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切除术并发胆道损伤8例

蔡水华;何亚丽;朱学智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胆道损伤
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损伤的原因及治疗原则.方法 选择1990年1月至2010年10月单纯胆囊切除术并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8例患者,对其手术方式、胆道损伤的原因及治疗原则、防治策略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计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均发生于单纯胆囊切除术.其中肝总管结扎1例,胆总管横断1例,胆管侧壁损伤4例,胆总管缝针刺伤2例.共行胆管对端吻合1例,胆肠Roux-Y吻合术2例次,胆管侧壁修补6例.术后恢复满意7例,轻微胆管炎发作1例,本组无死亡患者.结论 胆道损伤应积极总结经验,预防为主,力争在并发症发生以前进行修复和重建胆道系统,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卵管妊娠的阴道超声诊断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妊娠的0.5%,是孕早期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常见,占95%左右[1].阴道超声检查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笔者结合临床和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30例输卵管妊娠的阴道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玲;刘桂华;郑继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58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58例T2DM患者治疗前和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10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观察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FPG、2 h PG、HbA1c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治疗后和治疗前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6.90%、22.41%(P<0.01).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T2DM安全有效.

    作者:赵小娟;董火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研究组采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5.4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16.67%,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37例

    目的 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33例,开颅或微创血肿清除术4例;恢复良好6例(16.2%),中残5例(13.5%),重残9例(24.3%),植物生存7例(18.9%),死亡10例(27.0%).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情重、预后差,应给予多途径的综合治疗;MRI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廖洪民;黄建军;刘旭;朱家伟;雷琳;匡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己酮可可碱和苯那普利联合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和苯那普利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细胞因子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苯那普利组及联合组.对模型组和三治疗组给予阿霉素(5 mg/kg) 尾静脉注射,建立肾病综合征模型.自注射阿霉素后,己酮可可碱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给予己酮可可碱50 mg/(kg*d)、苯那普利6 mg/(kg*d)、联合组给予己酮可可碱25 mg/(kg*d)联合苯那普利3 mg/(kg*d)灌胃,共6周.分别于给药2周、4周、6周抽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放入代谢笼留24 h尿测蛋白定量.结果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在己酮可可碱组、苯那普利组和联合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均<0.01),而联合组又低于己酮可可碱组和苯那普利组(P均<0.05).结论 己酮可可碱和苯那普利联合应用能进一步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独应用.

    作者:苏惠;张道友;杨沿浪;汪裕伟;徐海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Herbert螺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Herbert 螺钉治疗有移位的肱骨小头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自2005年3月以来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有移位的肱骨小头骨折11例,按Bryan-Morrey肱骨小头骨折分型:Ⅰ型7例,Ⅱ型1例,Ⅲ型3例.结果 经平均随访3年 8个月,术后功能按Mayo评分优7例,良4例,大多数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无并发症.结论 Herbert 螺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能提供牢固的内固定,大多数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稳定无疼痛.在处理这类骨折中,本治疗方法 较常规方法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杨二平;胡冰;程子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雷尼替丁枸橼酸铋治疗十二指肠溃疡256例

    目的 探讨雷尼替丁枸橼酸铋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收治的25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的256例患者随机分为雷尼替丁枸橼酸铋胶囊治疗组128例、雷尼替丁胶囊对照组94例和枸橼酸铋钾胶囊对照组94例.总结有关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雷尼替丁枸橼酸铋胶囊治疗组的疗效与雷尼替丁胶囊对照组和枸橼酸铋钾胶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尼替丁枸橼酸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优于单用雷尼替丁或枸橼酸铋钾.

    作者:董重阳;冯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门诊处方抗生素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郏县人民医院门诊处方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至5月门诊处方3031张,其中抗生素类药物处方1968张(占64.9%).对处方中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系统分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31张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类药物处方1968张,占64.9%.其中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处方共225张,占总病历数的7.4%,占抗生素类药物病历数的11.4%.所用抗菌药物共7类2102例次.结论 应加强对门诊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管理,以促进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髁上型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股骨髁上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治愈方法.方法 对36例严重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髁上型带锁髓内钉固定并一期植骨修复缺损,术后早期进行CPM机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18个月,36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无肢体短缩、旋转或成角畸形,无创伤性关节炎、感染、主钉弯曲或断裂,锁钉无断裂或退出.膝关节屈曲均>70°,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采用髁上型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髁上严重粉碎性骨折,结合早期CPM机膝关节功能锻炼,内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程田;朱振军;李慧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效率为88.8%,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东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在小腿近端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在促进小腿近端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56例小腿近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均在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保护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5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1个月,平均22.4个月,X线片示骨折愈合,胫骨平台高度无明显丢失,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间隙对称,无内固定感染、松动、断裂等发生,且无严重膝关节不稳及其他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优20例,良27例,可7例,差2例.结论 小腿近端骨折术后在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保护下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并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作者:李家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缬沙坦与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非常困难,过去多采用传统方法如强心、利尿等治疗措施.目前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我们使用缬沙坦及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本超;刘超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61例,并设对照组61例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结果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 ),总有效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 (P< 0.05).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剂量氯胺酮对剖宫产新生儿血气分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择期剖宫产患者40例,均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在切腹膜时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0.3 mg/kg)辅助麻醉.对照组22例,在相同时点静脉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和Apgar 评分.结果 两组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脐带血气分析及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能满足剖宫产手术要求,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璞;常国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治疗输尿管口囊肿6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口囊肿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6例输尿管口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检查得以确诊.6例均行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等离子电切术.术后随访2个月~2年,临床症状均消失,经B超或IVU检查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未见输尿管反流.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等离子电切术是治疗成人输尿管口囊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汪群锋;朱劲松;戴宇红;陈志洁;鲍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成年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成年肺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方法 成年肺炎患者100例,研究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CO2结合力、PaO2/FiO2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前后呼吸频率、PaO2、PaCO2与PaO2/FiO2、二氧化碳结合力、CRP,六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气分析的结果 可以显示肺炎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秀枝;孙永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泵雾化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轻中度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分成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组(治疗组)30例及雾化沐舒坦组30例.其他抗感染、对症治疗补液等综合治疗措施不变.结果 治疗组结果 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泵雾化布地奈德溶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方便有效,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胡海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脾切除术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0年12月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平均出血450 ml;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1例,中转开腹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d,无感染、胰漏及腔内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操作技巧的前提下,腹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作者:吕海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主要通过再甲基化途径、转硫化途径及释放到细胞外液代谢.它可能主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凝血系统及脂质代谢而导致心血管疾病(CVD).B族维生素可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969年,Mcully提出同型半胱氨酸(HCY)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此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心血管疾病新的危险因素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已显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心血管疾病呈正相关关系: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的患者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降低HCY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然而,有的研究提出同型半胱氨酸只是CVD的一个危险标志物,不是危险因素.下面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作者:李建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纳洛酮与传统呼吸衰竭合剂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纳洛酮与以氨茶碱为主的呼吸衰竭(呼衰)合剂在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 95例患儿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纳洛酮与氨茶碱治疗呼吸衰竭的近期疗效.结果 纳洛酮组治疗呼吸衰竭有效率为96.1%,以氨茶碱为主组成的呼衰合剂组治疗呼吸衰竭有效率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以氨茶碱为主组成的呼衰合剂.

    作者:冀振旭;杨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