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15例分析

陈新荣

关键词:腹部横切口, 腹膜外剖宫产术, 母乳喂养, 远期后遗症, 术后, 母婴同室, 腹腔干扰, 实践观, 合并症, 动恢复, 证明, 后肠, 腹痛, 方法
摘要:近年来,剖宫产幅度上升,为了配合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需要,我科于1996年以来开展了15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经过实践观察证明这种方法具有对腹腔干扰少,术后肠蠕动恢复快,腹痛较下段剖宫产轻,术后近期合并症及远期后遗症少,有利于母乳喂养.现分析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illrothⅡ式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改变了正常人体的解剖、生理、生化关系,所以术后并发症常见.探讨其原因旨在供同行进一步作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质量,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作者:段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洛美沙星与甲基异恶唑合用治疗耐药性伤寒疗效观察

    我们于1997年3月~1999年11月共收治耐药性伤寒62例.用洛美沙星针与甲基异恶唑片(SMZ)合用治疗34例,取得显著疗效.另28例采用氨苄青霉素针或氯霉素针作对比观察,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肖鸣;俞惠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鼻内窥镜下Nd:YAG激光泪囊鼻腔造口术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Nd:YAG激光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鼻内窥镜下激光治疗慢性泪囊炎35例38眼.结果:治愈31例34眼(89.4%),好转2眼(5.3%),无效2眼(5.3%).结论:鼻内窥镜下Nd:YAG激光手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不遗留面部疤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文军;杨世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4例新生儿死亡诱因分析

    新生儿由宫内生活转为宫外生活,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瞬间发生巨大变化,而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袭击时易发生机体内环境紊乱与各器官功能和器质性损害而发生病情加重或死亡.为进一步了解新生儿死亡诱发因素,对我院近十年44例新生儿死亡诱因分析如下.

    作者:吕利平;黄由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纵隔钙化囊肿误诊为食管肿瘤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因胸骨后胀满感4月于2000年2月10日入院.病人4月前无诱因出现胸骨后胀满感,略感吞咽困难、无吐酸、嗳气等症状,无其它不适.体检:未见阳性体征.食管钡透:未见异常;胃镜检查示:食管右侧壁1.0×1.0cm2略隆起性肿物,表面光滑,质硬.采取的活检组织病理诊断:食管鳞状上皮.初步诊断:食管平滑肌瘤.决定予以手术.手术所见:食管中段右侧紧靠食管可见一1.0×1.0cm淡白色、质硬、钙化肿物.切除的肿物病理检查示:内皮细胞分化不明显,外围为钙化组织.病理诊断:纵隔单纯性囊肿伴钙化.

    作者:许崇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氨力农与消心痛联合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分析

    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常需用强有力的正性肌力药物治疗,以维持必要的血液循环功能.近年来氨力农、消心痛单独用于治疗心衰的疗效已得到肯定[1~3],而两药联合应用治疗患儿心衰少见报道.我院儿科自1995年以来观察、比较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应用静脉滴注氨力农、消心痛与两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培喜;徐华;刘淑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B超测量胆囊壁增厚100例临床分析

    本文统计总结了100例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原因,结果表明: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多由胆囊自身病变引起,而胆囊壁普遍性增厚既可能是胆囊自身的病变,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种表现.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评价胺碘酮对2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为窦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胺碘酮用量为0.2TIDPO,5~7天后改为0.2BID,再用5~7天后改为0.2QD.观察房颤转复为窦律的天数,心电图的QTc变化及服药的副作用,房颤复发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时间为1月.结果:27例有20例完全转复,3例用药减量后复发,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较前明显减少,4例无效,其中2例安装永久起搏器DAO心房起搏后房颤控制良好.治疗当中出现消化道反应2例,1例晕厥,1例P-R间期延长,1例rT3增高.评价:胺碘酮转复房颤为窦律为74.1%,与报道70~80%相符合,副作用少,服药时依从性好.

