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中期孕妇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王仙仙

关键词:孕中期孕妇, 产前筛查, 唐氏综合征, 神经管畸形, 甲胎蛋白,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摘要:目的 探讨孕中期产前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11 909例孕中期孕妇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采用Auto DELFIA 1235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得出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NTD)三种疾病的风险值,高风险者采用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三维B超进行确诊.结果 筛查的11 909例孕妇中,高风险孕妇1976例,阳性率为16.59%,经染色体检查或三维B超诊断,确诊唐氏综合征9例,18-三体综合征3例,NTD 0例,其他缺陷异常10例.结论 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是减少染色体疾病和神经管缺陷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痰热清注射液在老年脑卒中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门峡离退休职工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痰热清注射液及有效抗生素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肺部感染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照组25例,痊愈10例,好转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2.0%;治疗组28例,痊愈19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菌消炎类中药注射液,老年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氯吡格雷对偏头痛患者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对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急性发作时加服麦角胺咖啡因片1片/次;口服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d,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75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监测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测定PAR、LPA、ET-1.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178,3.9720,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PAR、LPA、ET-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8.1816,5.2797,4.4709,P<0.01)和对照组(t=6.7543,2.4861,2.0546,P<0.01或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66,P>0.05).结论 偏头痛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PAR、LPA及ET-1水平密切相关,在常规治疗偏头痛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地提高疗效,降低PAR、LPA及ET-1水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杨占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特点

    目的 探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特点及其对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72例因晕厥就诊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其心率、血压变化.结果 试验阳性率为87.5%,其中血管抑制型9例,心脏抑制型51例,混合型3例,阴性9例.实验开始后各型心率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心脏抑制型的峰值提前出现,在晕厥前各型心率均明显上升而后在晕厥时快速回落.结论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晕厥主要为心脏抑制型,晕厥前心率变化可以作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手术科室围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科室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临床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出院病历医嘱进行分析,随机抽取6个手术科室,分别为脑外科、骨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科、口腔科,每个科室20份病历,对其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1份病历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共发生243例次,主要表现为如下情况:用法用量不合理、预防使用时间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配伍不当、特殊用药未经会诊、选择不合理等.结论 我院部分手术科室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较为严重,需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以及监督管理.

    作者:卞光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创伤性膈疝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24例创伤性膈疝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24例就诊患者,均依据影像学表现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结论 创伤性膈疝是一种易被延误诊断的疾病,延误诊断率较高,医生对此病应高度警惕,当临床疑有此病应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

    作者:寇志平;张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220例

    目的 总结我科自2008年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诊疗情况,探讨手法复位治疗BPPV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应用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对220例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6.8%,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BPPV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需特殊贵重器械,医疗费用低,可以在基层神经内科推广.

    作者:朱常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病毒性脑炎昏迷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病毒性脑炎患者昏迷过程中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参数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相关性,发现更好的适时、客观评估病情的TCD参数.方法 应用TCD动态观察24例病毒性脑炎昏迷患者入院后第1、3、7天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同时记录下TCD各参数和GCS评分.结果 PI值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2);24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涡流信号,频窗充填,后全部死亡;昏迷患者发病3 d左右病死率较高,后趋稳定.结论 TCD的PI值比GCS评分能更好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根据连续PI值和频谱检测可以初步了解病情发展趋势、判断预后.

    作者:周利胜;罗玲云;周玲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肿瘤患者CIK细胞回输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静脉输注CIK细胞,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及改善生存质量的护理.方法 抽取20例肿瘤患者外周血,经培养后回输给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回输时、回输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护理.结果 20例患者经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了顾虑,静脉输注CIK细胞后,有1例出现寒战,2例出现发热,经相应的处理后缓解.结论 静脉输注CIK细胞的实施方便,不良反应少,是肿瘤患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作者:陈庆丽;宋战义;李惠容;欧利芳;王利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5例在我院就诊的陈旧性颌面骨折患者采用X线头影测量、模型外科及定位咬牙 合板等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变化.结果 15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咬牙合关系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正颌外科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廖圣恺;李建成;张凯;徐锦程;徐涛;黄全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胸膜内喷洒滑石粉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胸膜固定术有效率为94.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电视胸腔镜在恶性胸腔积液的处理中具有安全、微创、诊断准确的特点,胸膜腔内喷洒滑石粉是胸膜固定的有效方法.

