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王宗方;曹蘅

关键词: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心肌缺血, 心功能, 血管紧张素Ⅱ, 垂体后叶素
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rhIGF-I)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rhIGF-I组(预先使用rhIGF-I,50 μg/kg,腹腔注射)、缺血组和对照组(后两组预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 h后,前两组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20 U/kg)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定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即刻与60 min时大鼠左室收缩末压(LVE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心肌缺血模型建立60 min时处死大鼠.测定血浆心肌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肌细胞内环磷腺苷酸(cAMP)的含量;血清、动脉条中NOS活性及NO含量;心肌组织匀浆内钙离子含量.结果 rhIGF-I组与缺血组相比LVESP、±dp/dtmax明显提高,LVEDP下降.血清和心肌中RA、AngⅡ降低;心肌细胞内cAMP,心肌Ca2+增加;NOS活性,NO含量增加.结论 rhIGF-I可对急性心肌缺血后导致的心功能下降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心肌缺血大鼠体内AngⅡ含量;提高NOS活性、NO含量;增加心肌细胞内cAMP含量可能是其发挥心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发展的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明确内膜异位恶变的规律.方法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新发卵巢恶性肿瘤患者74例,其中7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发展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总结这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7例患者中有异位病史4例.7例患者中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为透明细胞癌4例,发展为黏液性囊腺癌2例,发展为卵巢未分化肉瘤1例.结论 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发展的卵巢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所以临床医师应加强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便对本病早发现、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苏继颖;张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氟康唑液治疗外耳道真菌病76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氟康唑液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方法 确诊的76例(90耳)外耳道真菌病患者在耳内镜下配合负压吸引器清除外耳道分泌物,用自制的氟康唑液(0.5 g氟康唑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中)滴耳,每次3~5滴,每日3次,疗程2~3周.结果 76例(90耳)中治愈42例,显效23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1%.结论 氟康唑液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方法简单,疗效显著.

    作者:陈晓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抗结核药物对克罗恩病治疗作用的探讨(2例经抗结核治疗的克罗恩病报告)

    克罗恩病和肠结核在临床上表现极为相似,有时相互鉴别十分困难.近年来,我国克罗恩病和肠结核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因此在二者鉴别困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1].然而,笔者发现一些后来被确诊为克罗恩病的病例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病情亦可有明显好转,而在继续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或在停用抗结核药物后,病情可复发加重.现将蕲春县人民医院2011年收治的2例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张周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三种方法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A(药物保守治疗)、B(腹腔镜手术)、C(常规剖腹手术)三组,对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住院天数及治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B、C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4.5±15.3)、(4.5±2.0)、(7.5±4.0)d,B、C两组均较A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4.9%和100%,均高于A组的78.3%.结论 根据患者及医院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对手术顾虑大、无药物禁忌证、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0 IU/L、妊娠孕囊直径≤2 cm、早期异位妊娠、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宜选用药物保守治疗;对年龄小、有药物禁忌证、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应首选腹腔镜或开腹保守性治疗;对年龄大、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以开腹或腹腔镜根治性手术为宜.

    作者:陶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胸腔镜手术在创伤性血胸治疗中的体会

    目的 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胸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8月至2012年8月血胸患者39例,其中行胸腔镜治疗18例,行剖胸探查手术21例.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术后镇疼药物(吗啡)用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胸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血胸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大部分创伤性血胸手术可由胸腔镜完成,是值得临床推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保友;王腾飞;秦大磊;孔劲松;张彪;耿玉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超选择性的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患者15例,其中单发结石5例,多发结石10例;位于肾下盏7例,中盏6例,上盏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单纯肾段以下小动脉损伤6例,伴有假性动脉瘤7例,合并动静脉瘘3例;2例未显示出血灶.于出血后10 h~2周行肾动脉造影后,用明胶海绵和弹簧圈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结果 15例患者成功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其中6例单纯肾段以下小动脉损伤,用明胶海绵一次栓塞成功,伴有假性动脉瘤和合并动静脉瘘者用明胶海绵和弹簧圈联合栓塞,2例未显示出血灶患者用明胶海绵预防性栓塞;15例肾出血患者一次性栓塞止血成功14例,成功率为93.3%,1例行二次栓塞止血成功.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成功率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学刚;黄晓云;刘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妇科开腹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妇科开腹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传统模式改变后对患者术后短期内的恢复是否有影响.方法 选取不同阶段妇科开腹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清洁-污染切口病例378例,按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同分为A、B、C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发热人数、白细胞数及中性粒比例、切口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传统模式的改变并没有影响患者术后短期内的恢复,而且节约了医疗资源,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郭维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是指心脏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钙化所引起瓣膜和(或)其支架的功能异常,主要累及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引起瓣膜狭窄及关闭不全.超声心动图是诊断SDHVD并进行评估的主要手段.目前尚无研究证实非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延缓并阻止SDHVD的进展,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同时,迅速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技术为本病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作者:陶此玲;李兴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对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及术后应用选择性口咽部脱污染(SOD)技术对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普外科实施全身麻醉手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在口腔护理中应用SOD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发生肺部并症6例(12%),对照组18例(36%),实验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口腔护理中应用SOD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蓝静;刘云;张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急性肾损害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测定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致急性肾损害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胱抑素C(Cys-C)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4月沅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85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采血测定CRP、Cys-C、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对CRP和Cys-C的含量变化及其与Cr、BUN、Ccr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 HFRS 患者体内CRP、Cys-C、Cr和BUN的含量随临床分期而变化,在发热期呈显著升高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在少尿期达到峰值(P<0.01),但多尿期和恢复期的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S 患者体内的CRP和Cys-C均与Cr、BUN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3、0.735和0.801、0.766(P<0.01),且均与Cc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2和-0.589(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均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损害的敏感和良好标志物,与肾小管损害的程度及预后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适用于作为肾功能改变的标志物.

