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例小儿有机磷中毒误诊原因分析

潘馨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 误诊原因, 临床资料, 临床误诊, 误诊率, 教训
摘要:我院1980~2000年7月共收治小儿有机磷中毒200例,其中误诊13例,误诊率6.5%.本文就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浅析误诊原因,以便吸取教训减少临床误诊.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透析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1990年4月~2000年3月用PD治疗重症ARF26例.结果:26例患者存活15例,存活率57.7%.结论:PD对重症ARF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汤京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肠系膜脂肪瘤误诊小肠肿瘤1例

    患者男性,56岁.患者于入院前8天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同时自己触及腹部有一包块,入院前出现腹胀,无发热,恶心无呕吐.大便次数减少,无脓血便.查体:腹隆,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右中腹可触及一12×10×8cm包块,质韧、边界清、活动可.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腹透肠管胀气明显,见中量气液平面,钡灌肠未见异常.诊断:小肠肿瘤并不完全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系膜距肠管处有一12×10×8cm大小肿物,质韧,包膜完整,边界较清楚,肿物与肠壁粘连,致肠管变形.肿物完整切除.病理检查示:肠系膜脂肪瘤.术后7天痊愈出院.

    作者:马静;张国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AMI早期Q-T及J-T间期离散度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本文通过用回顾性单盲法分析10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T-Td及J-Td的变化,得出Q-Td及J-Td的变化与AMI早期心律失常有着很密切的关系.Q-Td≤50ms或J-Td≤50ms时发生心律失常的人数较少,为1.7%;Q-Td或J-Td≥50ms而小于65ms则发生一般的心律失常;而其≥70ms时则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因而Q-Td或J-Td可以做为AMI病人临床预测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

    作者:邢艳丽;李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SDVHD与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对65例SDVHD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DVHD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93.85%,60.66%有二种或二种以上心律失常并存,主要表现为各种房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27.69%的患者有心功能不全.结论:SDVHD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病因上占重要地位.

    作者:金钰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5例休克型肺炎误诊分析

    休克型肺炎是以休克为主症的一种重症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部分病例可因假象而误诊[1].我院自1984~1999年确诊休克型肺炎70例,误诊15例,误诊率高达21.4%.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志勇;袁希平;张青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鼻内窥镜下Nd:YAG激光泪囊鼻腔造口术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Nd:YAG激光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鼻内窥镜下激光治疗慢性泪囊炎35例38眼.结果:治愈31例34眼(89.4%),好转2眼(5.3%),无效2眼(5.3%).结论:鼻内窥镜下Nd:YAG激光手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不遗留面部疤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文军;杨世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评价胺碘酮对2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为窦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胺碘酮用量为0.2TIDPO,5~7天后改为0.2BID,再用5~7天后改为0.2QD.观察房颤转复为窦律的天数,心电图的QTc变化及服药的副作用,房颤复发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时间为1月.结果:27例有20例完全转复,3例用药减量后复发,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较前明显减少,4例无效,其中2例安装永久起搏器DAO心房起搏后房颤控制良好.治疗当中出现消化道反应2例,1例晕厥,1例P-R间期延长,1例rT3增高.评价:胺碘酮转复房颤为窦律为74.1%,与报道70~80%相符合,副作用少,服药时依从性好.

    作者:王艳红;杨苗玲;石振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纵隔钙化囊肿误诊为食管肿瘤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因胸骨后胀满感4月于2000年2月10日入院.病人4月前无诱因出现胸骨后胀满感,略感吞咽困难、无吐酸、嗳气等症状,无其它不适.体检:未见阳性体征.食管钡透:未见异常;胃镜检查示:食管右侧壁1.0×1.0cm2略隆起性肿物,表面光滑,质硬.采取的活检组织病理诊断:食管鳞状上皮.初步诊断:食管平滑肌瘤.决定予以手术.手术所见:食管中段右侧紧靠食管可见一1.0×1.0cm淡白色、质硬、钙化肿物.切除的肿物病理检查示:内皮细胞分化不明显,外围为钙化组织.病理诊断:纵隔单纯性囊肿伴钙化.

    作者:许崇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T波早期倒置在心梗溶栓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早期T波倒置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3例急性心梗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病例分为24小时T波倒置组和超过24小时出现T波倒置组,观察两组病例溶栓后再通率、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有无左心功能不全情况.结果:有早期T波倒置组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机率小,CK峰值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无早期T波倒置者,有早期T波倒置者临床预后好于无早期T波倒置者,梗塞区域冠脉再灌注较充分.结论: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临床判断有效再灌注的指标.