    作者:于百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心脏疾病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自2002年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国产封堵器应用于临床以来,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替代传统外科手术的有效手段.但其并发症及其防治仍是介入医生关注的重点,现就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予以综述.

    作者:宋志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综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85例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2006年至2010年收治的85例非器质性病变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具体包括药物治疗、局部微波治疗、针刺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治疗10 d后评定疗效,痊愈69例,占81.18%;显效10例,占11.76%;好转5例,占5.88%;无效1例,占1.18%.总有效率为98.82%.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安全简便,疗效显著,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不失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贾云飞;刘庆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治疗恶性胆道梗阻33例

    目的 探讨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置放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ERCP 将导丝插入33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道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然后用推送导管将引流支架推送至胆道狭窄部位,其两端均超过狭窄段1 cm 以上,从而解除33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结果 33例患者中插管成功29例,不成功4例,成功率为87.88%( 29/33).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术后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均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均退至40 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通过ERCP 内镜下胆道内置放支架,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对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

    作者:徐亮;周栋;李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转移性脊柱肿瘤X线误诊10例

    转移性脊柱肿瘤,系指癌、肉瘤或其他恶性病变转移至脊柱而发病.由于转移性脊柱肿瘤发病较良、恶性原发性肿瘤为多,加之医生认识不足,极易导致误、漏诊.本文对转移性脊柱肿瘤X线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减少X线误诊.

    作者:刘庆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并发胸腹瘘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发胸腹瘘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及治疗与转归.方法 观察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05年至2010年收治的3例CAPD并发胸腹瘘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气促、胸闷、不能平卧,伴超滤量明显减少,影像学提示中-大量右侧胸腔积液;应用胸水生化成分分析鉴定胸水性质,同时以标记放射性核素99mTc-乙三胺五乙酸(DPTA)注入透析液后,在胸膜腔中探测到99m Tc确诊;经抽取胸水、暂停CAPD、改行间隙性腹膜透析等治疗方法 效欠佳,3例患者终都转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 从临床表现可早期发现胸腹瘘,用核素扫描结合胸水生化成分分析诊断胸腹瘘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少.出现胸腹瘘后患者较难再维持腹膜透析治疗.

    作者:陈锦华;谢敏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妇产科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共114例,按顺序随机分两组,正常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子宫切除术后临床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正常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积极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前后SDS、SAS评分的差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护理前后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焦虑恐惧情绪,提高了患者身心健康,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及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司秀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临床探讨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肘管综合征

    目的 探讨肘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评价尺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术前诊断肘管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上伴有尺神经分布区受损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进行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段测定,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尺神经前移术治疗.结果 共有21例(22肢)行尺神经SVC分段测定并手术治疗.8肢SVC正常;14肢异常,其中13例未引出,3例减慢.尺神经MCV测定22例(23肢),20例(21肢)尺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1例正常;7例(8肢)尺神经沟下至腕运动传导速度正常,13例(14肢)减慢;1肢尺神经沟上至沟下运动传导速度正常,22肢减慢.结论 本组肘管综合征发病原因,包括充盈的静脉丛、粗大静脉、囊肿压迫尺神经等.尺神经肘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对肘管综合征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伊学;宋新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3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为38.70%(89/230),男女之比为2.18∶1(P<0.05).皮肤紫癜反复在非肾损组占19.15%(27/141),而在肾损组占53.93%(4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紫癜伴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以及生活在矿区的患儿肾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皮肤紫癜以及生活在城市者(P<0.05).结论 男性更易发生肾损害,皮肤紫癜反复或合并消化道症状或生活在矿区者肾脏更易受累及.

    作者:薛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21例脑卒中患者(脑梗死10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5例,脑出血33例)的血浆高半胱氨酸含量,与同期10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脑卒中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高半胱氨酸含量与脑血管病有明显关系,脑卒中患者的血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何亚丽;蔡水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横县人民医院胸外科2000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1例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资料,并针对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31例患者中16例行保守治疗治愈,治疗时间为14~49 d,平均32 d;手术治疗15例,其中4例分别死于严重感染引起的心肺功能衰竭和肺大动脉出血.结论 支气管胸膜瘘具有典型临床表现,一般容易确诊,积极预防是降低该病发生率的关键,一旦发生则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陆升;覃少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