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合性胸部创伤40例延误诊治原因探讨

张雪峰

关键词:闭合性胸部创伤, 误诊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性胸部创伤延误诊治的原因.方法总结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97例闭合性胸部创伤中40例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治愈37例,死亡3例.结论动态观察胸部症状、体征,及时辅助检查,果断手术和处理并发症,有效止痛,可有效减少误诊、误治.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病66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饮酒人数逐渐增多,酒精性肝病在我国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为掌握临床用药经验,我们采用凯西莱治疗观察酒精性肝病34例,报告如下.

    作者:热比亚;文倩;王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造影剂肾病12例临床分析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在我院发生的12例造影剂肾病(CN)的临床资料,以此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全面认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的目的.

    作者:张芃;董菽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和胆管损伤6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出血和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对LC术出现胆道损伤4例、术中出血2例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胆道损伤病人因发现处理不及时导致死亡外其余均及时发现中转开腹处理痊愈.结论对胆囊三角解剖结构熟悉是预防胆道损伤和出血的关键,对胆囊管的正常变异应有认识,术中处理应沉着冷静,遇到可疑情况应果断中转开腹,术后密切观察可避免严重后果.

    作者:陈颢;吕洪昌;梁文辉;李碧波;黄秋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8例成人Meckle憩室误诊分析

    Meckle憩室是常见的胃肠道先天性畸形,其发生率约1%~2%[1],它是胚胎时起自中肠的脐肠管的残余.Meckle憩室可出现炎症、穿孔、肠梗阻、出血甚至肿瘤等并发症.但在成人只有6.2%的患者产生症状,且术前诊断困难.本院1997~2004年收治成人Meckle憩室22例,18例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关根;任培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人心律失常与冠心病临床关系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首要疾病.其中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率逐年上升尤为突出.心律失常是老年人各类心脏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常拟诊为冠心病.我们对6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爱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非甾体抗炎药评述

    从19世纪末水杨酸类药物使用于临床开始,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报道证实对人体有效并确有临床数据发表的NSAID约有50多种,近年来国内外对此类药物的研究十分活跃,并已取得不少成果,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石浩强;蔡怡;黄海;吴妍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以顽固性低钠血症为首发表现的肺癌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0岁,因恶心、呕吐、乏力、嗜睡1周入院.1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无腹痛、腹泻,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头痛,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7.0℃、脉搏90次/min、血压120/80mm Hg.神志清楚,对答切题,自动体位.全身皮肤粘膜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哕音.

    作者:胡永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原发癌6例分析

    我院1994~2004年收治了6例双原发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68岁.32年前因鼻咽高分化鳞癌行正规放疗治愈.本次因发现上腹部肿块2个月入院.纤维胃镜检查显示胃癌,病理检查为低分化腺癌,行胃癌姑息性切除术.术后化疗2次后病情恶化,6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

    作者:程文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P504S、34βE12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分子角蛋白34βE12和α-甲酰基-辅酶A P504S表达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前列腺癌、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标本进行P504S、34βE1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504S、34βE12阳性表达在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2~6分与7~10分P504S阳性表达两组间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504S、34βE12免疫组化表达对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旭慧;赵碧芬;王维新;欧阳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消化性溃疡根除Hp后不同方案维持治疗的疗效及远期复发的临床观察

    消化性溃疡治疗后易出现复发,多项研究表明,Hp根除后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及复发率均可明显下降[1].但无论采取何种根除Hp的方案,在完成1个疗程(1周或2周)后;是否需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多长时间尚有争议.我们对80例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根除Hp后,分别给予不同药物维持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旭鹏;施闻晗;谢建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医嘱依从性影响的关系

    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可加速溃疡愈合和降低溃疡病复发率已成共识,而医嘱依从性是被提及影响Hp根除的首位因素[1].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522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PU)病人进行了前瞻性医嘱依从性调查,并就Hp根除与医嘱依从性的关系作了研究.

    作者:王兴华;林春光;张青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伴肝功能损害63例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腹症,是后果较凶险的常见病,是胰酶对胰腺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急性胰腺炎常合并一些并发症,尤其是重症胰腺炎多伴有心肺肝等功能不全,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本文对我院收住的1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发现有6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黄国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剖宫产致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它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我院1999年5月~2004年6月诊治的13例剖宫产术后致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王美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安全护理管理的探讨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永恒的主题,护理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声誉,关系到医院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笔者对我院近几年175起护理不安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安全护理管理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作者:沙世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胃底贲门癌经腹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39例老年进展期胃底贲门癌经腹切除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9例全部治愈,无术后吻合口瘘.平均住院时间11天.结论充分彻底的术前肠道准备,术前及时纠正异常的生理指标,以及完整及时到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赖小玲;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孕中期瘦素水平与妊高征发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孕中、晚期血清瘦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妊高征孕妇(研究组)和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孕中、晚期的血清瘦素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孕妇随着孕周增加瘦素水平呈上升趋势,妊高征组孕妇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孕中期妊高征妇女的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妊高征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结论妊高征与瘦素关系密切,妊高征孕妇孕中期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其作为预测妊高征指标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红萍;叶笑梅;林晓华;王叶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侧脑室尿激酶溶解引流及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室出血临床观察

    重型高血压脑室出血发病急,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我院自2002年9月~2005年1月采用双侧侧脑室尿激酶溶解引流及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室出血65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忠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脏损害90例分析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脏损害的报道不多,我们对18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90例(47.84%)合并心脏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

    作者:李莲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阿托品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是常见的农业杀虫剂中毒之一,尤其在基层医院和社区多见,因有机磷与水解乙酰胆碱的胆碱酯酶呈难逆性结合,毒性很强,致死率高,所以需要紧急抢救,包括迅速清除毒物、尽早应用特效解毒药和对症治疗.阿托品等M胆碱受体阻断药作为特效解毒药之一,如何正确应用,是临床上讨论的重点、治疗上的难点.阿托品的作用机制是竞争性的拮抗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从而阻断AOPP导致增多的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蕈碱受体的作用,对缓解毒蕈碱样症状和对抗呼吸中枢抑制有效.其作用非常广泛,各器官对阿托品的敏感性不同.随剂量的增加可依次出现下列现象:腺体分泌减少,瞳孔扩大和调节麻痹,膀胱和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下降,心率加快,中毒剂量才出现中枢作用和阻断神经节N1受体的作用.但对横纹肌上的N2受体无作用,故对横纹肌纤维颤动和肌肉痉挛无效;此外,对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没有作用.所以阿托品等M胆碱受体阻断药是一类治标不治本的药物,临床上既要防止用量不足,又要防止用量过大导致中毒,维持阿托品化状态,保证正常的生命体征至关重要.阿托品须与胆碱酯酶复能剂同时应用,对后者疗效差或可疑的患者,以阿托品治疗为主.作者根据治疗AOPP的实践经验和学习体会,对阿托品应用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赵鹏飞;孙梦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动态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周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7d、14d血清TNF-α,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血清TNF-α及CRP均在发病后24h升高,TNF-α 7d时达高峰,14d时又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急性期TNF-α含量和CRP与出血量及血肿周围水肿区体积呈正相关.结论 CRP、TNF-α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出血量及血肿周围水肿区体积越大,TNF-α和CRP的含量越高,两者可作为神经元损伤定量生化指标的标记物,也可作为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评价的指标.

    作者:史福平;张国华;王珊;刘一鸥;邸卫英;张晓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