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秀荣
目的 研究人工鼻对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扩散的拦截作用效果.方法 通过使用人工鼻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和同一人工鼻不同拦截面的菌株数比较,研究人工鼻对医院感染细菌扩散的拦截作用.结果 使用人工鼻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同一人工鼻不同拦截面的菌株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鼻对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扩散的拦截作用明显,具有预防医院感染扩散的作用.
作者:赖连枪;蒋巧雅;曹枫;詹雨林;王辉;纠智松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 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FD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逍遥散为基本方,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痊愈38例,显效29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临床痊愈22例,显效13例,有效20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 FD 疗效好.
作者:闻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在重症监护室(ICU)镇静镇痛治疗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 将96例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持续静脉微泵镇静镇痛治疗,对照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给予强痛定,鲁米钠或安定静脉或肌肉镇静镇痛治疗,病程中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结论 咪唑安定和芬太尼能够起到有效镇静镇痛作用,可提高ICU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陈东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在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5例原发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方案,术前化疗2~4个周期,术后完成规定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其中3例病理为完全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呕吐,粒细胞减少及脱发.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吴天峰;范春香;郗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口服,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孟鲁司特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方便,依从性好.
作者:郭慧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心脏疾病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自2002年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国产封堵器应用于临床以来,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替代传统外科手术的有效手段.但其并发症及其防治仍是介入医生关注的重点,现就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予以综述.
作者:宋志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 表现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27例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 表现.结果 假囊肿11例,平扫表现为囊状水样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囊腺瘤9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平扫呈囊状水样密度并见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不规则强化.囊腺癌4例,肿瘤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壁厚薄不一,显不均匀强化,其中2例伴肝脏转移.胰腺脓肿1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内见小气泡影,囊壁呈环形强化.胰岛细胞瘤囊变1例,囊液密度略高,增强周边强化.胰腺癌伴囊变1例平扫呈程度不同的低密度区,囊变区内无分隔,壁厚不均匀.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有各自的CT表现特征.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显示胰腺囊性肿瘤内部结构及邻近脏器、血管受累改变,是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作者:马长江;孙丽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21例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淮安市楚州医院神经外科21例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初始采用口服双氢克尿噻,无效者改用激素替代疗法,以终停用双氢克尿噻或是激素替代治疗为痊愈,继续用药治疗且尿量明显减少为好转,继续用药且尿量无明显减少为无效,描述性统计分析21例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清醒患者痊愈7例(77.78%),好转2例(22.22%);昏迷患者痊愈3例(25.00%),好转9例(75.00%);导致颅脑损伤的原因中车祸的患者痊愈11例(78.57%),好转3例(21.43%);高处坠楼的患者痊愈1例(20.00%),好转4例(80.00%);他人打伤的患者2例均痊愈.结论 本次研究相比较而言,清醒患者的痊愈率明显高于昏迷患者的痊愈率,只有及早发现并发尿崩症,给予积极措施治疗颅脑损伤及尿崩症,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二平;王福林;徐洪兵;吕爱华;张月清;刘昊;杨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5例在我院就诊的陈旧性颌面骨折患者采用X线头影测量、模型外科及定位咬牙 合板等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变化.结果 15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咬牙合关系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结论 正颌外科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廖圣恺;李建成;张凯;徐锦程;徐涛;黄全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置放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ERCP 将导丝插入33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胆道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然后用推送导管将引流支架推送至胆道狭窄部位,其两端均超过狭窄段1 cm 以上,从而解除33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结果 33例患者中插管成功29例,不成功4例,成功率为87.88%( 29/33).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术后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均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均退至40 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通过ERCP 内镜下胆道内置放支架,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对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
作者:徐亮;周栋;李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发胸腹瘘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及治疗与转归.方法 观察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05年至2010年收治的3例CAPD并发胸腹瘘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气促、胸闷、不能平卧,伴超滤量明显减少,影像学提示中-大量右侧胸腔积液;应用胸水生化成分分析鉴定胸水性质,同时以标记放射性核素99mTc-乙三胺五乙酸(DPTA)注入透析液后,在胸膜腔中探测到99m Tc确诊;经抽取胸水、暂停CAPD、改行间隙性腹膜透析等治疗方法 效欠佳,3例患者终都转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 从临床表现可早期发现胸腹瘘,用核素扫描结合胸水生化成分分析诊断胸腹瘘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少.出现胸腹瘘后患者较难再维持腹膜透析治疗.
