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疗效

吴薇;周玲莉

关键词:米非司酮, 利凡诺, 中期妊娠, 引产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的孕14~28周引产的183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羊膜腔内注利凡诺尔,同时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单纯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结果 观察组平均引产时间为(32±8)h,总产程(6.6±3.2)h;对照组平均引产时间为(44±8)h,总产程(12.0±2.8)h.观察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引产时间及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使用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扁桃体术后出血39例

    扁桃体作为一个免疫器官,自有其生理功能,特别是儿童扁桃体对机体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任意切除扁桃体将消除局部的免疫反应,甚至出现免疫监视障碍.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对某些炎症已呈不可逆转病变的扁桃体才应考虑手术治疗[1].手术方法有剥离法和挤切法.现将在近年工作中遇到的施行扁桃体手术发生术后出血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闫振香;王广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普米克令舒与沙丁胺醇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6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病情反复次数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症状消失时间快、疗程明显缩短(P<0.01);病情反复次数明显减少(P<0.01);总有效率97.2%,优于对照组的87.1%(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快速缓解症状和体征,效果显著,值得研究推广.

    作者:熊国锋;朱崇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泪腺炎性假瘤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泪腺炎性假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12例泪腺炎性假瘤的临床及MRI资料,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 12例泪腺炎性假瘤MRI均表现为泪腺体积增大,位于眶缘塑形生长,T1WI与脑白质呈等信号9例,稍低信号3例,T2WI 表现为等信号4例,稍高信号8例,压脂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3例病变强化明显;其中2例沿眶外侧壁向后延时至眶尖处,1例在球后部分包绕眼球,2例伴有外直肌增厚,伴有眼睑肿胀4例.结论 MRI能明确显示泪腺炎性假瘤的形态、位置及其周围关系,结合炎性假瘤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等临床特点,可明确诊断.

    作者:尚中甫;睢争妍;刘跃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米非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的孕14~28周引产的183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羊膜腔内注利凡诺尔,同时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单纯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结果 观察组平均引产时间为(32±8)h,总产程(6.6±3.2)h;对照组平均引产时间为(44±8)h,总产程(12.0±2.8)h.观察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引产时间及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使用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薇;周玲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食管裂孔疝所致反流性食管炎66例

    目的 探讨食管裂孔疝所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66例食管裂孔疝所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内科保守治疗的25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偶尔出现轻微的胸骨后不适,在休息后也可自行缓解;其余41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的近期疗效良好,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 食管裂孔疝所致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不难,结合临床资料、胃镜、纤维食管镜检查结果 常可作出明确诊断;个体化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永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颈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在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颈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对乳突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 Ⅰ~Ⅱ级的乳突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颈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脉麻醉组(B组).观察切皮前,切皮即刻,切皮后1、5 min,磨电钻即刻及5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观察术后VAS评分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果 与B组比较,A组MAP、HR在切皮前1 min,切皮即刻,切皮后1、5 min和磨电钻即刻及术后24、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磨电钻后5 min MAP、HR及术后1、4、12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颈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对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

    作者:徐四七;王胜斌;居霞;肖敬波;胡胜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地特胰岛素注射液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睡前固定时间皮下肌肉注射地特胰岛素;对照组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根据血糖调整用药剂量,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变化、胰岛素用量、尿素氮、肌酐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HbA1c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作者:王庆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膜后腹腔镜和输尿管镜治疗上输尿管结石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后腹膜腹腔镜和输尿管镜治疗上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确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上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RLUL组)和输尿管镜碎石术组(URL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RLUL组手术时间(90±36)min,术中出血量(51±10)ml,住院时间(7.5±2.6)d;URL组分别为(73±29)min、(72±16)ml和(9.1±2.3)d,RLUL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URL组(P<0.05).RLUL组30例手术均获成功,结石一次性取净率为100%(44/44);URL组结石一次性取净率为83.3%(25/30).RLUL组输尿管损伤1例(3.3%),术后尿漏1例(3.3%),随访未见输尿管狭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URL组患者建立通道时出血2例(6.6%),输尿管损伤3例(10.0%),并发症发生率为16.7%(5/30).RLUL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URL组(P<0.05).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上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高于输尿管镜.

    作者:马大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损害的病因、诊断、治疗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观察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肾内科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2例,对其病因、诊断、治疗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年龄23~72岁,平均46岁;原发病酒精中毒3例,一氧化碳中毒2例,急性病毒感染2例,脑血管意外1例,重症蜂窝织炎1例,有机磷中毒1例,剧烈运动1例,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脂药合用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于驱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碱化尿液、尽早进行血液净化等治疗.12例患者中有3例一般内科治疗后痊愈,9例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8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1例),9例患者中7例脱离透析(其中6例肾功能完全恢复,1例血肌酐在200 μmol/L 左右),1例因病情危重在透析3次后放弃、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①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损害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②血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及持续时间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预后成正相关.③患者的临床转归与原发病、年龄、及有否其他严重并发症有关.④患病早期应积极补充血容量,使患者有足够的尿量,碱化尿液,早期行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作者:张华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98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经应用左旋甲状腺素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依据观察内容对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并及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亚临床甲减治疗中积极应用左旋甲状腺素补充治疗可以预防甲减的进展,恢复机体功能,防止并发症发生及可以预防甲减的发生.