    作者:唐彩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结肠癌49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结肠癌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18例结肠癌中存在误诊的49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49 例结肠癌在结肠镜检查或手术明确诊断前存在误诊.误诊为慢性结肠炎21例,盆腔炎12例,痔疮8例,胃炎及缺铁性贫血5例,结肠息肉4例,慢性阑尾炎2例,肠梗阻1例.其中4例患者存在二次误诊.病理类型:管状腺癌18例,乳头状腺癌17例,黏液腺癌13例,未分化癌1例.按Dukes分期,无A期病例,B期10例,C期35例,D期4例.结论 对有大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要考虑结肠癌的可能,尽早行结肠镜检查,而检查阴性但临床上仍怀疑的患者应重复检查,避免漏诊.

    作者:莫乃榕;陈华锋;哈晓冬;吴登东;沓世念;邵少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阴道超声在诊断宫外早早孕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对宫外早早孕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平素月经规律,现停经40 d以内,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阳性,有轻微腹痛或剧烈腹痛的20例患者做阴道超声检查.使用仪器GE-LOGIQ-7,GE-LOGIQ-3,探头频率7.5 MHz,腹部探头频率3.5 MHz.结果 20例患者均经阴道超声检查在盆腔内找到混合性回声包块及其内囊性无回声区.结论 阴道超声对宫外早早孕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月荣;王兆瑞;庞韩英;徐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低分子量肝素钠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应用中的疗效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恩良医院收治的100例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手段,实验组在常规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和疗效.结果 实验组经过治疗后尿量较对照组增多,体质量下降和水肿消退时间比对照组较早;实验组经过治疗对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出现好转,且比对照组缓解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之后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未出现异常.结论 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疗效较好,且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青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5例中青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呼吸科、肾内科及ICU近2年来收治的5例60岁以下A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为主;4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白血病;所有患者病初均被误诊,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PaO2)进行性下降,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进行性增大,4例患者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1例结合病史、心脏彩超及下肢深静脉彩超确诊,给予抗凝、溶栓及对症等治疗有效.结论 应重视中青年患者APTE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该病常常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CTPA检查是其确诊手段之一,对疾病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作者:刘晓丽;张龙举;李江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可视下无痛人工流产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与传统人工流产的优势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在台安县恩良医院接受人工流产的500例妇女,随机分成超导组与传统组,每组250例,其中超导组在超声引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传统组采用普通的人工流产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镇痛效果方面超导组有效率高于传统组,且在发生流产综合征或者子宫穿孔以及流产不全的几率方面超导组明显低于传统组.结论 超声引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不仅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在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感染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感染缺损的应用.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32例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或骨缺损、骨髓炎患者,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方法进行手术修复.结果 32例中29例皮瓣成活,3例皮瓣部分坏死,后经换药愈合.随访 6~12个月,平均 10个月,有3例皮瓣臃肿,行皮瓣修整,余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颜色接近正常,患者对皮瓣外形及治疗效果满意.供皮区植皮全部成活,外观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感染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李高玉;鹿德智;王云清;闫长明;段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组25例(D+M组),咪达唑仑组25例(M组).记录两组唤醒时间、机械通气1周咪达唑仑总用量、芬太尼总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并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和镇静后3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D+M组唤醒时间较M组缩短[(0.16±0.06)h vs (2.11±0.59)h],P<0.01;D+M组机械治疗1周咪达唑仑总用量为(486.3±40.2)mg,芬太尼总用量为(3.25±0.58)mg,较M组亦明显减少(P<0.05).D+M组谵妄发生例次较M组少,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和M组患者镇静后心率均有下降,镇静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镇静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M组镇静后血压明显下降(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ARDS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唤醒时间较短,谵妄的发生率较低,并且减少咪达唑仑、芬太尼的用量,对循环的影响小,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存;郭发良;黄辉;卜会驹;杨秀洁;温海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单层排线吻合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单层排线吻合法预防术后吻合口漏的疗效.方法 分析1987年10月至2012年5月连续119例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单层排线吻合法的临床结果.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1.68%(2/119).存活的117例中,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有3例(2.52%)术后发生轻度返流性食管炎.结论 食管空肠单层排线吻合法可减少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简单、易学、安全、有效.

    作者:阎德杰;江展庆;陈建光;马志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进展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传导性耳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小儿及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黏液.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还称其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而致.本病冬、春季多见.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作者:李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通许县中心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0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单用组和联合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措施治疗,单用组加用卡托普利进行辅助治疗,联合组加用卡托普利及美托洛尔进行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泉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