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谢文君
腺性膀胱炎(CG)是一种膀胱粘膜的增生性、化生性病变,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近几年来我们共收治152例腺性膀胱炎,发现7例终癌变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为探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相互关系,本实验对18例单纯腺性膀胱炎、7例发生癌变腺性膀胱炎、9例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癌旁腺性膀胱炎)、17例膀胱腺癌和1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进行P53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以期能够发现腺性膀胱炎高癌变倾向的有价值指标,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胡青;赵高高;楼国光;张志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和β2-微球蛋白(β2-MG)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20例CHF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血清Mb和β2-MG水平,生化法测定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CHF组血清Mb、β2-MG、Cr和BU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t=9.403,P<0.01;t=10.48,P<0.01;t=2.290,P<0.05;t=2.698,P<0.05,Mb和β2-MG相互间呈正相关(P<0.01),且均与Cr水平呈正相关(P<0.01).在Ⅱ、Ⅲ、Ⅳ级组间,血清Mb、β2-MG、Cr和BUN水平均依次递增(方差F检验:F=9.180,P<0.01;F=12.39,P<0.01;F=5.048,P<0.05;F=6.429,P<0.05),住院死亡组血清Mb和β2-MG水平显著高于好转出院组(t=2.620,t=3.000.P<0.05).结论 CHF患者血清Mb和β2-MG、Cr和BUN水平显著升高,Mb与β2-MG相互成正相关,且均与Cr相关,住院死亡组Mb和β2-MG水平升高更显著.
作者:巴震;季乃军;陈东海;胡昌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妇女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随其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中阴道前壁膨出为常见,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仍是手术治疗,国内常采用的术式为阴道前壁修补术.
作者:李小清;朱小宝;洪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炎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只占乳腺癌的1%~6%[1],其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差,而哺乳期妇女的炎性乳腺癌更少见,且与急性乳腺炎难以鉴别,易误诊、漏诊,故应引起重视.
作者:周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羊膜腔感染综合征(IAIS)是指羊膜腔、胎儿及其附属物在孕期或分娩期发生的非特异性感染,胎膜早破是引起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因素之一,可对产妇、胎儿及新生儿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本院18例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红;兰彩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其创伤小、恢复快,较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的优越性,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LC术中常遇到》2 am的胆囊结石,我们称之为巨大胆囊结石,处理棘手,易产生胆管损伤与胆漏.2001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43例巨大胆囊结石施行LC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小宏;龚卢陵;胡永军;詹银初;朱一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干扰素是国际上公认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药物之一,但其同样不能彻底地清除乙型肝炎病毒;常规疗程(6-12个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病情容易出现反复.因此,笔者对干扰素长疗程(2年以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了一些探讨,并将干扰素长疗程治疗的16例慢性乙型肝炎作如下分析.
作者:朱元东;赵国根;刘寿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卵巢肿瘤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因此,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并不少见.据统计,其发生率约1:130~1:13 000[1],而卵巢肿瘤蒂扭转是卵巢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时蒂扭转病例时常可见,达11%~15%[2].因其处理上需兼顾母体及胎儿,故有别于普通卵巢肿瘤患者.现将我科收治的21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赵波;何云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高压氧(HBO)治疗过程中,因病情需要,患者身上往往戴着各种管道,这类患者一般病情危重,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对患者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本院自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96例戴有各种管道行HBO治疗的患者,由于做到了进舱前后各个环节正确细致的护理,患者均安全顺利地完成了HBO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华萍;黄梦娣;顾月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1],动态血压监测(ABPM)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而且揭示了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薛盛龙;陈明华;陈绍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常见误诊的原因.方法 1994~2005年诊治的多发性骨髓瘤共43例,其中误诊32例,回顾性分析这32例病人的误诊原因.结果 误诊率为74%,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为骨痛,共28例次,发生率为87.5%,其次症状为肾脏病变,发生率71.9%,其他依次为贫血、感染、血小板减少等.结论 被延迟诊断主要因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所以对中老年人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
作者:孔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20多年来,随着外科各种新型的侵袭性操作被广泛应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日益突出,加上化疗、放疗及免疫抑制剂对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外科真菌感染不断上升,已成为当前危重患者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作者:韩必亮;陈洪刚;姜旭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或MRI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而后在复查时发现有血肿或颅内血肿手术后原血肿以外发生的血肿,亦有人把少量出血处扩大形成血肿也归为此病.
作者:陈建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6年5月至2006年11月我们采用雷尼替丁胶囊(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外用治疗颜面单纯疱疹2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萍;谢文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脑出血急性期若血压过高,不及时降压,有可能加重出血,而血压降的过低又可加重脑缺血,现就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13例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具体如下:
作者:朱现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单味鳖甲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炙鳖甲粉口服治疗1年,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血清白蛋白(A)、白球比例(A/G)、Chlid-Pugh积分及B超检查的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胁痛、腹胀、舌象、脉象治疗前后改善率分别为76.9%、75.9%、50.0%、50.7%,与对照组比较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P=0.025),平均增加(2±3)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17).治疗组Chlid-Pugh积分平均降低(O.2±1.3)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学意义(t=2.692,P=O.009),治疗组脾肿大缩小者21例,有效率为70%,治疗前后脾脏厚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9,P=0.001).平均缩小(9±13)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3,P=O.036).结论 说明炙鳖甲对肝炎肝硬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肝炎肝硬化患者症状、舌象、脉象、增加血清白蛋白,缩小脾脏,有一定的改善预后、阻止肝硬化进展的作用.
作者:姜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为预防栓塞及心房重塑,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有适应证的病人尽可能给予复律.而维持复律后窦性心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观察我院自2001~2005年问门诊及住院病人口服胺碘酮、普罗帕酮用于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季红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的变化,及阿司匹林对其的干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CHD患者和30例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清TxB2、6-K-PGF1α水平,生化法测定PTINR,对老年CHD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4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CHD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K-PGF1α水平和PTINR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TxB2与PTINR呈负相关(r=-0.472,P<O.01),TxB2与6-K-PGF1α及PTINR与6-K-PGF1α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Ⅰ、Ⅱ、Ⅲ和Ⅳ级心功能组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平均36.2 d的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干预治疗后,老年CHD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下降(P<O.05),PTINR值显著升高(P<O.01),但6-K-PGF1α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老年CHD患者血清TxB2和PTINtt显著增高,6-K-PGF1α显著下降,阿司匹林的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此状态.
作者:吴晓春;季乃军;胡昌盛;童丽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和危险的并发症,为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而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由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者占60.95%,防治的关键是宫缩剂的使用.
作者:姚珊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男性不育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少、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病因.目前临床上对于男性少、弱精子症病因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在治疗上也没有非常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作者:李家仁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