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元
目的:尼可地尔与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S T E M I患者10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联合尼可地尔)与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各52例.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80.77%(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WM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与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STEMI疗效可靠,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卢东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前列腺低回声结节体积对经直肠超声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入院治疗的80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12+X针的穿刺方法,按照患者结节大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结节均<0.2c m3,实验组37例患者结节>0.2c m3,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情况和穿刺结果等.结果:在低回声结节穿刺阳性方面,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7.69%和45.45%,有明显差异(P<0.05).如果两组患者不采取低回声结节的特异性穿刺,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误诊率分别是2.33%和13.51%,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直肠进行超声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前列腺低回声结节体积对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没有明显影响,低回声结节特异性穿刺可以提高穿刺的阳性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结节>0.2cm3.
作者:曹扬;康锦涓;肖莉;丁俊;周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提高护工手卫生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人体健康安全.方法:调查2015—2016年手卫生执行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护工手卫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护工手卫生意识.结果: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后,ICU护工手卫生意识有所提高,培训后手卫生知晓率、七步洗手法知晓率、手表面检测合格率、手卫生执行率均有所提高.结论:加强护工手卫生的管理,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夏丹丹;蒋雅琼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的应用.方法:2012年6月到2014年9月选择在我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268例,全部病人均符合CCMD—3相关诊断标准为精神疾病,均为男性.分为干预前组及干预后组两组,通过对干预后病人进行暴力风险评估,评估后进行结果判断,对评估后分数高的精神障碍潜在暴力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预见性护理,分别计算干预前组与干预后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者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施暴力风险评估,采取及时有效地预见性护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保障了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结论:通过做好精神病人的暴力风险评估,及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的精神科病房的安全,使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
作者:廖海岑;韦盈盈;零枝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参照组42例,为参照组行X射线平片影像学检查,针对研究组实施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肠梗阻疾病检出率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肠梗阻疾病检出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 T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急性肠梗阻诊断过程中的引入运用,能够取得较好结果,相关经验适宜推广.
作者:蓝东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血涂片分析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常规检验+血涂片分析的78例体检者的血象检查报告,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一血常规检验(对照组)、血常规检验联合血涂片分析(联合检验组)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1)联合检验组血象异常样本检出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5);(2)联合检验组诊断正确率为93.59%,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除血生化细胞学分析外,联合应用血涂片分析有助于减少误诊率及漏诊率,可更好地为血液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潘珏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均优,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王志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伴随着大量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病人乐观健康的心理状况,对患者的病情有着非常积极地影响,同时,心理护理的外科实践中已经能够证明,一位合格的护理人员,其心理护理水平必定不凡,并且,心理护理是对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一个非常好的缓解,大大减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黄丽丽;王保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ICU病人病症往往复杂,且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异常变化,而诊断性失血作为ICU病人常见的一种医源性因素则对患者恢复和病情均产生严重影响;所以本次我们积极针对ICU病人诊断性失血及与其相关的医源性贫血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并作出综述.
作者:杨丽梅;马国胜;刘淑丽;罗占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儿童白血病患儿的骨髓染色体核型类别.方法:采集73例白血病患儿的骨髓,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其骨髓染色体核型.结果:73例患儿中,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1例,正常38核型例,未见分裂象4例,实验成功率94.5%;异常检出率47.9%,其中亚二倍体4例,超二倍体10例,复杂核型27例.结论: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小儿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和化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海霞;王辛;马兰;周林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于鼻内镜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120例我院鼻内镜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观察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分别于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率.结果:观察组患者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总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率,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情绪,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盛露;杨红梅;刘亭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在脑膜瘤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脑膜瘤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相关评分均无明显差别(t=-0.408,-0.399,P>0.05),护理后发现研究组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t=-10.988,-15.405,-4.526,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11.257,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维持良好医患关系.
作者:谢旭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患有骨关节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SS评分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关节疾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缓解患者的疼痛,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容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负压封闭引流术(V S D)联合游离组织皮瓣移植在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4例肢体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患者)和实验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彻底清创后,复位骨折后用单边单平面骨外支架进行固定,常规创面换药,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予以组织皮瓣覆盖组织缺损处.治疗组患者彻底清创后复位骨折后行单边单平面骨外支架进行固定,创面行VSD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清洁生长后,对组织缺损处予以组织皮瓣覆盖.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7例出现创面感染,经移植皮瓣后为二期愈合;5例移植皮瓣远端少许坏死;1例转移皮瓣大部分坏死,经植皮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38.5±6.6d.治疗组44例患者经V S D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所有皮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28.6±5.7d.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18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和骨折愈合,外观满意,均无再次感染和窦道形成,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肢体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VSD联合游离组织皮瓣移植可有效修复创面,减少创面污染和感染,缩短治疗周期,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程鸿鑫;陈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新版GMP的实施是药品生产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正确理解、有效执行是推进新版GMP实施的关键.本文分析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新版GMP的现状,并探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作者:顾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I C U重症感染患者细菌种类及不同感染部位与降钙素原(P C T)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我院ICU细菌分离阳性患者,统计各类标本送检阳性率、病原学标本送检当日PCT水平.比较标本送检阳性率,PCT水平与菌种及感染类型关系.结果:(1)痰标本细菌阳性分离率高,其次为血标本.(2)本院细菌分离率前5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葡萄球菌属.(3)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菌、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P C T水平明显高于相同细菌感染的肺炎患者.(4)本院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血流感染PCT平均>100ng/ml.结论:我院ICU重症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PCT越高提示血流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当PCT>100ng/ml,需考虑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血流感染.
作者:徐采云;宋甲富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析在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应用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固定采用的不同方式分成B组40例,利用短节段固定,A组40例,选择长节段固定,比较两组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多于B组;A组治疗后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均优于B组;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差异不明显.结论:在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后路椎弓根钉长、短节段固定各有其优缺点.
作者:李旭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2015年6月—2017年3月本院住院脑出血患者中选出6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 D L)评分显著提升(P<0.05),而神经缺损程度(N I H S 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55%>80.64%)和A D L评分[(72.95±8.64)分>(65.82±6.87)分]相对更高(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N I H S S评分[(4.49±1.02)分<(6.62±1.04)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当中,应用依达拉奉作为治疗药物,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有着明显疗效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思荣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分析晚期结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进行临床治疗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48例患者,联合应用奥沙利铂与希罗达进行治疗,观察全部48例结肠癌晚期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与毒副反应.结果:全部4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者8例,占总例16.7%;部分缓解者19例,占总例39.5%;病情稳定者15例,占总例31.3%;疾病进展者6例,占总例12.5%;综上分析得出总有效率为56.2%.用药伴随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肤色素沉着、末梢神经异常、口腔炎症、贫血、手足综合征等.结论: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结肠癌晚期患者的方法有效,不良反应可控,耐受性良好,临床获益较大.
作者:黄婧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临界值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为24h尿蛋白<30mg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组为24h尿蛋白≥30mg糖尿病肾病患者;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病程及血压、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高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压诊断临界值为138、78mmHg.结论:收缩压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为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但该症需以高密度脂蛋白支持保护;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于140、80mmHg为宜,对其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降低有着控制作用,并能够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李月姗;孙永;王华 刊期: 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