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汪小萍;杜雪萍;段军;杨卉;李国刚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危险因素, 脂质代谢紊乱, 冠脉狭窄程度, 糖代谢紊乱, 多危险因素, 慢性疾病, 关系研究, 高血压, 吸烟, 年龄, 国内
摘要: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目前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吸烟、年龄、糖代谢紊乱等,而各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研究,国内外的报道不一.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足月单胎新生儿的影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妇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早产儿、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升高.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不同程度妊高征对足月单胎新生儿的影响,为妊高征孕妇孕期保健、治疗时机、预后判断等提供依据.

    作者:于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69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使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69例,并与同期单纯西药常规综合治疗的64例作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波;张宏琪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随着人类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以及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增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骨性关节病的经典术式.该方法能够缓解疼痛,矫正膝关节畸形.作者在对25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人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丽;李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缺氧诱导因子-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微血管密度(MVD)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22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和18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HIF-1a、VEGF及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 HIF-1a、VEGF、MVD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依次升高,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子宫内膜癌中HIF-1a与VEGF、MVD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且VEGF与MVD的表达也具相关性(P<0.01).结论 HIF-1a、VEGF及MVD 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IF-1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通过VEGF表达促进肿瘤血管形成.

    作者:杨广英;郭艳萍;郭芳芳;袁淑慧;孙丽;李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创伤性膈疝的诊治

    随着交通事故、工伤、暴力事件的增加,创伤性膈疝的发生率有所上升.膈疝是胸腹结合部严重损伤的一种类型,多有合并伤,病情重,易误诊、漏诊,死亡率高,要求及时诊断与治疗,方能改善其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贠国凡;张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诊断或处置失误致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30例分析

    目的 探讨由于诊断或处置失误致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总结分析1995~2005年因诊断或处置失误致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的病例.结果 因诊断或处置失误致腹部术后近期再手术30例,包括腹腔内出血7例,漏诊误诊9例(其中回盲部肿瘤漏诊5例,宫外孕误诊1例,胃溃疡穿孔1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2例).胆汁性腹膜炎6例,胆道损伤1例,腹腔感染5例,腹腔异物残留3例,再次手术后全部治愈.结论 诊断或处置失误,缺乏经验是导致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术前全面检查,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技术和重视术后的充分引流,是减少再手术的关键.

    作者:李卿;田淑君;张学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6在肺结核病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和急性时相反应的作用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肺结核病人引起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和急性时相反应的作用.方法 根据血小板计数,将72例肺结核病人分为两组,血小板计数正常组37例,血小板计数增多组35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31例.分别测定血清IL-6、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结果 血小板正常组IL-6浓度为(38±54)pg/ml,血小板增多组IL-6浓度为(99±1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正常组肺结核病人较正常对照组CRP浓度偏高,ALB浓度偏低.而血小板增多组肺结核病人较血小板正常组肺结核病人CRP浓度偏高,而ALB浓度偏低.血清IL-6浓度与血小板计数和C-反应蛋白浓度都呈正相关(r1=0.56、r2=0.54),和白蛋白浓度有负相关性(r3=-0.34).血小板增多组病人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发热和盗汗的概率较血小板正常组高.结论 白细胞介素-6可能会引起肺结核病人血小板增多和促进急性时相反应.

    作者:顾进;周文静;许运堂;李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卵巢囊肿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摘除术围术期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行卵巢囊肿摘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给予系统心理干预.结果 心理干预后观察组围术期患者的血压、心率比对照组相对稳定,焦虑值较对照组降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较对照组早,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程度,可增强病人承受手术的耐受性,帮助病人顺利度过手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手术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分析

    真菌是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原菌,在ICU内深部真菌感染严重威胁危重患者的生存,因此有必要对ICU病房内真菌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现对本院ICU收治的42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江洁曙;陈东妹;王珊珊;钱平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MV)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普遍应用,麻疹的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肺炎是麻疹常见的并发症,重症肺炎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作者:夏蝉;狄军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Caspase-3在食管鳞癌术前放疗前后的表达及与放疗后病理反应的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与食管鳞癌术前放疗前后的表达及与放疗后病理反应的关系.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我们对56例中晚期食管鳞癌病人采用术前放疗加手术,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42~71岁,术前放疗量DT 40 Gy/20次/4周,放疗结束后2~3周手术,手术均采用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并用PV600通用型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于术前放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分析基因表达与食管癌放疗的关系.结果 放疗前活检标本中caspase-3蛋白表达为0.34±0.21,阳性36例,阴性20例,而放疗后手术标本的caspase-3蛋白表达0.38±0.27,阳性34例,阴性22例,P=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前活检标本中caspase-3蛋白表达与放疗后病理反应正相关,P=0.035,放疗后活检标本中caspase-3蛋白表达放疗后病理反应无明显关系,P=0.397.结论 caspase-3表达可作为食管鳞癌术前放射的筛选指标之一,而且对术前放疗的效果具有相对较好的评价意义.

