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倩
目的:探讨改进招聘面试组织工作的有效方法,提高招聘质量.方法:运用PDCA循环原理,对招聘面试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措施,并实施改进.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面试组织工作质量明显提高,面试通知内容知晓率100%,考场合格率100%,未发现重大隐患或事故,有效投诉率为零,先后录用了近百名工作人员,有效满足了医院用人需求.结论:PDCA循环应用实现了面试组织工作的持续改进.
作者:金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医院传染病报告卡中存在缺陷的根本原因,落实改进措施.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将2016年全院临床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存在的缺陷,应用鱼骨图进行根因分析.结果:4 746例传染病电子报告卡中,主要存在报卡不完整和不准确的问题,而其中居前三位的是:地址填写不完整占(42.41%)、身份证件号填写错误占(17.35%)、患儿有效身份证件号未填写(13.01%).职能部门对新政策新规定培训不到位、临床的执行力和认知不到位、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是其中的根本原因.结论:全面落实改进措施,可有效减少传染病报告卡的缺陷,提高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
作者:姚勤红;李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该文通过依托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大背景,引导医院后勤人员从学习精细化理念为出发点,以精细化管理手段解决后勤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助力后勤信息化建设,科学运用管理工具,提高了后勤的管理水平,改善了后勤服务模式,提升了医院后勤服务团队的满意度,并逐步形成县级医院后勤精细化管理体系.
作者:顾一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公立医院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绩效分配模式,形成对科室及员工的有效激励和约束,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方法:将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等管理工具引入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中,研究出一套易于推广的科学的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分配制度.结果:新的分配方案强调工作量考核与科室成本核算相结合,兼顾效率与公平,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论:关键绩效指标法等管理方法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绩效考核的效率和效益.
作者:杨雪颖;胡颖;许家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MDT模式在降低医院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7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23 314例作为MDT组,建立由护理部、医务科、药剂科、信息科、检验科、感染科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药物不良事件行政MDT项目组,实施用药管理措施.将实施MDT模式前,2017年1~6月在我院的住院患者23 5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级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MDT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由0.006 16%降至0.003 41%,差异显著(P<0.05).结论:MDT模式干预下的医院药物管理模式,对降低医院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较好,促进了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严仁辉;张彤;周永华;乔瑶;戚宝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整体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导师团队的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抽样方法选取我院84名儿科专业研究生,利用问卷对我院导师专业、科研、英语水平认同度及对学生培养方式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生对导师学术水平及专业知识认同度高,对导师整体满意度较高.结论:以持续发展为原则,完善导师管理考核体系,加强儿科导师队伍建设,对培养合格的儿科医生意义重大.
作者:林云;李素梅;郭燕飞;高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文章剖析了医院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关节,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强医院中层干部培训、加快高技术人才引进、构建完善医院法律顾问制度、强化服务理念、树立公立医院品牌形象等对策建议,并结合医院管理工作实际,通过阐述医院的发展成果,探讨对策建议的有效性.
作者:李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作者通过参与本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发现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与社会人事制度相脱节,并存在诸多不足.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要求,分析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探索如何完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以期更好地发挥人事档案作用,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顺利平稳推进.
作者:苏艳;张缓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和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区卫生计生系统联合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远离回扣,廉洁从医”主题专项活动.通过制定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完善职务犯罪防控机制、回扣问题自查白纠、活动效果回头看、预防职务犯罪长效管理等措施,卫生计生系统行业形象不断提升,主题专项活动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目的.
作者:徐立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该文从梳理修订内控制度入手,把内控的重要性、全面性、适应性与制衡性原则体现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关注各项收入的风险点,同时以全面预算为抓手,通过资金流这根主线,把医院的成本管理特别是药品、耗材管理全部纳入监督范围,将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与医疗工作紧密结合,为医院经济决策提供分析建议.
作者:朱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体外诊断试剂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逐渐增大.为了规范外诊断试剂的管理,医院引进SPD (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系统加强供应商资质管理,对试剂的准入流程、冷链管理和验收入库流程进行了完善,并且运用实验室管理系统加强采购和库存的信息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临床检验工作效率,同时也保障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石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医院成立内审评价督导员队伍对完善内审评价体系,推进医院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建立内审评价体系,遴选内审评价督导员,设计内部评价标准与方案,组织内部人员对医院质量、安全、服务及管理进行定期、全面、系统的评价.结果:通过对内审评价督导员不断的培训及内审评价活动的深入开展,内审评价督导员管理意识提升,内审评价能力逐步提高.结论:建立内审评价体系中内审评价督导员队伍,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医院质量安全持续改进.
作者:唐琴;沈乐冲;王志刚;周学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南京市中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实践的重要载体,通过数字传播技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媒介深度融合,利用新媒体APP,官微等掌上传播优势,以及视频二次传播、在线直播等手段,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突出医院品牌建设,让中医院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终促进社会公众整体的中医药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提升.
作者:李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使眼视光学专业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方法:分别对2014级、2015级、2016级眼视光学专业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施早期专业实践后对加深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以及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意义.结论:通过专业实践活动,学生清晰了解眼视光学专业发展方向,将教学和考试方法改进,强化理论与专业技能操作相结合,为专业课教学提供借鉴.
作者:商卫红;蒋沁;薛劲松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过程中,普遍存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人员队伍建设滞后、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社会满意度低于预期等问题.该文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建议从完善基层卫生网络建设、推进区域内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临床医师引领作用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融合家庭医生签约、城市健康管家、农村村医等多种服务模式,并借助科技网络力量建设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引入智能手机等移动技术开展验证式管理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服务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
作者:宦华敏;祝志军;张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该文通过阐述医院财务内控重要性,从目前财务内控现状着手,分析医院财务内控现存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信息共享不及时、内控专业知识欠缺等问题,提出健全内控制度、建立内控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内控专业素养培训等建议.
作者:丁楠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实现就医群体的主动或被动分流,本质上推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实现.某区域在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在医疗集团的基础上,通过组建分院、一体化管理、成立医疗合作中心的模式,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以一体化的结构,达到同质化的规范标准,通过人才共享,实现技术互通.但我国就医格局长久未变,患者就医依旧严重“向上集中”,医联体分级诊疗建设受阻.
作者:詹若颖;杨晓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分析全媒体时代下医院宣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融合传播时代医院宣传需坚持优质内容、医学素养和医学伦理三个不变,提出了加强平台建设、创新组织架构、提高专业水准、更新表达方式、找准平台分发和监测动态舆情等六点应对变化的措施,促进提升新时代医院宣传效率和效果.
作者:陈艳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疾病负担,为科学开展防控工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南京市儿童医院2015至2017年2 184例手足口病病例基本情况及经济负担情况进行个案调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岁以下儿童1 422例,所占比例高,为65.1%.住院例均总费用10 163.67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9 309.67元,间接医疗费用854元.平均住院天数8.2天.结论:儿童手足口病疾病负担较重,通过提高群众防病意识、积极做好防控工作以及提高基层医院救治能力,将有利于降低发病率并切实有效减少手足口病对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作者:樊天赐;钱小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以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的建设工作为例,从领建医疗机构的视角出发,探讨对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前期准备的组织保障、协议签订,到现场考察、移交等阶段的实践过程进行介绍;分析了对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医联体开展工作中的客观制约因素;下一步首要的是提高门诊量,并试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逐步推进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纵向延伸优质服务,增强周围老百姓对医联体的信心.
作者:戴春雷;季建峰;储晓彬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