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肺性脑病临床研究

刘清毅;程江涛

关键词:肺性脑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无创正压通气
摘要:目的 研究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在粤北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行无创通气的AECOPD并肺性脑病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通气前及通气后2、12及24 h 后的血气分析变化,观察患者的治疗转归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通气前比较,通气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改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降低(P<0.01),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升高(P<0.01),pH 值升高(P<0.01).结论 无创通气对AECOPD并肺性脑病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55例

    目的 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诊治的胃癌患者55例,观察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5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25.5±25.9)min,术中出血量(187.8±22.1)min,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14.35±3.5)枚,术后住院时间(8.9±0.7)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27±0.21)d,手术并发症: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结论 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切除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术式,基本达到了胃癌手术操作规范要求,但仍需大样本观察研究.

    作者:胡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小儿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36例择期接受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手术患儿,年龄3~8岁,体质量14~30 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Ⅰ、Ⅱ、Ⅲ组,每组12例.Ⅰ组不用术后镇痛药物,Ⅱ组给予舒芬太尼2 μg /kg,Ⅲ组给予舒芬太尼2 μg /kg、咪达唑仑0.1 mg/kg,Ⅱ、Ⅲ组用药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持续泵注,速度2 ml/h.术毕患儿有不耐受气管导管迹象且生命体征稳定时拔出气管导管,同时打开镇痛泵.术后2、4、8、12、24、48 h记录患儿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镇痛效果(面部表情评分)和Ramsay评分.结果 Ⅱ、Ⅲ组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与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组较Ⅱ组患儿更安静,镇痛效果更佳,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小儿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后PCIA具有更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作者:刘金娥;灵芝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患者中孕早期16例,孕中期48例,孕晚期12例;发病于24 h确诊74例,占97.4%,误诊2例,占2.6%;保守药物治疗4例,手术治疗72例,其中单纯阑尾炎切除术64例,剖宫产+阑尾炎切除术8例;手术病例为单纯阑尾炎者无流产和早产的发生,化脓性阑尾炎者流产和早产发生率为23.1%(6/24),阑尾穿孔腹膜炎者流产和早产发生率为38.9%(7/18).结论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具有阑尾点上移、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局部感染易扩散等临床特点;孕早期阑尾炎易于诊断,但孕中晚期阑尾炎诊断较困难;根据不同孕期、不同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富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安宫牛黄丸加头部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加头部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外伤昏迷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加头部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2周清醒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2周清醒率及GOS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经安宫牛黄丸加头部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结论 安宫牛黄丸加头部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具有较好的促醒作用,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晓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氟康唑液治疗外耳道真菌病76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氟康唑液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方法 确诊的76例(90耳)外耳道真菌病患者在耳内镜下配合负压吸引器清除外耳道分泌物,用自制的氟康唑液(0.5 g氟康唑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中)滴耳,每次3~5滴,每日3次,疗程2~3周.结果 76例(90耳)中治愈42例,显效23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1%.结论 氟康唑液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方法简单,疗效显著.

    作者:陈晓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辛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脓毒症模型,收集血清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为三组(对照组、脓毒症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培养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AO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细胞Bcl-2 mRNA、Bax mRNA表达.结果 MTT:与脓毒症组相比,辛伐他汀干预组细胞活性明显提高;AO染色:对照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脓毒症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辛伐他汀干预组可见少量细胞凋亡;RT-PCR: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辛伐他汀干预组,Bcl-2 mRNA、Bax mRNA高表达(P<0.01);与脓毒症组相比,辛伐他汀干预组Bcl-2 mRNA高表达(P<0.05),Bax mRNA低表达(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上调Bcl-2和下调Bax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谭思;彭忠田;符晖;欧阳兵;刘京;赵美芬;陈川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在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感染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感染缺损的应用.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32例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或骨缺损、骨髓炎患者,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方法进行手术修复.结果 32例中29例皮瓣成活,3例皮瓣部分坏死,后经换药愈合.随访 6~12个月,平均 10个月,有3例皮瓣臃肿,行皮瓣修整,余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颜色接近正常,患者对皮瓣外形及治疗效果满意.供皮区植皮全部成活,外观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感染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李高玉;鹿德智;王云清;闫长明;段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乳晕入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乳晕缘弧形切口入路和乳晕内弧形切口入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到2012年7月59例(75侧乳房)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38侧乳房)和对照组31例(37侧乳房),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晕缘弧形切口入路切除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乳晕内弧形切口入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瘢痕、切口愈合以及复发等情况.结果 随访0.5~2年,研究组患者瘢痕可接受者27例(96.43%),与对照组22例(70.97%)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晕内弧形切口入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不仅疗效显著,且外形美观.

    作者:任乐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周炎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肩周炎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松解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封闭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临床治愈率和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松解治疗对于粘连性肩周炎患者疼痛症状和临床疗效的改善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皓如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羊水过少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06例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分娩方式中,阴道试产中转急诊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组的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选择剖宫产组(P<0.05).结论 羊水过少患者中有条件阴道分娩者应严密监测胎心、羊水及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剖宫产是处理羊水过少安全而重要的措施.

