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周欢
目的 探讨乳晕缘弧形切口入路和乳晕内弧形切口入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到2012年7月59例(75侧乳房)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38侧乳房)和对照组31例(37侧乳房),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晕缘弧形切口入路切除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乳晕内弧形切口入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瘢痕、切口愈合以及复发等情况.结果 随访0.5~2年,研究组患者瘢痕可接受者27例(96.43%),与对照组22例(70.97%)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晕内弧形切口入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不仅疗效显著,且外形美观.
作者:任乐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与传统人工流产的优势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在台安县恩良医院接受人工流产的500例妇女,随机分成超导组与传统组,每组250例,其中超导组在超声引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传统组采用普通的人工流产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镇痛效果方面超导组有效率高于传统组,且在发生流产综合征或者子宫穿孔以及流产不全的几率方面超导组明显低于传统组.结论 超声引导可视下行无痛人工流产不仅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探讨辛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脓毒症模型,收集血清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为三组(对照组、脓毒症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培养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AO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细胞Bcl-2 mRNA、Bax mRNA表达.结果 MTT:与脓毒症组相比,辛伐他汀干预组细胞活性明显提高;AO染色:对照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脓毒症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辛伐他汀干预组可见少量细胞凋亡;RT-PCR: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辛伐他汀干预组,Bcl-2 mRNA、Bax mRNA高表达(P<0.01);与脓毒症组相比,辛伐他汀干预组Bcl-2 mRNA高表达(P<0.05),Bax mRNA低表达(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谭思;彭忠田;符晖;欧阳兵;刘京;赵美芬;陈川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奥扎格雷钠、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辛伐他丁、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每次20 min,疗程为2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方法简便,疗效明显.
作者:王祖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加头部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外伤昏迷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加头部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2周清醒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2周清醒率及GOS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经安宫牛黄丸加头部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结论 安宫牛黄丸加头部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具有较好的促醒作用,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晓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致急性肾损害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胱抑素C(Cys-C)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4月沅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85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采血测定CRP、Cys-C、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对CRP和Cys-C的含量变化及其与Cr、BUN、Ccr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 HFRS 患者体内CRP、Cys-C、Cr和BUN的含量随临床分期而变化,在发热期呈显著升高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在少尿期达到峰值(P<0.01),但多尿期和恢复期的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S 患者体内的CRP和Cys-C均与Cr、BUN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3、0.735和0.801、0.766(P<0.01),且均与Cc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2和-0.589(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均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损害的敏感和良好标志物,与肾小管损害的程度及预后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适用于作为肾功能改变的标志物.
作者:唐彩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是指心脏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纤维化、钙化所引起瓣膜和(或)其支架的功能异常,主要累及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引起瓣膜狭窄及关闭不全.超声心动图是诊断SDHVD并进行评估的主要手段.目前尚无研究证实非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延缓并阻止SDHVD的进展,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同时,迅速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技术为本病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作者:陶此玲;李兴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在粤北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行无创通气的AECOPD并肺性脑病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通气前及通气后2、12及24 h 后的血气分析变化,观察患者的治疗转归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通气前比较,通气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改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降低(P<0.01),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升高(P<0.01),pH 值升高(P<0.01).结论 无创通气对AECOPD并肺性脑病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清毅;程江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干眼症的诊断及诊治要点.方法对眼科门诊95例老年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干眼症中常见的是干性角膜炎,其次是长期局部眼用药、沙眼、眼干燥综合征.结论详细的病史和临床检查是诊断干眼症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依据.
作者:胡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种方法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A(药物保守治疗)、B(腹腔镜手术)、C(常规剖腹手术)三组,对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住院天数及治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B、C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4.5±15.3)、(4.5±2.0)、(7.5±4.0)d,B、C两组均较A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4.9%和100%,均高于A组的78.3%.结论 根据患者及医院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对手术顾虑大、无药物禁忌证、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0 IU/L、妊娠孕囊直径≤2 cm、早期异位妊娠、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宜选用药物保守治疗;对年龄小、有药物禁忌证、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应首选腹腔镜或开腹保守性治疗;对年龄大、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以开腹或腹腔镜根治性手术为宜.
