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涛;张荣华;杨志敏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9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平均手术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有10例复发,复发率为22.22%;对照组患者有12例,复发率为27.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术中出血量,还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就医压力,且手术后复发情况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刘中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镜诊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内镜下检验组,对照组28例行常规检验方法.分析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大便潜血转阴、肠鸣音出现时间、住院天数),临床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大便隐血转阴时间、肠鸣音正常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6%,96.7%.两组术后随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与3.3%.结论 应用内镜诊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纪孝联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是指心脏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钙化所引起瓣膜和(或)其支架的功能异常,主要累及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引起瓣膜狭窄及关闭不全.超声心动图是诊断SDHVD并进行评估的主要手段.目前尚无研究证实非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延缓并阻止SDHVD的进展,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同时,迅速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技术为本病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作者:陶此玲;李兴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30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彻底清除局部注射异物及变性组织,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因其注射后引起的异物反应及组织毒性而产生多种并发症状,手术切开彻底清除是有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梁俊刚;王剑;孔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对宫外早早孕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平素月经规律,现停经40 d以内,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阳性,有轻微腹痛或剧烈腹痛的20例患者做阴道超声检查.使用仪器GE-LOGIQ-7,GE-LOGIQ-3,探头频率7.5 MHz,腹部探头频率3.5 MHz.结果 20例患者均经阴道超声检查在盆腔内找到混合性回声包块及其内囊性无回声区.结论 阴道超声对宫外早早孕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月荣;王兆瑞;庞韩英;徐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同期60例健康者(健康组)的血浆HCY水平、维生素B12、叶酸(F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他生理指标,研究两组HCY与以上指标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HCY平均值﹥15 μmol/L,HCY水平异常,且维生素B12、FA显著低于健康组,三酰甘油及IMT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死与HCY、IMT、三酰甘油、血压呈正相关,与维生素B12、FA呈负相关,因此,定期对脑梗死高危群体和患者群体进行HCY测定并进行对症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发展的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明确内膜异位恶变的规律.方法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新发卵巢恶性肿瘤患者74例,其中7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发展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总结这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7例患者中有异位病史4例.7例患者中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为透明细胞癌4例,发展为黏液性囊腺癌2例,发展为卵巢未分化肉瘤1例.结论 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发展的卵巢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所以临床医师应加强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便对本病早发现、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苏继颖;张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氟康唑液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方法 确诊的76例(90耳)外耳道真菌病患者在耳内镜下配合负压吸引器清除外耳道分泌物,用自制的氟康唑液(0.5 g氟康唑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中)滴耳,每次3~5滴,每日3次,疗程2~3周.结果 76例(90耳)中治愈42例,显效23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1%.结论 氟康唑液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方法简单,疗效显著.
作者:陈晓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rhIGF-I)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rhIGF-I组(预先使用rhIGF-I,50 μg/kg,腹腔注射)、缺血组和对照组(后两组预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 h后,前两组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20 U/kg)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定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即刻与60 min时大鼠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心肌缺血模型建立60 min时处死大鼠.测定血浆心肌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肌细胞内环磷腺苷酸(cAMP)的含量;血清、动脉条中NOS活性及NO含量;心肌组织匀浆内钙离子含量.结果 rhIGF-I组与缺血组相比LVESP、±dp/dtmax明显提高,LVEDP下降.血清和心肌中RA、AngⅡ降低;心肌细胞内cAMP,心肌Ca2+增加;NOS活性,NO含量增加.结论 rhIGF-I可对急性心肌缺血后导致的心功能下降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心肌缺血大鼠体内AngⅡ含量;提高NOS活性、NO含量;增加心肌细胞内cAMP含量可能是其发挥心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
作者:王宗方;曹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子宫肌壁间妊娠(intramural pregnancy, IMP),又称子宫浆膜面妊娠[1],1913年首次被Doderlein[2]报道,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肌层内着床生长发育,四周被肌层组织包围,与宫腔及输卵管腔不相通,是十分罕见的异位妊娠,发生率约1∶30,000.这种异位妊娠很少超过十二周.至2011年为止,文献报道不超过30篇[3].子宫肌壁间妊娠诊断困难,多数通过外科手术或者子宫破裂导致大出血而获得诊断.孕妇的死亡率大约2.5%[4].子宫肌壁间妊娠发生与人流术,子宫腺肌症,胚胎移植等可能致子宫内膜损伤的因素密切相关[5-7].本文通过分析我院1例子宫肌壁间妊娠合并宫内妊娠的病例,旨在探讨子宫肌壁间妊娠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
