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妍
从水稻“种”出供人体使用的血清白蛋白终于从梦想一步一步走到现实.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获国家食品药品审评中心批准进入临床研究.这是湖北省首个获批临床的生物一类创新药,也是国际上第一个通过水稻来生产的一类创新药.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应用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诊断资料,入院后均先后接受X线、CT检查,对两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手术结果相比,本组患者X线的诊断符合率为74.5%(35/47),CT符合率为91.5%(43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T、X线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相比有差异.结论: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应用CT的准确率相对高于常规X线检查,临床价值更显著.
作者:代钢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妇科手术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术方式,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对女性患者来说无疑是理想的手术方式[1].随着腹腔镜手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在临床上也备受关注.现就近年来腹腔镜在妇科的围手术期及并发症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晨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产妇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放果.方法:将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性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评分,并对两组产妇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前抑郁和焦虑评分相比P> 0.05,护理后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评分相比P< 0.05.并且试验组产妇术后恢复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产妇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王芙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病情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诊脂肪肝患者12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组32例,中度组61例,轻度组27例,另选取同期非脂肪肝自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者行静脉血抽检,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脂肪肝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TG、TC、LC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TG、TC、LCL-C随病情严重程度递增,HDL-C随病情严重程度递减(P<0.05);脂肪肝严重程度与TG、TC、LCL-C呈现为正相关性,与HDL-C呈现为弱负相关性(P<0.05).结论:脂肪肝病情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呈现为密切的相关.
作者:叶俊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弹力套联合硅凝胶膜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疗效.方法:分析本院治疗的102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资料,依据治疗不同方案分为两组,其中单纯予弹力套治疗的47例设为对照组,联合硅凝胶膜治疗的5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医治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行弹力套联合硅凝胶膜治疗取得确切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此次收治于我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B超检查,研究组患者给予CT检查,分析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创伤患者,实施CT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唐洪勇;邓春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在医学领域,解剖学是极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医学知识.关于解剖学的教学,可以分为人体解剖学和医学影像解剖学两个方向.随着医学设备的不断创新,以及CT、MRI等设备在医学领域的广泛使用,医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也要学习医学影像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以便促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这门学科.文章在分析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的结合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两种解剖学模式实行结合教学的方法,以期为解剖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和振典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于本院2014年10年至2015年12月骨科诊疗患者中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100例,对患者均进行全面护理,了解并总结患者术后出现疼痛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出现.结果:经护理后患者骨折部位恢复良好,术后5个月、一年后的复查股骨头均未出现坏死或骨折移位的情况;术后仅出现2例尿道感染患者,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患者.结论: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心理顾虑,保障手术顺利进行,而术后实施全面护理可帮助患者积极进行复健锻炼,可促进骨性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袁丽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析静脉化疗与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绒毛膜癌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就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绒毛膜癌患者共280例,采用掷骰子的方式随机分为奇数组(n=140)和偶数组(n=140),奇数组患者均给予静脉化疗,偶数组则应用介入性动脉化疗和栓塞疗法,对比其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措施不同,偶数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奇数组少,此外,血清β-HCG指标的变化及恢复时间均较对奇数组短,经比较,有统计性的差异(P<0.05).结论:目前,就临床上绒毛膜癌患者给予介入性动脉化疗并且联合栓塞疗法治疗的临床优势显著的优于静脉化疗,治疗措施可以值得患者去选择和信赖.
作者:官静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探析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价值.方法:选择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的待产产妇138例,在实际的待产过程中,发现了产妇胎位异常,从而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69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69例,采用徒手旋转助产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统计对照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结果:统计对照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自然分娩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的产妇,在助产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徒手旋转助产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黄素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48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实验组(24例,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9.2%),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没有出现钢板断裂、松动等意外事件,也没有出现髓内感染、切口感染、肩周炎等并发症,其中对照组2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结论: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良好,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患肢功能尽早恢复,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沈丽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析传统手术与微型腹腔镜在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疝气患儿60例平分为腹腔镜组与传统组.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与传统组相比更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率6.7%显著低于传统组并发症率20% (P<0.05).结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手术疗效优于传统手术,具有创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优势,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陈忠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索分析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均以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研究组均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将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出血量明显更少,其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更少(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仅为6.58%,明显性低于对照组的30.26% (P<0.05).结论: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实施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侯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总结新的接产方法——“无保护会阴接产法”在降低和减轻助产士职业性腰背痛的效果.方法:分析造成助产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原因,针对传统接产法中造成助产士职业性腰背痛的主要因素进行改良,形成全新的,安全的、有效的“无保护会阴接产法”用于降低和减轻接产中因姿势不当造成助产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结果:“无保护会阴接产法”客观上明显减少了助产士侧颈,弯腰、托举、用力保护的接产状态及时间,减轻了因工作姿势不当造成腰肌慢性积累性损伤的因素.主观上助产士身体不适感也明显减轻.结论:“无保护会阴接产法”提高自然分娩,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和减轻助产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提高了助产士生活质量在助产领域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陈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药学管理实践中采用现代医院中药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的992张中药处方与相应病例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管理理论与模式,观察组采用现代医院中药管理理论与模式,对两组药学管理的中的不合理药物出房率、配药错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不合理药物出房率、配药错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药学管理实践中采用现代医院中药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使药物管理更具规范性,使医务人员专业素质显著提高,保证用药的安全.
作者:孙景;于伯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精神病患者检验危急值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检验危急值判定标准进行判定,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判定方法进行检验危急值判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率为45.1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9.61%,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1.9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检验危急值标准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判定,能够为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艳鹏;李永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评估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脑血栓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双盲法将72例患者分成两组,取36例脑血栓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取另外36例脑血栓患者给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侯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中医症侯积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94.44%,对照组有效率77.78%.两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清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总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应用麻杏石甘汤结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救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共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组(n=38例,以麻杏石甘汤结合西药进行救治),对照组(n=34例,以单一西药进行救治),对两组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的应用疗效进行对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74%、喘息缓解时间(4±0.7)d、咳嗽缓解时间(8±2.1)d、咯痰缓解时间(5±1.1)d,均优于对照组76.47%(6±0.6)d、(10±2.3)d、(7±1.7)d(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过程中,对其施以麻杏石甘汤结合西药进行救治,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缩减其各种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西药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作者:傅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胸外伤病人预防肺不张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82例胸外伤病人,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根本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分析2组胸外伤病人不良症状发生率和住院平均时间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病人不良症状产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患住院平均时间对比不明显,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胸外伤病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可有效减少肺不张,降低肺部感染率,临床可进一步扩展.
作者:陈于湘;徐红梅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