作者:陶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19岁,以发热、四肢酸痛、无力半月余,加重4 d为主诉前来就诊.患者就诊前半个月始发发热、四肢酸痛、无力,休息后可缓解,近4 d四肢酸痛、无力加重,无法行走,伴胸闷、气促.既往史:16年前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病情稳定.查体:体温37 ℃, 脉搏98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22/7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质量62 kg,神清,精神差,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四肢肌肉压痛明显,共济运动不合作、感觉正常;腱反射(++);病理征阴性.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91×109/L、中性粒细胞69.3%,急诊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58.7 I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939.3 IU/L、肌酸激酶(CK)8081.5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81.3 IU/L.肝胆脾CT平扫:重度脂肪肝.
作者:王志丹;陈少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P)早期肾损害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EP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40例)、厄贝沙坦组(39例)和联合组(37例).贝那普利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口服; 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口服;联合组给予贝那普利+厄贝沙坦口服,参照降压目标调整用药剂量.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SBP、DBP、BUN、Scr、SUA、血β2-MG、尿β2-MG、尿m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的SBP、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而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者的BUN、Scr、UA、血β2-MG、尿β2-MG、尿mAlb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联合组较其他两个单药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更能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的排泄,协同改善肾功能,优于二者单用,具有独立于降血压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刘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综合措施预防动力髋螺钉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终结果.方法 术后采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并配合下肢功能锻炼、下肢气压泵等机械预防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本组126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率1.6%,无一例出现肺栓塞.结论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作者:常继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如果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大面积肺栓塞可以导致死亡,严重威胁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这些患者在溶栓、抗凝等治疗获得症状缓解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治疗.为了探讨华法林的应用强度,防止机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柳州市人民医院2000年至2011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00例分为两组,A组100例按华法林标准强度抗凝,维持凝血常规PT-INR在 2.0~3.0左右.B组100例按华法林低强度抗凝, 维持凝血常规PT-INR 在1.5~2.0左右,比较两组的血栓复发率、出血率等指标,现报告如下.
作者:褚光平;刘振;卢欣;李孝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06例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分娩方式中,阴道试产中转急诊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组的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选择剖宫产组(P<0.05).结论 羊水过少患者中有条件阴道分娩者应严密监测胎心、羊水及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剖宫产是处理羊水过少安全而重要的措施.
作者:朱静;郭盼盼;李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分析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原因以及止痛方法.方法 将120例肛肠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止痛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对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减轻了术后疼痛及相关并发症,明显有助于术后恢复.结论 肛肠疾病的术后疼痛与解剖、麻醉方法、手术方法、术中及术后操作等因素相关,相应的止痛方法效果良好.
作者:张凤江;李梦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传导性耳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小儿及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黏液.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还称其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而致.本病冬、春季多见.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作者:李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9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平均手术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有10例复发,复发率为22.22%;对照组患者有12例,复发率为27.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术中出血量,还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就医压力,且手术后复发情况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刘中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5例中青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呼吸科、肾内科及ICU近2年来收治的5例60岁以下A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为主;4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白血病;所有患者病初均被误诊,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PaO2)进行性下降,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进行性增大,4例患者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1例结合病史、心脏彩超及下肢深静脉彩超确诊,给予抗凝、溶栓及对症等治疗有效.结论 应重视中青年患者APTE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该病常常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CTPA检查是其确诊手段之一,对疾病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及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作者:刘晓丽;张龙举;李江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5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分别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术及B-Lynch缝合术.结果 两种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简单,安全,易掌握,宫腔填塞纱条成功率为97%,B-Lynch缝合术成功率为100%.结论 宫腔填塞纱条和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效果均明显,尤其对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出血,B-Lynch缝合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宫腔填塞纱条术.
作者:李海燕;王葳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