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钢
英特网的全球化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网络化、IC卡与光盘等信息存储介质的广泛应用,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医院电子病历与网络化管理技术,更是医院病案信息实现网络化管理的关键.通过初步的试用,发现电子病历充分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当然,这只是基本的效果,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完善,接下来应该研究的是,怎样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病案信息,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医疗管理、临床治疗,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妥善解决医患纠纷,只有深入地研究与探讨,才能提高病案信息的实用价值.
作者:郁济 刊期: 2017年第26期
产科护理与人类繁衍息息相关,正在朝着“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转变,但是受制于中国目前医疗条件的不足,无法大规模的推广和实施.而随着通讯技术、可穿戴设备、移动设备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各种应用层出不穷,特别是大量基于移动终端的健康APP、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为移动互联网和产科护理找到了结合点,为新形势下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将为产科护理的人性化、精确化、科学化管理带来极大的帮助.
作者:林丽霞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中使用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了54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照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护理,与护理前与护理6个月后使用生活质量自测表(SS-QO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而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均上升,并且观察组评分上升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作为脑出血患者的主要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肢体及其他功能的康复.
作者:孙贵蓉;范利;张琴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究鼻中隔矫正结合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实验组接受鼻中隔矫正结合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呼吸困难分度以及鼻部生理功能的平均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实验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偏低,鼻部生理功能的平均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鼻中隔矫正结合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中隔偏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熊章勉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全程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患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患者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帕则来提·莫合买提;热依拉·艾力尤甫;靳喜琴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对分组分层级管理进行应用临床价值.方法:以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需求、护理人员实情为依据,将我科护理人员分层五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对护理工作进行开展,分析实施效果.结果:分组分层级管理实施后,我科护理质量评分为(92.3±3.6)分,与实施前的(82.7±5.3)分比对明显较高,且实施后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较实施前高,(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采用分组分层级管理进行护理管理,可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杨淑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小针刀联合按摩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疼痛程度及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24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实验组患者120例,采取小针刀联合按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独采取小针刀治疗方法,并对其治疗方案,进行临床分析,探究其不同方法下的症状恢复情况以及疼痛程度和血液循环情况.结果:经临床试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各指标之间数据,P均< 0.05,表明本次临床统计数据,均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临床中,采取小针刀联合按摩的方式进行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分析,即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感受,其联合治病方法,在临床中,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高文暕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有效提高影像介入室的护士的人力效能的使用,节约人力成本,同时工作质量、医疗安全得到保证.方法:制定科学的人员选拔制度,做到职责明确,人岗匹配;进行多层次多学科交叉培训,提高护理整体素质;做好日常管理制度的PDCA循坏,促进流程的不断优化;实行整体护理心理护理为导向的量化考核机制,奖惩分明并实施多种激励方法;增强岗位责任感和成就感,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结果良好护理质量可以保证各种介入手术的顺利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提惫各科室的沟通协作畅通,病人感到满意.结论:良好的管理制度和人的工作思维、能力不断优化,可以大限度的发挥工作效能.
作者:李晓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5例,使用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二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对照组,P< 0.05;出院时的疾病认知度评分,出院后3个月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1-Mryer)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可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节省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安会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讨论研究对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使用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反流性咽喉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法莫替丁治疗;治疗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共同使用促动力剂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站立、卧位长反流时间及RSI评分、RF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反流性咽喉炎使用奥美拉唑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帮助患者缓解不适症状;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治疗依从性高,有助于更好的促进恢复并改善预后.
作者:甘利蓉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细节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行细节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方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以智能化中药房建设为契机,推进中药调配效率和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方法:分析中药智能存取系统的总体使用情况,总结该系统的优、缺点.结果:中药智能存取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加快了取药过程,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但有关问题有待解决.结论:中药智能存取系统有利于医院中药房现代化建设.
作者:曹益鸣 刊期: 2017年第26期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外科住院患者在口腔颌面护理依赖中的因素,促进患者个性化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是通过对近期收治的101例口腔颅颌面外科患者的术后资料进行研究,记录其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依赖因素.结果是发现口腔颌面外科的住院患者在护理依赖程度上处于较低水平,女性患者的依赖水平一般小于男性患者,不同疾病对患者的护理依赖性不同,肿瘤类及颌面部外伤患者表现出的依赖程度同比较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依赖程度呈对应反比关系.结论是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在护理依赖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受到疾病种类和性别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依赖性.
作者:张靖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研究行根治性放疗方案后出现复发问题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此次以2014年01月至2016年12月间入住我院行根治性放疗方案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为对象,并且从中筛选出46例出现复发问题的患者,均实施优质护理,并对其整体护理情况深入分析.结果:46例复发患者中,接受优质护理后,其满意度从78.26% (36/46)升至95.65%(44/46),(P<0.05);SAS从(47.01±7.22)分降至(38.12±2.28)分,(P<0.05);SDS从(46.12±7.34)分降至(39.02±1.75)分,.(P<0.05).结论:对于患有胸上段食管癌的患者,予以根治性放疗方案后,如果有复发问题出现,需加强对患者的优质护理,在对其病情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对其SAS分数以及SDS分数进一步改善,从而提升患者放疗后康复效果,可推广.
作者:戴红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麻醉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2月治疗的90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研究组和时比组.为对比组提供一般的护理服务,而研究组在为其提供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还需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服务,对比两组干预麻醉苏醒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自然生理呼吸时间大同小异(P>0.05);研究组呼吸时握拳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都比对比组少(P<0.05),麻醉药效过后,两组意识恢复程度、身体舒适度、用药等考核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结束后引起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大有不同,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在恢复室为手术麻醉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缩短术后仍处于麻醉状态的时间,促进自我意识的恢复,缓解患者自身不适感,并且减少麻醉苏醒后带来的并发症发生频率.
作者:黄雪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例,对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前抑郁患者53例,焦虑患者58例;护理干预后抑郁患者4例,焦虑患者7例.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也有较为显著地降低.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取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患者产生严重地抑郁、焦虑,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沈春凤;徐玉霞;王继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究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交接效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6年12月ICU收治的50例由各科室转运的患者,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交接工作情况及效果.结果:50例患者平均交接时间(1.63-0.50)h,有2例患者交接后进行电话询问,有2例患者出现科室责任推卸,未有患者出现交接遗漏;50例患者交接满意度为96.00%.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分工明确,按照交接表进行核对交接,优化各交接转运流程的衔接,避免转运中出现交接不清、遗漏等现象,有效提高重症患者的转运效率和满意度.
作者:高伟伟;宗雅娟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留置针脱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皮肤抓伤及留置针脱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皮肤抓伤(0%)、输液留置针脱落(7.5%)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5%、37.5%,两组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新生儿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皮肤抓伤、留置针脱落等情况,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娴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n=70)和对照组(予以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n=70),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94.29%及血管再通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心绞痛并发率1.43%及心力衰竭并发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10%和11.43%,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种族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高洪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肠梗阻属于外科急腹症.该病病情复杂,发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为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必须加强对肠梗阻患者的有效治疗.随着医学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肠梗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诊治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论述肠梗阻的发病类型、临床表现以及诊治进展,旨在提高肠梗阻的治愈率.
作者:袁锋 刊期: 201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