    作者:田艳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临床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护理工作是有压力的职业,国内外学者早已认识到压力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护理工作压力对护士、医院、患者及家属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21世纪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风险,过度的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护士的出勤率、护理人员流动率,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1].

    作者:杜君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

    目的 研究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方法 脑梗死患者154例(A组),另选择60例无脑卒中病史的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预测因素包括基础病,如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房颤史,动脉疾病,梗死部位,梗死体积,出血性转化,兴奋性中毒及炎性反应、急性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发热及白细胞计数的分析.结果 基础病如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房颤史,动脉疾病,梗死部位;梗死体积,出血性转化,兴奋性中毒及炎性反应、急性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发热及白细胞计数的情况在A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只有对缺血性进展型脑卒中患者从预测因素出发,多方面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才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

    作者:庞秀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近端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例胸锁关节脱位及7例锁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术后X线片检查均无再脱位、内固定失效、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Rockwood评分法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定,优9例,良1例.结论 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近端骨折,利用锁定钢板的优势,具有固定可靠、风险小、疗效满意的优点.

    作者:陈进鸿;严康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冠状切口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双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 探讨双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4例双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近3年来采用冠状切口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46例,为治疗组,占37%;常规行双侧皮骨瓣开颅术78例,为对照组,占63%,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治疗组患者重残病死率为26.1%,治愈好转率为73.9%;对照组患者重残病死率为50.0%,治愈好转率为5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冠状切口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双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相比传统的双侧皮骨瓣同时开颅术,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为双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智;任启福;何骏;李方平;兰胡翔;兰佩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COPD急性加重期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此期对患者的健康威胁更大.笔者在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中观察使用盐酸氨溴索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高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口腔黏膜结核误诊1例

    1 病例报道患者,男,32岁,因发热、口腔溃疡、疼痛2个月入院,曾在他院多次就诊诊断为口腔溃疡,给予抗感染及口含西地碘片等治疗月余无效而转我院.体格检查:体温37.5 ℃,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精神倦怠,消瘦.颌下淋巴结扪及肿大,舌腹下及右侧牙龈内侧大片黏膜溃烂,上覆较多白色污秽分泌物.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心率84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未扪及.

    作者:张俊荣;胡俊;鲍福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治疗方法 的选择.方法 对新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其发病因素、早期临床症状进行的治疗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患者发病与9种因素有关,因饮食、高脂血症、酗酒等因素54例患者选择内科保守治疗,因胆道疾病、造成梗阻32例选择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因素多而复杂,根据其发病因素早期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可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禹连付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仅盲端肿大的急性阑尾炎声像图特征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典型表现是转移性腹痛、恶心、呕吐、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对92例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45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其中25例超声提示阑尾呈仅盲端肿大,经本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分析其声像图特征.

    作者:陈文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 用自制汤剂保留灌肠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结果 68例中显效44例,痊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结论 自制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为理想的疗效.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儿童支原体肺炎312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肺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治疗经过及转归情况,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31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12例中男183例,女139例;年龄5个月~14岁,平均(6.7±2.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312例(100%),发热253例(81.1%),气促63例(20.2%),喘息82例(26.3%),胸痛24例(7.7%),肺外表现92例(29.5%);肺部有阳性体征133例(42.6%);血白细胞数正常149例(47.8%),轻度增高132例(42.3%);中性粒细胞数正常178例(57.5%),轻度升高82例(26.3%);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216例(69.2%);胸片肺实质阴影179例(57.3%),肺不张52例(16.7%);84例行胸部CT,表现为大片浸润影34例(40.5%),斑片状影21例(25.0%),肺不张11例(13.0%);76例行肺通气功能,52例(68.4%)有轻中度受损,多为小气道功能改变; 36例行支气管舒张试验,5例阳性(13.8%);40例支气管激发试验,8例阳性(20.0%).转归:住院时间(17±4)d,出院时治愈252例(80.8%),好转57例(18.3%),死亡3例(0.9%).随访(6.3±1.3)个月,出院时胸部CT有病变的33例患儿中病变基本吸收25例,仍有8例(9.5%)肺不张,肺通气功能轻中度受损的24例患儿中21例正常,仍有6例(25.0%)轻度受损,6例肺功能轻度受损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0例阳性,21例肺功能正常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1例(4.7%)阳性.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部分患儿可有肺通气功能受损,暂时气道反应性增高,临床大多预后良好,但对重度患儿可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肺脓肿及坏死性肺炎等,并可引起肺外并发症,甚至迁延不愈,应重视定期随访,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刘蓉;余静;李艳;谢坚;何晓芸;王敏;刘亚琼;吉庸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