    作者:朱静;郭盼盼;李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低分子量肝素钠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应用中的疗效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恩良医院收治的100例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手段,实验组在常规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和疗效.结果 实验组经过治疗后尿量较对照组增多,体质量下降和水肿消退时间比对照组较早;实验组经过治疗对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出现好转,且比对照组缓解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之后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未出现异常.结论 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疗效较好,且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3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给予替吉奥胶囊70 mg/(m2·d),分2次餐后口服,第1~14天;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3周重复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有效率、不良反应等.结果 2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占4.3%;部分缓解9例,占39.1%;疾病稳定8例,占34.8%;疾病进展5例,占21.7%.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疲乏、消化道反应、食欲减退等,均可耐受.结论 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蔡炜宇;文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中出血不同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5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分别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术及B-Lynch缝合术.结果 两种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简单,安全,易掌握,宫腔填塞纱条成功率为97%,B-Lynch缝合术成功率为100%.结论 宫腔填塞纱条和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效果均明显,尤其对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出血,B-Lynch缝合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宫腔填塞纱条术.

    作者:李海燕;王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单层排线吻合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单层排线吻合法预防术后吻合口漏的疗效.方法 分析1987年10月至2012年5月连续119例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单层排线吻合法的临床结果.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1.68%(2/119).存活的117例中,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有3例(2.52%)术后发生轻度返流性食管炎.结论 食管空肠单层排线吻合法可减少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简单、易学、安全、有效.

    作者:阎德杰;江展庆;陈建光;马志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460例小儿手足口病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田阳县人民医院治疗手足口病的用药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46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用药途径、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60例患儿诊断为普通病例(普通组)298例(64.8%),诊断为重症病例(重症组)162例(35.2%);重症组入院后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虽比普通组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460例患儿采用静脉用药、口服给药及外用药这3种用药途径达100%,口服药物为1种,外用药物为2种,静脉用药4种药物联用者占83.7%,3种药物联用者占16.3%;抗病毒药物采用中成药注射液,其中炎琥宁使用率高,达100%,其次是喜炎平,占65.2%,双黄连占27.2%;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3.7%(385/460),其中头孢菌类311例,占80.8%,大环内酯类74例,占19.2%;普通组治愈率明显优于重症组(P﹤0.01),而未愈转诊率重症组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结论 我院手足口病主要采用中成药注射液抗病毒治疗,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不能作为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在手足口病治疗中应适宜地选用治疗药物的种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白春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胸腹水恶性肿瘤细胞学分析136例

    目的 检测胸腹水中恶性肿瘤细胞,探讨其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抽取胸腹水730例立即送检,取沉渣涂片2~4张,HE染色制片,镜检.结果 在730例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中检出恶性肿瘤细胞136例,其中腺癌124例(91.2%),鳞癌4例,未分化癌4例,淋巴瘤2例,恶性间皮瘤1例,肉瘤1例.结论 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准确,其恶性肿瘤细胞大多为腺癌,主要来源于肺、卵巢及胃肠道.

    作者:张惠娟;魏新设;张桂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病理性瘢痕与ERK信号转导途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瘢痕创伤愈合是人体组织修复的自然过程,瘢痕组织是伤口愈合阶段,在凝血、炎症以及组织重塑等因素干扰下形成的结果[1],是正常的伤口愈合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瘢痕在创伤后6个月逐渐平复且接近正常皮肤.但在许多临床情况以及患者体质的影响下,瘢痕过度增生,导致畸形,容易造成器官功能和形态的损毁[2].

    作者:田卓;刘巍敏;汤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探讨

    目的 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及慢性胃炎中的检出率,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具有典型烧心、反酸等反流症状的患者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及反流性食管炎,并同时做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317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209例(65.93%),胃镜及病理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62例(19.56%),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36例(58.71%),慢性胃炎共305例(96.83%),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285例(81.43%),反流性食管炎及慢性胃炎同时存在53例,其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33例(62.26%),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反流性食管炎随病情加重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逐步下降,感染检出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 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感染的检出率低于慢性胃炎,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呈负相关,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中可能有-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梁尔博;毛朝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宫内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1例分析

    子宫肌壁间妊娠(intramural pregnancy, IMP),又称子宫浆膜面妊娠[1],1913年首次被Doderlein[2]报道,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肌层内着床生长发育,四周被肌层组织包围,与宫腔及输卵管腔不相通,是十分罕见的异位妊娠,发生率约1∶30,000.这种异位妊娠很少超过十二周.至2011年为止,文献报道不超过30篇[3].子宫肌壁间妊娠诊断困难,多数通过外科手术或者子宫破裂导致大出血而获得诊断.孕妇的死亡率大约2.5%[4].子宫肌壁间妊娠发生与人流术,子宫腺肌症,胚胎移植等可能致子宫内膜损伤的因素密切相关[5-7].本文通过分析我院1例子宫肌壁间妊娠合并宫内妊娠的病例,旨在探讨子宫肌壁间妊娠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

    作者:夏凤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眼科门诊老年干眼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干眼症的诊断及诊治要点.方法对眼科门诊95例老年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干眼症中常见的是干性角膜炎,其次是长期局部眼用药、沙眼、眼干燥综合征.结论详细的病史和临床检查是诊断干眼症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依据.

    作者:胡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