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祺;王正敏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三叉神经的上、下颌支疼痛(Ⅱ、Ⅲ支)尤为常见,治疗方法较多,由于病因尚不清楚,效果不一,有些患者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接受药物或手术治疗.为了解决病人的痛苦,1995年12月我们采用了经腭大孔-翼腭管-翼腭凹注射鱼肝油酸钠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姜晓钟;邹爱萍;高宏;王旭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在农村,因进食生鱼胆来治疗眼病、支气管炎及高血压病等致急性中毒者时有发生,而不及时抢救造成死亡者仍有所见.我们近几年收治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均经抢救治愈,报告如下.
作者:徐永正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耳蜗结构,实施蜗内手术干预.方法采用0.45mm直径微窥镜,观察动物和耳蜗植入者的内耳结构,采用半导体微激光对内耳病变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耳蜗微窥镜插入后内耳无结构损伤,ABR阈值短暂变化 ,2周后基本恢复.对耳蜗植入者临床应用微窥镜可诊断蜗内病变.微激光干预后可重建鼓阶,顺利植入人工耳蜗电极极阵.结论耳蜗微窥镜临床使用安全,结合微激光可对内耳疾病进行干预.
作者:王正敏;马兆鑫;迟放鲁 刊期: 1999年第05期
近10余年来,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脑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 D)的临床尝试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就临床资料以及影响移植效果的相关因素作一比较详细的综述.
作者:刘振国;陈生弟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极为常见,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够满意,迫切需要发展其他治疗手段.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一些肿瘤的内分泌治疗成功为此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贡志刚;黄爱玉;张孟殷;刘志民;严文洪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深覆(牙合)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错(牙合)畸形,临床较常见,不但影响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也影响生理功能、美观和发育,导致牙齿早失,甚至对儿童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临床治疗多为在恒牙列期采用固定矫治器和拔牙治疗,矫治较复杂.如何在早期阻止或减轻深覆(牙合)的发生发展,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简化恒牙列期的矫治,在国内少有详细的报道.作者几年来对90余例患者采用早期阻断矫治,方法简单,患者容易接受,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君良;姜晓钟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正常及病理嗓音的声门电图及声门光电图之间的相位差.方法 20例正常人、25例声带息肉和17例声带麻痹病人发持续舒适元音[ i:]时,同时记录声门电图和声门光电图,测量并计算其间的相位差.结果正常组为0.84±7.65度,声带息肉组为0.37±53.45度,声带麻痹组为-30.77±21.80度.与正常组相比,声带麻痹组中EGG与PGG间有明显的相位差,声带息肉组无差异;在绝对相位差中分别为:7.02±3.15度、45.63±27.84度、32.71±18.76度,两病变组均有相位差.结论正常组中无EGG、PGG相位差,相位差与声带病理运动有关,声带不同病因相位差有差异.
作者:张玉海;邵骏;陈惠军;朱琴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产道血肿是产时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在外阴、阴道及阔韧带等处,其中以外阴、阴道血肿为常见.会阴血肿由于位置表浅便于观察,能够及早发现.然而阴道及盆腔血肿位置较深,往往不能及时发现.为了预防和及早发现阴道血肿,现将我院29例阴道血肿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钱海虹;杭爱国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种植义齿是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其坚固舒适,不损伤邻牙,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到接近真牙的程度[1],同时也延缓了骨组织的继续吸收.与常规固定义齿修复相比较,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沈庆平;张西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卡替洛尔(carteolol,商品名美开朗)是一种具有内在拟交感神经活性(intrinsic sympatho mimetic activity, ISA)作用的强力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其有效的降眼压作用与经典的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0.5%噻吗洛尔滴眼液(timolol)相同[1,3,5].但由于其ISA[1,4]的心率下降或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不象噻吗洛尔那样显著[6],而通过ISA作用有可能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 我们在业已完成了的2%卡替洛尔滴眼液与0.5%噻吗洛尔滴眼液的多中心双盲临床研究证实了2%卡替洛尔滴眼液在中国人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中具有良好降眼压效果的工作后,现针对其ISA作用选择了2%卡替洛尔与0.5%噻吗洛尔滴眼液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兴怀;王丽天 刊期: 1999年第05期
深静脉穿刺置管是目前临床上经常采用的监测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保证了长时间、高浓度的药液输注,在重危病人的抢救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为一种血管侵入性操作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限制了留管时间.我科从1996年起在老年重症病人中开展深静脉穿刺并在50余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采用建立皮下隧道,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一定效果,现进行分析、评估.
