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唐洪勇;邓春花

关键词:CT, 腹部创伤,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此次收治于我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B超检查,研究组患者给予CT检查,分析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创伤患者,实施CT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医生同理心与签约病人自强能力相关性的实践研究

    目的:研究目前家庭医生同理心水平、签约病人的自强能力水平以及两者的相关因素,探索一种借助提高医生同理心来加强病人自强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中心服务效果评估量表,对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医门诊和全科门诊各600名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比照全科门诊,家庭医生由于与病人的良好沟通能够让医生能更大程度的激起同理心,站在病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对病人表现出关心友善;家庭医生制度支持下慢性病签约患者的自强能力水平明显高出对照组的病人.数据分析发现家医制度的建设不仅仅要发展青年医生,也要发展资深医师;同时应注意到对家庭医生在常见慢性病方面都要展开系统培训.结论:同理心良好的医患沟通大大提升病人的自强能力.病人看诊医生后能够明白他们的健康问题,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并且能够提高面对、处理他们的身心问题的能力,避免盲目就诊及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使医患关系更和谐.

    作者:殷秀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现代医院中药管理模式在中药调剂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药学管理实践中采用现代医院中药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的992张中药处方与相应病例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管理理论与模式,观察组采用现代医院中药管理理论与模式,对两组药学管理的中的不合理药物出房率、配药错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不合理药物出房率、配药错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药学管理实践中采用现代医院中药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使药物管理更具规范性,使医务人员专业素质显著提高,保证用药的安全.

    作者:孙景;于伯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胸腰椎骨折的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诊断资料,入院后均先后接受X线、CT检查,对两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手术结果相比,本组患者X线的诊断符合率为74.5%(35/47),CT符合率为91.5%(43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T、X线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相比有差异.结论: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应用CT的准确率相对高于常规X线检查,临床价值更显著.

    作者:代钢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临床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发病广泛、种类多的疾病之一,病情可轻可重,大大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随着新型微生物的出现,以及已知的微生物的不断变异,寻找新型的快速、便捷、准确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是临床检验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课题.现有的微生物快速检验的方法也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方面的技术.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临床资料,对微生物快速检验的技术作一综述.

    作者:王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索在肝胆管结石治疗过程中,运用电子胆道镜进行肝切除的治疗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本医院运用电子胆道镜进行肝切除的50名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0名肝胆管结石患者经过一次治疗后48名患者结石得以取净,治疗痊愈率为96.00%;2名患者未取净的残余结石,残余率为4.00%.治疗后进行10个月的跟踪回访,48例结石取净病例共两例患者出现肝胆管结石复发现象,复发率为4.17%.结论: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联合运用电子胆道镜进行肝切除具有很高的痊愈率,同时复发率较低,应用价值较为优良.

    作者:蒋绍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促宫颈扩张缩短产程临床助产分析

    目的:探析临床助产在促宫颈扩张缩短产程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自然分娩的产妇175例,分成A组(75例)、B组(50例)、C组(50例),A组仅采用催产素给予促宫颈扩张处理,B组采用人工破膜助产,C组采用人工破膜引产与滴催产素联合助产,对比三组产妇各个产程时间、先露下降速度以及宫口扩张速度.结果:A组、B组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的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而C组所需的时间明显较少(P<0.05);C组相对于A组、B组来说,其活跃期先露下降速度、宫口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催产素与人工破膜技术联合用于产科临床中,可达到缩短产程、加快宫颈扩张速度等效果,应全面推广应用.

