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黄婧

关键词:奥沙利铂, 希罗达, 晚期结肠癌,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晚期结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进行临床治疗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48例患者,联合应用奥沙利铂与希罗达进行治疗,观察全部48例结肠癌晚期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与毒副反应.结果:全部4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者8例,占总例16.7%;部分缓解者19例,占总例39.5%;病情稳定者15例,占总例31.3%;疾病进展者6例,占总例12.5%;综上分析得出总有效率为56.2%.用药伴随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肤色素沉着、末梢神经异常、口腔炎症、贫血、手足综合征等.结论: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结肠癌晚期患者的方法有效,不良反应可控,耐受性良好,临床获益较大.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了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的80例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患儿进行分组,4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儿童感冒灵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0%,远高于对照组的75.2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韦莉花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胸腹腔镜联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预见性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分析胸腹腔镜联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其进行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40例,对其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配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的住院时间等都明显的比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配合可以使手术的配合效率明显的提高,显著的缩短了手术的时间,使得术中的出血量大大的减少,效果比较显著.

    作者:蒋粉芹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与超声碎石清石系统联合应用于 肾结石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与超声碎石清石系统联合应用于肾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54例,以随机数字表将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采取经皮肾镜气压弹道与超声碎石清石系统联合治疗)与研究组各27例(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取石术治疗).结果:研究组Ⅰ期结石取净率100.00%高于对照组77.78%(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与超声碎石清石系统在肾结石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作者:郑红春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生物膜对慢性伤口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现代研究发现,生物膜与慢性伤口的感染和难以愈合密切相关,如何防治生物膜及其相关危害已成为目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追本溯源,了解生物膜对慢性伤口的影响机制,对从源头上寻找有效防治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刘晓新;李静如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的应用.方法:2012年6月到2014年9月选择在我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268例,全部病人均符合CCMD—3相关诊断标准为精神疾病,均为男性.分为干预前组及干预后组两组,通过对干预后病人进行暴力风险评估,评估后进行结果判断,对评估后分数高的精神障碍潜在暴力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预见性护理,分别计算干预前组与干预后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者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施暴力风险评估,采取及时有效地预见性护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保障了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结论:通过做好精神病人的暴力风险评估,及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的精神科病房的安全,使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

    作者:廖海岑;韦盈盈;零枝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疼痛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的 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对于记住手术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43例脊柱手术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设置为对照组.2016年11月我院开展疼痛护理,应用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另44例脊柱手术患者为干预组.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结果:干预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调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脊柱手术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围术期疼痛,改善围术期生活质量,效果理想.

    作者:樊春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运用品管圈提高基层医院宫外孕手术回收式自体血质量

    目的:通过利用品管圈提高基层医院宫外孕手术患者自体血回收质量,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方法:利用品管圈提高宫外孕手术患者自体血回收质量,对其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从2017年2—8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自体血回收比例和总量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对基层医院宫外孕手术患者自体血回收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了医疗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史永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参照组42例,为参照组行X射线平片影像学检查,针对研究组实施多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肠梗阻疾病检出率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肠梗阻疾病检出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 T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急性肠梗阻诊断过程中的引入运用,能够取得较好结果,相关经验适宜推广.

    作者:蓝东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理筋整骨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 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理筋整骨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患有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口服中药治疗)和观察组(理筋整骨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每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比较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整骨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对患有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绍兵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监测和质控在校医院传染病管理中的作用

    校医院具有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特点,并且往往由于院内空气流通性较差,容易造成各种传染病的感染与传播,从而导致影响校内师生健康.但是我国对于校医院传染病预防尚未作出明确规范,同时也没有对相关设备的携带细菌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但是各个校医院都需要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加强卫生管理,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公众安全.

    作者:赵倩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2015年6月—2017年3月本院住院脑出血患者中选出6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 D L)评分显著提升(P<0.05),而神经缺损程度(N I H S 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55%>80.64%)和A D L评分[(72.95±8.64)分>(65.82±6.87)分]相对更高(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N I H S S评分[(4.49±1.02)分<(6.62±1.04)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当中,应用依达拉奉作为治疗药物,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有着明显疗效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思荣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1例边缘叶脑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边缘性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是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半个世纪前的一系列神经病理学研究描述了边缘性脑炎的病理特征,并且指出了其与肿瘤的关系.AE合并相关肿瘤者,称为副肿瘤性AE.副肿瘤性AE中符合边缘性脑炎者,称为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临床较为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确诊的1例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李仁辉;赵德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浅谈新版GMP实施后药品生产企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新版GMP的实施是药品生产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正确理解、有效执行是推进新版GMP实施的关键.本文分析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新版GMP的现状,并探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作者:顾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虽属罕见病,但社会危害大,是由多因素参与的环境-基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了与再障发生相关的多危险因素,介绍近年来再障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秋爽;黄思佳;周鹏蕾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患者输血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输血的8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胆红素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满足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交叉配血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其中无出血症状的有54例,对无出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测定,观察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判断能否达到临床完全有效输血.结果:80例患者输血均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凝集强度的原则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患者未见明显不适症状,输血前后胆红素变化不明显,54例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增长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别.结论:在抢救用血情况,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的患者输血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凝集强度的原则,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或者去白红细胞是合理并且相对安全的.

    作者:刘友迎;龚国忠;王远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精神科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分析和风险管理的措施探讨

    目的:主要分析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针对这些隐患应该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我院急性重症精神病二科2015年5月到2016年4月共收治男性患者300例,分析这些精神病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这些隐患可能发生的原因;结果:护理安全隐患统计情况:在本组调查的300名精神病患者中,冲动伤人的有9例,大约占据总数据的3%,有1个病人出现割腕自杀,占据总数目的0.33%,发生自伤自杀的患者有5例,大约占据1.67%,有1个病人出现噎食情况以及坠床情况,大约占据0.33%,另外有5位患者出现跌倒情况,大约占据总数据1.67%,出现外出逃跑的病人占据总数据的25%;结论:为了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应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预见能力以及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避免.

    作者:周凌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涂片分析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常规检验+血涂片分析的78例体检者的血象检查报告,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一血常规检验(对照组)、血常规检验联合血涂片分析(联合检验组)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1)联合检验组血象异常样本检出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5);(2)联合检验组诊断正确率为93.59%,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除血生化细胞学分析外,联合应用血涂片分析有助于减少误诊率及漏诊率,可更好地为血液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潘珏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晚期结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进行临床治疗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48例患者,联合应用奥沙利铂与希罗达进行治疗,观察全部48例结肠癌晚期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与毒副反应.结果:全部4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者8例,占总例16.7%;部分缓解者19例,占总例39.5%;病情稳定者15例,占总例31.3%;疾病进展者6例,占总例12.5%;综上分析得出总有效率为56.2%.用药伴随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肤色素沉着、末梢神经异常、口腔炎症、贫血、手足综合征等.结论: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结肠癌晚期患者的方法有效,不良反应可控,耐受性良好,临床获益较大.

    作者:黄婧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60例患者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地预防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王静;陈海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脑瘫儿康复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常规单项功能 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在脑瘫儿康复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法与常规单项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3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单项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单项功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在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更为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许明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