作者:陈丽清;孙小丰;林佩娣;马良 刊期: 1999年第05期
颌下腺涎石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我科自1986年~1996年共收治2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蒋建群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应用口内型牵引器行牵引成骨延长下颌骨,矫治小下颌及偏颌畸形,对牵引成骨技术在颌骨畸形矫治中的应用价值和技术手段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 8例小下颌患者接受了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治疗.安置牵引器后第5 ~6天开始牵引,6例牵引速度为0.8mm/d,2例为1mm/d;牵引到位后固定71~139天拆除牵引器.结果大牵引幅度24.4mm,小幅度8.5mm.所有病例在拆除牵引器时均能看到完全成熟的新骨.长随访期为10个月,无复发倾向.小下颌畸形、颜面不对称畸形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牵引过程中,1例出现颊部软组织感染,1例下唇麻木.未出现牵引器松脱、未成骨及骨过早联合等情况.结论牵引成骨技术因其手术较小、操作简单,可以避免植骨且并发症少 ,应用于颌骨发育不良的矫正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该技术并不能完全作为单一的矫治手段进行颌面畸形的外科治疗.此外,正确的牵引方向的控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高益鸣;邱蔚六;唐友盛;沈国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内窥镜手术从80年代中期已经逐渐被推广和接受.内窥镜具有良好的术野照明,为开展精细的微创手术提供了必要条件.但目前一般报告多采取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全钩突、全筛窦切除的方法[1],很少报道如何利用内窥镜进行微创手多术及其效果.作者总结了内窥镜下微创手术101例(152侧)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道本;董人禾;陈文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弱视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大约是儿童人口的2%~5%[1].弱视是儿童和成人单眼视力损害的首位原因[2].引起弱视的原因有:先天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及斜视性弱视等[3].屈光参差是弱视的首位致病原因,它比同等的没有矫正的屈光不正更为严重.在屈光参差中,严重到足以导致弱视的比例大约是1%[4].对弱视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其是在儿童视力发育的敏感时期进行干预是弱视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2,5].基于普查方法学上不足的原因,大多数的视力普查都要到5~6岁才能进行,而这时候已超过佳治疗时期(1~3岁)[6].
作者:张振永;褚仁远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γσ-T细胞在正常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分布表达.方法γσ-TCR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细胞检测法.结果γσ-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恶性肿瘤病人中分别表达为21.35%±6.64%和10.47%±6.01%高于正常组(6.621±2.10%).CD4+γσ细胞与C D8+γσ+的细胞在疾病组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结论γσ-T细胞有可能是一群具有CD4+和CD8+双重功能的淋巴细胞.
作者:马安伦;葛海良;张冬青;王树军;顾越英;武清;吴学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20世纪在耳鼻喉科领域里,有四大事件不仅使本学科得到了发展,而且也是对整个医学的贡献.这四大事件是:本世纪初气管食管窥镜的成功应用、40年代双目手术显微镜问世及耳微显微外科的诞生、80年代多道程控人工耳蜗的发明和耳鼻喉科边缘学科(颅底外科、头颈外科和听觉言语疾病科等)的成立.昔日气管食管镜直接光源硬管直视技术为多学科窥镜打下了基础,才有今日软管窥镜和高分辨硬管窥镜,成为微创外科必备工具;双目手术显微镜的发明,使显微外科遍及多个学科;多道程控人工耳蜗以其高科技恢复聋残人听觉, 是标志着第一代人工感觉器官的诞生;耳鼻喉科边缘学科不仅拓宽了本学科领域,还重组本学科与多学科的联系.1997年悉尼举行的第16届耳鼻喉科大会上出现了普通耳鼻喉科学名称.普通耳鼻喉科之与其边缘学科的关系,犹如普内科与消化、内分泌和血液等学科的关系.耳鼻喉科作为国家二级学科有了名符其实的三级学科内容.这使人看到耳鼻喉科的传统框架被更新颖的多学科交织网所替代.
作者:王正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临床上Holter检查尽管已非常普遍,但是有关Holter检查在冠心病中的重要性及其阳性意义报道较少.本文对11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Holter、ECG对比检查,并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陈伯熙;乐薇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Lowe综合征又称眼、脑、肾综合征(OCRS),我院收治2例报道于下.例1:男性,14岁.因为反复恶心、呕吐50余天,发现肾功能明显减退,Cr达到829μmol/L,于1992年11月收住我院.体检发现患者智力在同年龄组中属低下,生长发育及动作反应均较迟缓.腱反射低,肌张力较低.双眼先天性视力差,眼球粗震颤.
作者:朱彤莹;顾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从Skakibara和Konno(1962)[1]首创心内膜心肌活检(EMB)以来已有30余年历史 .以后EMB的病理学观察心肌疾患的报道日趋增多,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创伤性诊断技术之一,并逐步完善.现将我院1984年至1997年住院病人因患心肌疾患67例所作EMB分析的报道如下.
作者:章之川;戎卫海 刊期: 199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