    作者:王艳红;杨苗玲;石振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81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1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常规治疗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组40例,治愈16例,中残4例,死亡20例.手术组41例,治愈21例,中残3例,死亡17例.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甘露醇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可以改善大脑半球肿胀合并硬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妊娠晚期子宫浆膜血管破裂出血的原因探讨

    妊娠晚期腹腔出血临床上甚为少见,尤其是由子宫浆膜层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一旦发生,病程发展快,病情危重,母婴死亡率高.为减少围产期母婴死亡率,必须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为了探讨其发病原因与机理,特将我院发生的2例报告并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田耕;陈惠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嗜铬细胞瘤2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嗜铬细胞瘤(PCC)在缺乏儿茶酚胺(CA)测定条件下的定性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CC的临床特点及24小时尿VMA测定,立其丁试验为定性诊断.结果:临床主症为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24小时VMA测定、立其丁试验均阳性,阳性率达100%.22例患者全部诊断为PCC.结论:本组病例资料提示:PCC、VMA测定及立其丁试验仍可作为本病的筛选试验,且为价值较高,方便、经济的定性诊断方法.

    作者:桂庆云;陈洁华;苏允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后癫痫的治疗体会

    外伤性癫痫是颅脑损伤后的并发症之一,是继发于脑损害引起的癫痫性发作的一种临床综合症[1].颅脑损伤后各个时期都可以发生癫痫,根据外伤引起癫痫的时间,二周前为早期癫痫,二周后为晚期癫痫.现就我院近六年收治颅脑损伤病例中损伤后引起癫痫的58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银章;张爱婷;王松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桥小脑角肿瘤的外科治疗

    本文总结我科自1994年10月~1999年10月收治的18例桥小脑角肿瘤.认为肿瘤直径较大并手术不易全切除时,手术切除大部肿瘤结合伽玛刀治疗是提高面听神经保留率的值得尝试的方法之一.

    作者:朴哲范;董长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立止血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立止血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立止血,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68例显效32例,有效28例,无效8例;而对照组70例显效18例,有效29例,无效27例.结论:加用立止血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诗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低血糖偏瘫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旨在分析低血糖偏瘫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近5年收治的11例低血糖偏瘫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36~82岁,平均61±15岁.右侧偏瘫者8例,左侧偏瘫2例,1例为交替性偏瘫.血糖低为1.2mmol/L,高为2.8mmol/L,平均血糖水平为2.12±0.49(mmol/L),及时补充50%高渗葡萄糖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迅速改善.结论:低血糖偏瘫的临床表现酷似脑血管病,发病机理可能与严重低血糖时产生神经元电活动紊乱、功能抑制有关,特别是与优势半球神经元选择性易损性有关.

    作者:何育生;成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4例气胸误诊分析

    笔者统计了本院近10年50岁以上的气胸病例134例,全部X线胸片确诊,其中24例继发性气胸病例,由于病史、症状与其他疾病混淆,体征不典型,存在不同时间范围内的误诊,误诊率达17.9%,特分析误诊原因,供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唐至隆;郭凤娟;朱克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红霉素加环丙沙星治疗难治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红霉素加环丙沙星治疗难治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17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正规治疗1周以上未达到显效、进步标准的患者,采用红霉素加环丙沙星静脉点滴,疗程1周~2周,观察痊愈率及有效率.结果:痊愈率为64.71%(11/17)、有效率88.24%(15/17),无效率0%.结论:红霉素加环丙沙星治疗难治性肺炎疗效良好,且降低了住院费用,临床可广泛应用.

    作者:贺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1例尿毒症胸部X线表现

    本文收集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作者单位经住院治疗的21例尿毒症(原发疾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现就其胸部X线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松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3例不明原因贫血与内窥镜下大肠癌的诊断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检出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意义重大[1].因此,对有症状人群的检查十分重要.收集本科1998年4月~2000年5月间以不明原因贫血而来我科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诊断为大肠癌的23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

    目的:探讨糖尿病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类型.方法:通过近10年来治疗的41例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治疗进行讨论.结果:41例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8~75岁.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18例(43.9%),以单一神经病变为首发15例(36.6%),以植物神经病变为首发8例.结论:凡是中老年人隐匿或急性起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应及时检查血糖,以排除糖尿病.

    作者:阮永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