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云
目的 提高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在上虞市中医院接受四联药物治疗的562例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直径<10m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肾绞痛的快速缓解、结石的有效排出、复发率的下降进行评估.结果 562例患者中,489例患者肾绞痛当日缓解,其余患者次日缓解,当日缓解率为87%;2周内排石192例;473例患者6个月内无复发及肾绞痛发生.结论 输尿管下段小结石发生肾绞痛时四联药物治疗合理且有效,可明显提高结石排出率,减少结石复发率.
作者:章冠军;钟小平;章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道损伤的原因及治疗原则.方法 选择1990年1月至2010年10月单纯胆囊切除术并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8例患者,对其手术方式、胆道损伤的原因及治疗原则、防治策略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计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均发生于单纯胆囊切除术.其中肝总管结扎1例,胆总管横断1例,胆管侧壁损伤4例,胆总管缝针刺伤2例.共行胆管对端吻合1例,胆肠Roux-Y吻合术2例次,胆管侧壁修补6例.术后恢复满意7例,轻微胆管炎发作1例,本组无死亡患者.结论 胆道损伤应积极总结经验,预防为主,力争在并发症发生以前进行修复和重建胆道系统,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蔡水华;何亚丽;朱学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睡眠资料和24 h血压资料,分为单纯高血压组与合并OSAS高血压组,口服药物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变化,OSAS组降压效果差的患者同时接受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3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常规药物降压治疗4周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OSAS组药物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再同时用CPAP治疗4周后晨起血压明显下降.结论 合并有OSAS的高血压患者多为难治性,单纯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需要同时应用CPAP治疗.
作者:李小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婴儿大肠埃希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现状.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55株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ESBLs确证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显示,敏感性较高的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均达85%以上;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达到85%以上.结论 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率较高,应进行耐药性监测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ESBLs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宋庆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在促进小腿近端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56例小腿近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均在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保护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5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1个月,平均22.4个月,X线片示骨折愈合,胫骨平台高度无明显丢失,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间隙对称,无内固定感染、松动、断裂等发生,且无严重膝关节不稳及其他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优20例,良27例,可7例,差2例.结论 小腿近端骨折术后在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保护下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并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作者:李家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的镜下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细胞肺癌以男性多见,好发于中老年,男女比例为2.33∶1,多有吸烟史,常见症状为咳嗽、胸痛、咯血等,影像学表现以中央型多见.纤维支气管镜表现:管内增生型占52.2%,管壁浸润型占31.1%,管腔外压型占3.3%,混合型占13.3%.纤维支气管镜钳检90例,阳性率为100%;刷检89例,阳性率为8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细胞肺癌好发于中老年,且男性多见,多发于左肺,以管内增生型多见,钳检阳性率高于刷检,两者联合能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张龙举;刘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安庆市立医院2010年度临床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 用Walkaway-40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分离的153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59.11%、30.21%和10.68%.分离率高的8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占所有分离病原菌的83.1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检出率分别为65.1%、60.0%.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8%和8.4%.结论 加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和监测,对病原学诊断及指导合理选用抗生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宗光;李小月;徐元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总结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钟祥市第四人民医院 1996年至2010年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12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平均年龄27.9岁,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9例,无早产流产病例,所有孕产妇及新生儿无死亡.结论 尽管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但熟练掌握妊娠期生理变化,外科、妇产科共同参与,提高对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认识,均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只有及早诊断,合理治疗,才能有效保障母婴安全.手术治疗仍是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应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作者:林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研究组采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5.4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16.67%,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52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胫腓联合采用单个或双螺钉固定,手术后用石膏外固定6周.术后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本组5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5年(6个月~8年),骨折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根据Baird-Jackson评定标准,本组优26例,良2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38%.结论 骨折的解剖复位,胫距之间正常的对合关系,应依据不同骨折类型处理下胫腓韧带损伤,是取得满意结果 的关键.