作者:陈锦华;谢敏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Pluronic F-127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青紫蓝兔骨髓,行MSCs原代及传代培养,将3代MSCs作为种子细胞.将32只青紫蓝兔造成双膝关节4 mm×4 mm 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实验组缺损内植入负载了MSCs和bFGF的Pluronic F-127;细胞组植入负载了MSCs的Pluronic F-127;生长因子组植入负载了bFGF的Pluronic F-127;对照组缺损不做处理.于术后4周和16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 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且对各组修复组织行组织学评分及比较.结果 术后4周时实验组与其他三组比较修复效果不明显;术后16周,大体观察及HE染色示实验组缺损已不易辨认,以透明样软骨修复为主,Pluronic F-127基本降解仅残余少量颗粒,甲苯胺蓝染色示细胞周围基质有较多异染质,而细胞组和生长因子组缺损表面不平整,界限清晰,修复组织以纤维组织为主,仅周缘见少许纤维软骨出现,对照组仅缺损底部有纤维组织覆盖.根据Wakitani评分标准术后16周时实验组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三组.结论 Pluronic F-127结合MSCs和bFGF的复合物终形成类关节软骨样组织,基本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此方法 简便易行,有实用价值,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软骨缺损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黄开;杨金华;王筱林;吴小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90 ml/(min·1.72 m2)时间>3个月,伴或不伴肾损害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肾毒性药物的影响,CK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对CKD临床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肾病门诊接受尿毒清颗粒加厄贝沙坦治疗的82例CKD3~4期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汇报如下.
作者:任永强;薛美;张希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钙组和非阿托伐他汀钙组,分别观察治疗后 4个月和 1.5 年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及血脂变化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钙组 4个月、1.5年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婴幼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1982年全国小儿腹泻协作组讨论通过分类法将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易造成小儿电解质紊乱,重型腹泻甚至可能危及生命.654-2片是我国合成的抗胆碱药.本文观察了小剂量654-2片在婴幼儿腹泻治疗中效果,以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伊占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 Twist)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呼吸内科中70例有气管切开适应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Percu Twist组和OT组,每组35例,Percu Twist组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OT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差异指标.结果 Percu Twis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OT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安全、快捷等特点,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刘燕;王磊;周少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术的门诊及住院患者92例,常规准备,静脉注射10 μg芬太尼、10 mg氯胺酮、30 mg利多卡因混合液3 min后,给予依托咪酯0.10~0.15 mg/kg缓慢静脉注射,待患者头晕对语言指令无反应入睡后,再予丙泊酚0.5~1.0 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基本固定.开始胃肠镜检查操作,术中根据患者体动或呛咳及血压、心率情况决定是否追加丙泊酚或依托咪酯.结果 所有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胃肠镜检查,无发生术中知晓,无注射痛、喉痉挛、肌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满意率达100%.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查是一种较安全、有效、取长补短的方案.
作者:刘永材;倪洪湖;谢永香;江才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对24例创伤性膈疝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24例就诊患者,均依据影像学表现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结论 创伤性膈疝是一种易被延误诊断的疾病,延误诊断率较高,医生对此病应高度警惕,当临床疑有此病应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
作者:寇志平;张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血脂水平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0月来我院就诊的汕头市孕妇血脂检测结果,其中妊娠期糖耐量减低 (GIGT)6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56例,经临床确诊PIH 38例,分析项目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并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分析.结果 GIGT组和GDM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TG、TC 明显增高,ApoA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GT 组和GDM组间四项血脂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H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血脂TG、TC、ApoB明显增高,ApoA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存在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其发生或发展的原因或结果,重视妊娠妇女血脂监测,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应作为围产期保健和优生优育的重要内容.
作者:姚家勇;张蔚起;韦天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门峡离退休职工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痰热清注射液及有效抗生素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肺部感染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照组25例,痊愈10例,好转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2.0%;治疗组28例,痊愈19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菌消炎类中药注射液,老年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