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江;孙丽琴
目的 探讨应用Pluronic F-127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青紫蓝兔骨髓,行MSCs原代及传代培养,将3代MSCs作为种子细胞.将32只青紫蓝兔造成双膝关节4 mm×4 mm 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四组,实验组缺损内植入负载了MSCs和bFGF的Pluronic F-127;细胞组植入负载了MSCs的Pluronic F-127;生长因子组植入负载了bFGF的Pluronic F-127;对照组缺损不做处理.于术后4周和16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 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且对各组修复组织行组织学评分及比较.结果 术后4周时实验组与其他三组比较修复效果不明显;术后16周,大体观察及HE染色示实验组缺损已不易辨认,以透明样软骨修复为主,Pluronic F-127基本降解仅残余少量颗粒,甲苯胺蓝染色示细胞周围基质有较多异染质,而细胞组和生长因子组缺损表面不平整,界限清晰,修复组织以纤维组织为主,仅周缘见少许纤维软骨出现,对照组仅缺损底部有纤维组织覆盖.根据Wakitani评分标准术后16周时实验组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三组.结论 Pluronic F-127结合MSCs和bFGF的复合物终形成类关节软骨样组织,基本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此方法 简便易行,有实用价值,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软骨缺损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黄开;杨金华;王筱林;吴小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盐酸艾司洛尔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 2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盐酸艾司洛尔0.5 mg/kg快速静脉注射,后给予维持量0.1 mg/(kg·min),分别记录用药前、用药时、用药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血压乘积(RPP).结果 输注5 min时可见HR、DBP、MBP、RPP明显降低,而SBP未见明显改变.在终止输注后20 min、HR、DBP、MBP、RPP基本恢复至用药前状态.结论 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作者:单联斌;王超;孙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12例肺栓塞的误诊原因并进行总结.方法 对首诊误诊肺栓塞患者1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误诊为冠心病6例,误诊为心功能不全和肺部感染各3例.结论 对肺栓塞应该提高警惕,按照诊断流程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诊,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作者:薛瑞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口服,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孟鲁司特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方便,依从性好.
作者:郭慧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上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2例佩戴上颌单颌总义齿3个月~2年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同时进行相关口腔检查.结果 首次单颌总义齿修复患者复诊率为70%,有单颌总义齿的患者为17%.结论 单颌总义齿修复应注意佩戴后的组织疼痛以及患者的心理因素,固位稳定是修复的基本条件.
作者:王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在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5例原发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方案,术前化疗2~4个周期,术后完成规定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其中3例病理为完全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呕吐,粒细胞减少及脱发.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吴天峰;范春香;郗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广谱抗菌药、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及器官移植等手术的开展,条件性致病真菌的深部感染发生率也日渐增多,因此抗真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为了合理选用抗真菌药,达到有效消灭真菌感染,并避免药物给患者造成肝肾损害的目的,本文就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治疗方案、耐药机制及对策进行论述.
作者:谢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我科自2008年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诊疗情况,探讨手法复位治疗BPPV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应用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对220例BPPV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6.8%,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BPPV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需特殊贵重器械,医疗费用低,可以在基层神经内科推广.
作者:朱常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常见的是对消化道的损害.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NSAID有关的病例共4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桂燕;徐瑞红;王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是指胚囊着床于既往子宫切口瘢痕处,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1].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常被误诊为宫内妊娠或不全流产而行清宫术,发生大出血.超声能通过对较特异性图像辨认,对关键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起重要作用.现将我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3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董应兰;游节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90 ml/(min·1.72 m2)时间>3个月,伴或不伴肾损害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肾毒性药物的影响,CK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对CKD临床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肾病门诊接受尿毒清颗粒加厄贝沙坦治疗的82例CKD3~4期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汇报如下.
作者:任永强;薛美;张希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钙组和非阿托伐他汀钙组,分别观察治疗后 4个月和 1.5 年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及血脂变化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钙组 4个月、1.5年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对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比较CSII与MSII两种方法 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两种方法 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达标时胰岛素总用量CSII组显著少于MSII组,控制血糖所需时间CSII显著少于MSII组,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显著低于MSII组.结论 CSII强化治疗T2DM更能较快平稳控制血糖,优于MSII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作者:欧美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观察病毒性脑炎患者昏迷过程中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参数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相关性,发现更好的适时、客观评估病情的TCD参数.方法 应用TCD动态观察24例病毒性脑炎昏迷患者入院后第1、3、7天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同时记录下TCD各参数和GCS评分.结果 PI值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2);24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涡流信号,频窗充填,后全部死亡;昏迷患者发病3 d左右病死率较高,后趋稳定.结论 TCD的PI值比GCS评分能更好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根据连续PI值和频谱检测可以初步了解病情发展趋势、判断预后.
作者:周利胜;罗玲云;周玲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高危妊娠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及方法.方法 对75例高危妊娠患者,根据其各自不同病情和病理生理特点,分别采取椎管内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加静脉基础麻醉的方法 完成手术.结果 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 麻醉选择应依患者病情轻重、胎心情况等综合考虑,强调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加强紧急抢救措施,确保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王海;钟治球;何绮月;吕保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 Twist)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呼吸内科中70例有气管切开适应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Percu Twist组和OT组,每组35例,Percu Twist组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OT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差异指标.结果 Percu Twis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OT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安全、快捷等特点,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刘燕;王磊;周少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心脏疾病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自2002年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国产封堵器应用于临床以来,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替代传统外科手术的有效手段.但其并发症及其防治仍是介入医生关注的重点,现就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予以综述.
作者:宋志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更好的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蕲春县人民医院肾内科病房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合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结果 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缓解率达85%.结论 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关键之一.
作者:胡文丽;王晓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时,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27例胆囊管结石,实施LC手术.采用距离胆总管0.5~0.8 cm横行切开胆囊颈管,挤出结石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果 27例LC均获得成功.27例术中均发现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手术时间40~130 min.术后平均住院3.4 d.结论 胆囊管横行切开,由近端向远端轻轻挤压,常能轻易推动胆囊管内的嵌顿结石.仔细耐心解剖出嵌顿结石与胆总管之间的胆囊管部分,是该类LC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季军;陈伟;赵奎;陈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十余年来其在我国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在北京、上海等地乳腺癌已跃居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乳腺彩超、X线钼靶以及乳腺MRI等设备的应用和诊断技术的进步,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早期乳腺癌采用保留乳房手术(保乳手术),新辅助化疗,辅助放、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的重要进展.
作者:林楠;廖渊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