作者:鄢安良;刘文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河南省宁陵县妇幼保健院自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者10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产妇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为胎头高浮35例,占33.33%;胎头深定骨盆29例,占27.62%;麻醉效果欠佳16例,占15.24%;巨大儿8例,占7.62%;胎儿过度仰伸7例,占6.67%;腹壁切口或子宫切口相对较小6例(包括子宫狭窄环2例),占5.71%;其他4例,占3.81%.结论 正确把握剖宫产时机,术前充分估计胎头娩出的难易程度、适当的手术切口、良好的麻醉及娴熟的手术技巧有利于母婴安全,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权红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盆腔淋巴囊肿是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院13例淋巴囊肿患者的超声表现,旨在探讨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均为我院2008至2010年住院的女性患者,年龄38~71岁,平均54.1岁,其中宫颈癌5例,子宫内膜癌6例,卵巢癌2例.原发肿瘤均经病理证实,13例盆腔淋巴囊肿,其中有4例为双侧, 9个囊肿,其中1例右侧1个,左侧2个, 9例为单侧发病,共计18个囊肿.其中体积在5 cm以上的囊肿10例,经穿刺抽液及细胞学检查证实,余3例因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积较小,直径1.2~3.7 cm不等,由超声提示为盆腔淋巴囊肿.
作者:马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难治性肺炎治疗的研究,评价支气管局部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难治性肺炎患者经纤支镜支气管局部灌洗治疗,并与同期不愿接受支气管灌洗局部治疗的难治性肺炎患者33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32例中显效10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4.4%;对照组33例中显效3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30.3%.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支气管局部灌洗是治疗难治性肺炎的较好方法.
作者:王永;宁大米;韩明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edpor植入在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Medpor做充填材料行眶壁骨折修复术56例,术后观察4~24个月,平均7.5个月,对其疗效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8例患者眼球内陷完全矫正,双眼突出度基本一致,20例基本矫正,8例残留内陷1~2 mm,所有患者眼球向各方向运动基本到位.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无一例填充物排异反应.术后2周复视消失36例,占64.3 %,术后3个月复视消失48例,占85.7 %,其余8例(14.3%)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为100%.结论 Medpor植入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方法 简单,疗效可靠,Medpor种植体术后无毒,无不良反应,无致敏反应,生物相容性好,无排斥反应发生,Medpor是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术中为理想的填充材料.
作者:李建明;宋晓红;田蕊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和苯那普利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细胞因子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苯那普利组及联合组.对模型组和三治疗组给予阿霉素(5 mg/kg) 尾静脉注射,建立肾病综合征模型.自注射阿霉素后,己酮可可碱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给予己酮可可碱50 mg/(kg*d)、苯那普利6 mg/(kg*d)、联合组给予己酮可可碱25 mg/(kg*d)联合苯那普利3 mg/(kg*d)灌胃,共6周.分别于给药2周、4周、6周抽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放入代谢笼留24 h尿测蛋白定量.结果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在己酮可可碱组、苯那普利组和联合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均<0.01),而联合组又低于己酮可可碱组和苯那普利组(P均<0.05).结论 己酮可可碱和苯那普利联合应用能进一步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独应用.
作者:苏惠;张道友;杨沿浪;汪裕伟;徐海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9%,胃镜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1%,胃镜总有效率为79.5%.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可有效缓解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彩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33例,开颅或微创血肿清除术4例;恢复良好6例(16.2%),中残5例(13.5%),重残9例(24.3%),植物生存7例(18.9%),死亡10例(27.0%).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情重、预后差,应给予多途径的综合治疗;MRI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廖洪民;黄建军;刘旭;朱家伟;雷琳;匡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术毕前应用镇痛药地佐辛对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呛咳程度、镇静程度的影响,探讨其在麻醉苏醒期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需要全身麻醉,ASAⅠ~Ⅱ级的肿瘤手术患者60例.根据手术结束前30 min用药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ontrol,C组)和地佐辛组(Dezocine,D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方案相同.以静脉注射芬太尼及丙泊酚、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以丙泊酚靶控,异氟醚吸入,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静脉给予单次剂量的地佐辛0.125 mg/kg或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术毕当达到拔管指征时,拔除气管导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期各观察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的变化,呛咳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记录镇静评分,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MAP、HR值在拔管时及拔管后2 min在C组显著增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严重程度及发生率D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及导管拔除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25 mg/kg,能有效减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和气道反应,对术后呼吸运动无影响,且不影响患者苏醒.
作者:陈亚丽;杨菊玲;张义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药熏泡联合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00例肛周湿疹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泡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12例,显效3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 中药熏泡合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湿疹疗效满意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万卉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cTnI水平,同时测定心肌酶谱作为对照.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血清cTnI阳性率较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血清cTnI对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高的价值,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CK-MB,可作为诊断和预测心肌炎较好的指标之一.
作者:贾新巧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