    作者:李淑杰;崔珊珊;董哲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立止血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立止血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立止血,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68例显效32例,有效28例,无效8例;而对照组70例显效18例,有效29例,无效27例.结论:加用立止血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诗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减少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的临床体会--附580例报告

    食管贲门切除后吻合口瘘时有发生,尤其是胸内瘘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并发症,临床处理较困难;吻合口狭窄及返流的发生,也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从1986年~1998年对580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吻合口实施套装法吻合没有出现吻合口瘘,也减少了吻合口狭窄,增强了抗返流的能力,对预防上述并发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洪义忠;周家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嗜铬细胞瘤2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嗜铬细胞瘤(PCC)在缺乏儿茶酚胺(CA)测定条件下的定性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CC的临床特点及24小时尿VMA测定,立其丁试验为定性诊断.结果:临床主症为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24小时VMA测定、立其丁试验均阳性,阳性率达100%.22例患者全部诊断为PCC.结论:本组病例资料提示:PCC、VMA测定及立其丁试验仍可作为本病的筛选试验,且为价值较高,方便、经济的定性诊断方法.

    作者:桂庆云;陈洁华;苏允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子宫破裂13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引起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方法:对1990年4月~2000年4月收治的子宫破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子宫破裂病例中7例为疤痕子宫,3例有三次以上妊娠或人流史,2例使用促宫缩药不当,1例腹部按压助产过度.结论:疤痕子宫为妊娠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其次还有多次妊娠或人流术、宫缩剂的不当使用及助产不恰当等原因.

    作者:任永变;孙伟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急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呼吸系统急症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急症纤支镜检查.结果:纤支镜应用于紧急吸痰排除气道梗阻或窒息,抢救窒息性大咯血,急查呼吸困难、肺不张或大咯血原因,紧急经鼻置入气管插管等情况下,有效率为95%.结论:纤支镜检查是呼吸系统急诊中实用、可靠、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董德琼;杨渝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654-2加酮替酚治疗慢性难治性支气管哮喘

    慢性难治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在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往往气急症状很难得到控制.本文总结1997年10月~2000年4月我院收治的32例慢性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病人应用654-2加酮替酚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裕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4例新生儿死亡诱因分析

    新生儿由宫内生活转为宫外生活,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瞬间发生巨大变化,而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袭击时易发生机体内环境紊乱与各器官功能和器质性损害而发生病情加重或死亡.为进一步了解新生儿死亡诱发因素,对我院近十年44例新生儿死亡诱因分析如下.

    作者:吕利平;黄由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氨力农与消心痛联合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分析

    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常需用强有力的正性肌力药物治疗,以维持必要的血液循环功能.近年来氨力农、消心痛单独用于治疗心衰的疗效已得到肯定[1~3],而两药联合应用治疗患儿心衰少见报道.我院儿科自1995年以来观察、比较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应用静脉滴注氨力农、消心痛与两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培喜;徐华;刘淑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再发性腹痛208例临床分析

    再发性腹痛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因其反复发作,长期持续,常规治疗不理想,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其病因涉及较广泛,成为临床上诊治难点,本文对我科近10年收治的20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作一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达宁配合氯硝西泮治疗中重度癌痛8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达宁配合氯硝西泮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中度癌痛患者应用达宁1片,tid或qid口服,睡前加服氯硝西泮1~2mg;重度癌痛患者应用达宁2片,tid口服,睡前肌注氯硝西泮1mg.结果:中度癌痛治疗有效率为100%,显效率23%;重度癌痛治疗有效率为87.5%,显效率28%.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无显著意义(P>0.05).中重度癌痛治疗总有效率95%.结论:达宁配合氯硝西泮治疗癌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可使二阶梯止痛时间延长.

    作者:张志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78例老年急性胆道疾病的临床处理

    随着人类平均年龄的延长,老年胆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这类病人年龄大,体内各主要脏器多有退行性病理变化或伴有其他多种疾患.因此,在诊治中应特别予以重视.本文总结近4年来,对70岁以上老年急性胆道疾病手术治疗的体会.

    作者:俞伟辰;周建平;贺夫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