作者:夏凤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综合措施预防动力髋螺钉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终结果.方法 术后采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并配合下肢功能锻炼、下肢气压泵等机械预防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本组126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率1.6%,无一例出现肺栓塞.结论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作者:常继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田阳县人民医院治疗手足口病的用药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46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用药途径、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60例患儿诊断为普通病例(普通组)298例(64.8%),诊断为重症病例(重症组)162例(35.2%);重症组入院后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虽比普通组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460例患儿采用静脉用药、口服给药及外用药这3种用药途径达100%,口服药物为1种,外用药物为2种,静脉用药4种药物联用者占83.7%,3种药物联用者占16.3%;抗病毒药物采用中成药注射液,其中炎琥宁使用率高,达100%,其次是喜炎平,占65.2%,双黄连占27.2%;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3.7%(385/460),其中头孢菌类311例,占80.8%,大环内酯类74例,占19.2%;普通组治愈率明显优于重症组(P﹤0.01),而未愈转诊率重症组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结论 我院手足口病主要采用中成药注射液抗病毒治疗,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不能作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在手足口病治疗中应适宜地选用治疗药物的种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白春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诊治的胃癌患者55例,观察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5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25.5±25.9)min,术中出血量(187.8±22.1)min,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14.35±3.5)枚,术后住院时间(8.9±0.7)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27±0.21)d,手术并发症: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结论 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切除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术式,基本达到了胃癌手术操作规范要求,但仍需大样本观察研究.
作者:胡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热毒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天数、双侧腮腺肿胀消退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切可靠,无明显不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汉萍;朱兴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通许县中心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0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单用组和联合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措施治疗,单用组加用卡托普利进行辅助治疗,联合组加用卡托普利及美托洛尔进行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泉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分析髋动力带锁钢板、重建钉与动力髋钢板3种内固定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鲁山县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164例,从中随机抽取内固定为髋动力带锁钢板、重建钉与动力髋钢板各50例,对比三组患者观察指标并评分.结果 重建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显著优于其它两组.结论重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更适合高龄患者.
作者:师中奎;雷联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干眼症的诊断及诊治要点.方法对眼科门诊95例老年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干眼症中常见的是干性角膜炎,其次是长期局部眼用药、沙眼、眼干燥综合征.结论详细的病史和临床检查是诊断干眼症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依据.
作者:胡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探讨辛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脓毒症模型,收集血清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为三组(对照组、脓毒症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培养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AO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细胞Bcl-2 mRNA、Bax mRNA表达.结果 MTT:与脓毒症组相比,辛伐他汀干预组细胞活性明显提高;AO染色:对照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脓毒症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辛伐他汀干预组可见少量细胞凋亡;RT-PCR: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辛伐他汀干预组,Bcl-2 mRNA、Bax mRNA高表达(P<0.01);与脓毒症组相比,辛伐他汀干预组Bcl-2 mRNA高表达(P<0.05),Bax mRNA低表达(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谭思;彭忠田;符晖;欧阳兵;刘京;赵美芬;陈川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组25例(D+M组),咪达唑仑组25例(M组).记录两组唤醒时间、机械通气1周咪达唑仑总用量、芬太尼总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并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和镇静后3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D+M组唤醒时间较M组缩短[(0.16±0.06)h vs (2.11±0.59)h],P<0.01;D+M组机械治疗1周咪达唑仑总用量为(486.3±40.2)mg,芬太尼总用量为(3.25±0.58)mg,较M组亦明显减少(P<0.05).D+M组谵妄发生例次较M组少,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和M组患者镇静后心率均有下降,镇静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镇静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M组镇静后血压明显下降(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ARDS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唤醒时间较短,谵妄的发生率较低,并且减少咪达唑仑、芬太尼的用量,对循环的影响小,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存;郭发良;黄辉;卜会驹;杨秀洁;温海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盲插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寻找一种简单、实用、适合基层医院行单肺通气的方法.方法 40例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组(DLT组)和支气管封堵组(BOD组),每组20例.DLT组常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用听诊器听诊确定导管位置并固定;BOD组先常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从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目标肺侧支气管.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气道压(PAW)、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后声音嘶哑、咽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盲插DLT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及术后声音嘶哑、咽痛的发生率较BOD组显著升高(P<0.05);BOD组单肺通气(OLV)30 min、60 min患者气道压比DLT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侧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相比更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且可减少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盲插支气管封堵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单肺通气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启刚;王大月;巴桂戚;江潮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