    作者:戴林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延伸护理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对糖尿病高危人群采用延伸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从社区中选取3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对象均接受由社区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营养师以及综合医院专科医生组成的护理小组给予的延伸护理措施,对比受试对象护理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受试对象护理后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以及掌握情况显著改善,且受试对象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显著提高,P< 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对比上,护理后要显著优于护理前,P< 0.05.结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采用延伸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以及掌握情况,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且能显著改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临床指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邱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治疗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临床效果.方法:术后两组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均较之前显著降低,而GCS评分则较之前显著提高,研究组颅内压、GC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切口疝(4.17%)、脑膨出(0.00%)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17%、20.83%)(P<0.05).结论:应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获得更为理想的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杨志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用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持续组(n=40),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持续组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燕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香砂养胃丸联合瑞巴派特对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香砂养胃丸联合瑞巴派特与单用瑞巴派特对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5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教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口服瑞巴派特,对照组25例口服瑞巴派特加用香砂养胃炎.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胃黏膜的病理积分.结果:香砂养胃丸联合瑞巴派特在临床评分及病理积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永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静脉化疗与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绒毛膜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析静脉化疗与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绒毛膜癌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就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绒毛膜癌患者共280例,采用掷骰子的方式随机分为奇数组(n=140)和偶数组(n=140),奇数组患者均给予静脉化疗,偶数组则应用介入性动脉化疗和栓塞疗法,对比其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措施不同,偶数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奇数组少,此外,血清β-HCG指标的变化及恢复时间均较对奇数组短,经比较,有统计性的差异(P<0.05).结论:目前,就临床上绒毛膜癌患者给予介入性动脉化疗并且联合栓塞疗法治疗的临床优势显著的优于静脉化疗,治疗措施可以值得患者去选择和信赖.

    作者:官静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探析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价值.方法:选择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的待产产妇138例,在实际的待产过程中,发现了产妇胎位异常,从而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69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69例,采用徒手旋转助产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统计对照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结果:统计对照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自然分娩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的产妇,在助产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徒手旋转助产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黄素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研究进展

    惊厥是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的结果,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大多数发生在急骤高热或者持续高热数小时后,复发率高[1].首发年龄越小越易复发[2].小儿高热惊厥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可使脑细胞损坏,严重者则易引起癫痫及智力低下等不良后果[3].现在从急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三个方而对小儿高热惊厥综述如下.

    作者:刘文菁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12个基因组区域影响小鼠抚育行为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遗传学研究,以两种小鼠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亲代抚育行为的遗传驱动因素.该研究识别出了12个影响小鼠亲代抚育行为的基因组区域,并揭示了复杂的社会行为背后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对很多生命而言,后代发育成长的先决条件是靠双亲创造和提供的,而亲代抚育就是指双亲对后代的保护和喂养,以保证亲代大限度地把基因传递给后代.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rhTPO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接受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TPO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李清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护理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下直肠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手术的患者50例,对术后并发症和康复效果作为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周到细致的护理,50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平均20d治愈出院,随访护理满意率为95.2%.结论通过合理的心理辅导和高效的术中护理在腔镜下直肠癌手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万玉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温针灸治疗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了解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于2014年3月-2015年6月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盆骨牵引治疗,研究组采用盆骨牵引治疗同时联合温针灸治疗,根据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与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更高;研究组患者Ⅱ度和Ⅲ度疼痛患者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盆骨牵引联合温针灸治疗患者治疗疗效良好,并能对患者疼痛症状进行改善.

    作者:陈恒啟;方雪瑶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受文化程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受其文化程度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8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向其发放我院自制健康教育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按文化程度的差异对比患者健康教育相关需求及教育方式情况.结果: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患者在正确用药、合理饮食等健康教育内容的自检得分逐渐降低(P<0.05),且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倾向于直观性简洁的健康教育方式,而文化程度较高患者倾向于主动性自主学习方式.结论: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糖尿病患者,应给予不同宣讲方式讲解健康教育知识,有利于高效、合理的培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作者:屈珍;徐锐;张小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此次收治于我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B超检查,研究组患者给予CT检查,分析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创伤患者,实施CT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唐洪勇;邓春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机械外骨骼能防老人意外滑倒/电子烟对人体危害不容小觑/脑扫描或可早期诊断儿童自闭症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