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脑血管意外的观察与康复护理

宋玉凤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 脑血管意外, 康复护理, 骨折患者, 致命性, 并发症, 疾病
摘要:通过对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观察与康复护理,发现脑血管意外是股骨颈骨折患者致命性的并发症之一,所以,作者认为,除对疾病本身的观察康复护理外,脑血管意外的观察与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98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总结198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分析总结郑大二附院1976~2001年收治的布加综合征198例.结果:本组病人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96:1,发病年龄10~76岁,病程10天~25年.临床表现前3位分别是腹胀(74.75%)、双下肢水肿(65.66%)和肝肿大(60.61%).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B超和下腔静脉造影,诊断成功率分别为97.98%和100%.143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式为B超或CT引导下带囊导管破膜术、各种类型的分流或转流术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58例(29.29%)有过误诊,误诊的前2位疾病是肝硬化(86.20%)、下肢静脉血栓(5.17%).结论:需提高布加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率,积极介入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崔静;李健;王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糖水平与出血量、意识状态、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3~24h内测定空腹血糖,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血糖升高的发生率为42%,急性期出血量意识障碍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随血糖升高而升高.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升高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刘建正;赵红梅;郝彩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胆结石54例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胆结石较常见,本组收集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54例,就其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建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分析

    我院于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采用明胶海锦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连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脑血管意外的观察与康复护理

    通过对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观察与康复护理,发现脑血管意外是股骨颈骨折患者致命性的并发症之一,所以,作者认为,除对疾病本身的观察康复护理外,脑血管意外的观察与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宋玉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带蒂包皮内板皮管法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我院用带蒂包皮内板皮管法一期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利;王爱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一次性真空定量静脉采血器的临床应用体会

    我院自2000年开始应用一次性真空定量静脉采血器采血,二年来,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取样准确、安全方便、省时省力、一针多管、标本不易溶血等优点,深受护士及病人的欢迎,现将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凤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尿Ⅳ型胶原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了解糖尿病(DM)患者尿中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及在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103例DM患者尿中Ⅳ-C水平,并以3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DM患者尿中Ⅳ-C水平[(27.71±13.31)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9.01±3.43)μg/L],(P<0.001),且随肾病加重和病程延长而升高,血糖控制差组较控制良好组水平明显升高.在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属于正常白蛋白尿组的DM患者中,尿Ⅳ-C阳性率为44%.尿Ⅳ-C水平不受性别、年龄及血压的影响,和反映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的指标均显著相关.结论:2型DM存在Ⅳ-C代谢异常,尿Ⅳ-C测定是一个比UAER更好的预测和监测DN发生和发展的指标.

    作者:刘娟;朱本章;郭辉;习杰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哈伯因片剂的稳定性试验

    哈伯因(HuperzineA Tablets)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河南竹林安特制药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的一种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可逆性真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记忆力衰退、中老年记忆障碍和脑器质性痴呆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雷万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60例小儿头面部烧伤治疗体会

    目的:介绍小儿头面部烧伤的治疗体会.方法:4个月~14岁小儿头面部烧伤共160例,TBSA5%~48%.采用1‰新洁尔灭彻底清创后,外涂3%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或烧伤酊剂,暴露创面.Ⅲ度伤创面早期切痂等治疗;对深Ⅱ度和Ⅲ度伤患儿,在治疗创面的同时给予芙康片口服,愈后涂芙康膏并辅以弹力面罩压迫等治疗,以减轻瘢痕增生.结果;160例患儿全部治愈,深Ⅱ度以下创面全部一期愈合;瘢痕增生较轻.6例因创面感染严重,愈合时间长,且瘢痕增生严重.结论:小儿头面部烧伤,应特别重视愈合的质量,尽可能地减轻瘢痕的增生.

    作者:李强;何健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口服右旋糖酐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以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主,伴见许多脏器机能改变的病症.近年,我们采用右旋糖酐铁治疗IDA,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祥麒;黄景玉;耿国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弹咬合板在磨牙症治疗中的应用

    磨牙症是由于咀嚼肌产生的一种功能性收缩,使下颌正常生理休息位中断,表现为磨动牙齿或将牙齿咬紧.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有害影响,如牙列不正常的磨耗,

    作者:张培军;张学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心理治疗在脑梗塞患者恢复中的作用评价

    目的: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恢复情况.方法:设置治疗组(86人)和回顾性对照组(78人),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治疗在脑梗塞患者恢复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段冠民;杨立新;郭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诊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88例分析

    我们从1990年6月~2000年5月对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24小时内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率达90.9%.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殿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0%葡萄糖输液pH值对头孢哌酮钠溶解性的影响

    头孢哌酮钠(cfoperazone,CPZ)为头孢哌酮的钠盐,是目前较为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在与10%葡萄糖输液(10%G·S)混合应用中,偶尔会产生混浊或白色沉淀现象.头孢哌酮极微溶于水,pH值为2.00~4.00;而其钠盐极易溶于水,pH值为4.50~6.50[1].因此推断当CPZ与pH值较低的10%G·S(pH值3.50~5.50)混合时,随着混合溶液的pH值降低可使部分头孢哌酮游离出来,从而产生混浊或沉淀.笔者考查了10%G·S的pH值对CPZ溶解度影响,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赵穗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动脉栓塞23例行溶栓术的护理

    我院对23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治疗后得出急性动脉栓塞行溶栓术促使阻塞血管再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利平;赵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剖宫产指征的变迁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为保障母体健康及提高新生儿成活质量,近几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而且逐渐上升.据资料[1]报道达50%以上,甚至更高.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再盲目提高剖宫产率,不但不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反而会使其增加,母体并发症因此而增加.所以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剖宫产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温兰英;孙智慧;张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LC)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6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出现各种并发症39例,胆管损伤、胆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18例,其中死亡2人,均为非技术性死亡,轻度并发症21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及存在变异情况,避免盲目自信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程守服;王修奎;方继承;姜光辉;周刚;王文忠;王海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36例分析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是甲亢病人常见的神经肌肉合并症,发作率为2%~8%或更多[1]有时甚至是甲亢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或因此掩盖了甲亢的其他临床表现而延误了对甲亢的早期诊断.及时明确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病因.正确使用抑制甲状腺素合成的药物和补钾可有效中止其发作.现将1999~2000年在临床中碰到的36例分析如下.

    作者:陆玲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T在鼻腔鼻窦炎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CT表现,结合手术病理,了解其特点.结果:鼻腔鼻窦炎性病变CT表现特点有三:①粘膜改变为粘膜肥厚和息肉样团状软组织密度病灶;②窦腔内积液及坏死组织积聚;③骨质增生、吸收及破坏.结论:CT对鼻腔鼻窦炎性病变有相当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红军;王道清;周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