    作者:葛红;樊青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肾细胞癌合并静脉癌栓的诊治(附8例报告)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仅次于膀胱肿瘤,它除具有侵犯邻近脂肪肌肉组织等特征外,还具有向静脉内扩散形成癌栓的特点.我院自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间共收治肾癌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有元;胡志全;叶章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方法 对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等进行总结.结果 60例患者中53例痊愈,3例致残,1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结论 促进脑功能恢复,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争取佳康复效果,可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救治的整体水平.

    作者:曹松雨;安社妮;魏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乳管镜检查乳腺导管疾病14例误诊分析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非生理性乳头溢液的发生率约2.3%~17.5%,其中约18%由乳腺癌引起[1].纤维乳管内视镜(FDS)通过对病变乳管的直接观察,为乳管内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吴伟平;许红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临床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2005年麻醉药品处方,评价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 芬太尼注射液的DUI<1,吗啡缓释片的DUI≈1,哌替啶注射液、哌替啶片、吗啡注射液、可待因片的DUI>1.结论 用于手术镇痛的麻醉药品芬太尼注射液和用于癌症疼痛吗啡缓释片使用合理,用于癌症疼痛的其他药物的使用渐趋合理.使用吗啡缓释片作为晚期癌症患者镇痛的首选药品,能有效地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爱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目前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吸烟、年龄、糖代谢紊乱等,而各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研究,国内外的报道不一.

    作者:汪小萍;杜雪萍;段军;杨卉;李国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利多卡因、阿托品宫颈注射联合安定、平痛新静注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疗效观察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随着性生活年龄的不断提前,非意愿妊娠的妇女逐年增多,这些妇女将面临采取终止妊娠的痛苦压力.为减轻人工流产手术给孕妇带来的痛苦,我院对部分接受人工流产受术者采用利多卡因+阿托品宫颈注射联合安定、平痛新静注的镇痛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翁广兰;孟建辉;王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HBVS区直接测序法对我院164例江苏、安徽籍患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64例患者中C型97例,B型63例,BC混合型4例.HBeAg阳性116例,B型38/63例(60.31%),C型76/97例(78.35%),HBV DNA≥105 124例,B型43/63例(68.25%),C型81/97例(8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家庭的13例HBV感染者进行HBV分型检测,子女的HBV基因型与母亲相同.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苦参素治疗,以B型效果明显.结论 江苏、安徽地区的HBV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BC混合型,未见A、D、E、F、G、H基因型.C基因型HBeAg阳性多,HBV DNA定量值高.子女的HBV基因型与其母亲相同.

    作者:隋云华;徐静;孟运运;鞠九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异氟醚预处理延迟相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异氟醚预处理延迟相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三组:1组:缺血再灌注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2组:1.0%异氟醚预处理组,予以1.0%异氟醚+100%氧气持续吸入2 h后停止吸入异氟醚,于24 h后同1组处理;3组:2.0%异氟醚预处理组,予以2.0%异氟醚+100%氧气持续吸入2 h后停止吸入异氟醚,于24 h后同2组处理.各组分别于左冠前降支阻断前20 min(T1)、左冠前降支阻断20 min(T2)、左冠前降支阻断40 min(T3)、心肌再灌注1 h(T4)心肌再灌注2 h(T5)五个时点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肌钙蛋白(cTnI)浓度.再灌注结束后观察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丙二醛(MDA) 含量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用伊文思蓝和TTC染色法测心梗面积,同时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2组和3组肌钙蛋白增高程度低于1组(P<0.05).②心肌梗死面积:2组(24.2%±2.1%)和3组(19.7%±2.8%)低于1组(37.8%±1.7%)(P<0.05).③心肌细胞电镜观察显示预处理组心肌细胞损伤轻于对照组.④2组和3组MDA较1组降低(P<0.05),SOD较1组增高(P<0.05).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延迟相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冉珂;段开明;邹定全;卢向航;张燕玲;常业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内镜直视下圈套器电凝切除辅以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蒂性大息肉的临床价值

    消化道息肉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发展具有潜在恶变倾向,多采用内镜下切除.由于内镜直视下蒂性大息肉行电凝切除术时,常因电凝不完全或机械性切割而并发活动性出血、渗血甚至即时或迟发穿孔等,从而限制了这项简易有效内镜手术的普遍开展.

    作者:薛育政;俞宪民;刘宗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