~颈7神经根纤维组成,起自臂丛根,在臂丛和腋动脉后方人腋,沿前锯肌表面下行,支配前锯肌.胸长神经受伤后,前锯肌瘫痪,上肢做向前推送动作时,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离开胸廓而耸起,形成翼状肩胛,臂外展至水平位后不能再向上举起.笔者于1990年4月~2000年6月期间,观察芒针治疗胸长神经麻痹20例,效果理想,现介绍如下.

    作者:戴萦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疗效及取效时间对照观察

    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用针刺及针刺牵引进行治疗,并作疗效及治疗时间观察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疗效上无差别,在治疗时间上针刺牵引配合优于前者(P<0.01).

    作者:王立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电围针治疗乳腺增生症80例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青年妇女.近年来笔者采用电围针法治疗乳腺增生症8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小2l岁,大52岁;病程短3个月,长13年.大多数患者月经前乳房胀痛加重,乳房肿块可见于单侧或双侧,大小不一,区界不清,质中等度硬,活动一般尚好,可有触痛,腋下淋巴结不肿大,少数患者有乳头溢液.全部患者均经远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症.

    作者:李淑荣;杨敏;张淑杰;沈中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深刺天鼎治疗呃逆11例

    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深刺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11例,皆为男性;年龄小18岁,大74岁;症状持续短15小时,长5天.均经多种治疗方法治疗而不缓解.针刺方法:患者取端坐位,先寻找扶突穴(喉结旁开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扶突穴直下1寸即天鼎穴.直刺1.5~2.5寸,中等量刺激,有向胸膈部放射性传导为佳,留针10分钟.治疗效果:11例中,针刺单侧天鼎穴呃逆即停止6例;症状减轻4例,后经左右双侧交替针刺1~3次后痊愈;无效1例.

    作者:许元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交感神经敏感线与经络实质

    <内经>的经络包括运行营血的血管性经络和运行卫气的非血管性经络两类,后者即针刺信号沿皮肤经线的传导过程.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皮肤中确实存在传递针刺信号的通道以及通道的实质是交感神经敏感线:针刺信号传递或循经感传发生在皮肤中,针刺后皮肤经线交感递质释放与阻断与经络传导相关,微量的α受体兴奋剂穴位注射模拟出针刺效应,经脉线为交感神经递质富集线,皮肤中存在特异的儿茶酚胺细胞.后指出,血管本身是体内典型的交感神经及递质敏感通道,因此,交感神经敏感通路是两类经络的共同核心.

    作者:刘里远;彭安;潘娟;张慧;邢秀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方法:将6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I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取穴为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胃俞、脾俞、太冲、气海、关元、天枢.对照组选用吗丁啉10 mg,每日3次,连服1个月.结果:针刺组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83.3%,差异有显著性差义(P<0.05).两组在胃电图、胃动素、口一盲通过时间3项试验亦为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具有促进并协调FID患者胃肠动力的作用.

    作者:刘文全;王健;郝志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耳穴贴压对胆囊收缩功能调整的超声观察

    在B超监测下,对80例胆囊炎患者的胆囊面积变化进行治疗前后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耳穴贴压王不留行后脂餐试验较非耳穴治疗胆囊平均缩小面积提高,试餐30分钟、60分钟,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

    作者:郑子萍;吕明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糖尿病30例

    1 临床资料30例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小19岁,大54岁;病程短2个月,长3年.均有明显多食、多尿、多饮、身体消瘦主要症状,空腹血糖值高15.7 mmol/L,低7.1 mmol/L,均为门诊病人.根据1995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符合上述诊断分型标准患者.排除标准为(1)有严重心、肾、脑、肝病患者.(2)有酮症及高渗性昏迷者.(3)同时服用类固醇、噻嗪类利尿剂者.(4)使用过或正同时使用胰岛素治疗者.(5)有急慢性感染及恶性肿瘤者.

    作者:李镇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瘢痕瘙痒症32例

    笔者自1996年开始采用针刺治疗瘢痕瘙痒症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于下.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小27岁,大67岁;病程短5个月,长7年.瘙痒发作与饮食有关者13例,无关者19例;瘢痕在腹部者23例,在四肢者6例,在背部者3例;因手术导致者26例,摔伤导致者6例.所有患者均无全身瘙痒症状,均单独采用针刺疗法.

    作者:龙振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