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对后循环供血障碍治疗研究

陈飚;杜彦李

关键词:后循环供血障碍, 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Vertebral-basilar artery stenosis stent angioplasty)对后循环供血障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评价其治疗价值.方法:对于诊断明确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60名,随机分为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组及内科药物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结果支架置入成形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内科治疗可发生TIA、后循环梗死等并发症.结论: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能给后循环供血障碍患者带来更好远期预后,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腹针疗法配合通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配合通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腹针疗法配合通胃汤治疗,对照组予以莫沙比利片治疗,两组均以一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餐后饱胀、上腹痛、嗳气的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配合通胃汤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方面优于莫沙比利片.

    作者:徐新华;覃栗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院前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1月148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预见性院前急救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李佩佩;孙杏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神经导航系统在脑深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脑深部肿瘤是指距皮质深度超过25mm的肿瘤,肿瘤往往与脑内重要结构关系密切,尤其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术中寻找困难,反复或盲目探查,易造成较大的神经功能损伤,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目前,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的应用飞速发展,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文就神经导航系统在脑深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于百香;杜彦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部超声引导下子宫前腹壁粘连伴不全流产行清宫术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引导下子宫前腹壁粘连伴不全流产行清宫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2例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子宫前腹壁粘连伴不全流产行清宫术(观察组)与12例盲视子宫前腹壁粘连伴不全流产行清宫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结果:清宫手术时间观察组7.50±2.46min,对照组17.08±2.78min,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8.93,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2.58 ±2.19mL,对照组24.17±5.76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6.51,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在月经量减少、清宫不全、闭经、子宫穿孔的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结论:经腹部超声引导下子宫前腹壁粘连伴不全流产行清宫术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减少部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荟;余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09-2013年资中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资中县近5年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9-2013年的腮腺炎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3年资中县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108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6.50/10万,5~7月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49.59%,男女性别比为1.75∶1,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的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3.25%,其中学生占51.16%.结论:加强15岁以下儿童腮腺炎疫苗接种,提高履盖率,落实晨检和缺课追踪等综合措施,以有效防控腮腺炎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黄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ICU医院感染是导致患者治疗、抢救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就医院感染管理做一分析.

    作者:吴贵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透室护生心理需求与对策

    目的:在做好理论和实践带教的同时,了解临床护生的心理需求,分析讨论解决方法,增强护生的工作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对2011年度、2012年度在我科室实习的150名本科、专科生护生发放问卷,以了解护生的心理需求.结果:掌握了护生在本科室实习的心理需求.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以解决护生的心理需求.

    作者:张永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布鲁氏菌病病原学、流行特征及荧光定量PCR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菌病(Brucel los is)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俗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在我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尤其以北方16个省(市、区)为重.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并且布鲁氏菌能感染多种宿主,具有高度传染性[1],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对人有高度的致病性.在我国,布鲁氏菌病流行广泛,尤其是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地区,人群分布以农民和牧民为主.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并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提供结果.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群的健康,研究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其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李慧娥;贾恩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食道颈椎病的34例临床诊断疗效观察

    目的:对食道颈椎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食道型颈椎病34例患者的基本病情及临床诊断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总结和归纳临床放射诊断在食道颈椎病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结果:对34名患者进行放射诊断,诊断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颈椎体前缘均出现了骨质增生的现象,而骨质增生的程度有所不同.其中,颈椎前缘骨赘高度5~ 6.9mm的有5例次,7~ 9.9mm的有12例次,10 ~ 12.9mm的有8例次,13 ~ 14.9mm的有5例次,15mm以上4例次.结论:食道颈椎病的临床诊断需要借助一定的辅助设施,临床放射诊断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诊断食道颈椎病的首选方式.食管吞钡检查是放射诊断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诊断方式既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患者又无痛苦,费用较少,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赵治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案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案,总结经验,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3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骨折类型选择相应手术方式,观察临床效果.结果63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为95.2%,无早期死亡病例.结论: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多伴有内科疾患,手术风险大,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选择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马学坪;邵玉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剂量利培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病人22例分析

    目的:观察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低剂量利培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均无严重副反应.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低剂量利培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病人疗效确切,起效快,副作用较轻.

    作者:王少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急腹症病人的分诊技巧

    急腹症是急性腹痛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内科、外科和妇产科急腹症.急腹症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以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为其特征.分诊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抢救能否成功的因素之一,判断症状不典型的急腹症易被主诉掩盖致命性疾病.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掌握正确分诊方法才能配合各科医生进行抢做工作,做好病情观察.

    作者:陈芳;邹建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乡镇卫生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乡镇卫生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对本卫生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的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47例经过抢救及护理,抢救成功;3例因为中毒严重且时间长,多器官衰竭而死.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者给予及时的抢救与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蔡国艳;刘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0例肺曲菌球的CT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曲菌球的CT诊断要点和价值,提高对肺曲菌球CT征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曲菌球临床、病理及CT表现特点.结果10例曲菌球中可见“新月形透亮”4例,“环形透亮”5例,曲菌球可随体位移动3例.结论:空洞(腔)内可动性块影伴“新月征”或“气环征”是肺曲菌球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刘涛;王新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成人锁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局部或全身的朗格汉斯系统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所形成的一种原因不明的肿瘤性病变[1].此病少见,原发于锁骨的更是罕见.

    作者:倪建法;计忠伟;施鑫;周光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64排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增强血管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5例.采用GE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增强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5 ~ 30s扫描动脉期、60 ~ 70s扫描门静脉期.在GEW4.4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大密度投影(MIP)重组肠系膜上动、静脉图像,分析肠系膜上动、静脉血管成像对肠系膜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共发现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8处,其中累及肠系膜上动脉24处,肠系膜上静脉14处,肠系膜上动、静脉同时累及15处.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解剖结构,对肠系膜动、静脉病变有准确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及节省宝贵时间.

    作者:张海峰;郑立广;张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股动脉造影,选择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注入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罂粟碱25mg、尿激酶25万单位、复方香丹注射液40毫升,低分子右旋糖50ml,术后每日静脉滴注尿激酶5万单位,连用5d,治疗后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CT、股动脉造影检查,随访、评估疗效.结果:术后患者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 ~ 24个月(平均15.5个月),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显示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股骨头颈区域血管数量增多或明显出现侧枝循环血管.结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作者:曹维军;高芸;李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他克莫司+卡泊三醇软膏2联用药治疗四肢斑块状银屑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卡泊三醇软膏2联用药治疗四肢斑块状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四肢斑决状银屑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他克莫司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他克莫司联合卡泊三醇软膏2联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皮损面积和皮损严重指数(PAS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卡泊三醇软膏2联用药治疗四肢斑块状银屑病相对于单独采用他克莫司治疗的方法来说,更为有效.

    作者:徐基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产妇护理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妇心理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科实行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生产的90例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抑郁测量表评分为(43.2±0.7),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55.6±0.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产妇实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产妇不良心理状况,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英;刘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67例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在螺旋CT平扫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4年8月于我院诊治的6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资料,分析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CT影像结果显示,胰腺呈局限性或者弥漫性肿大62例;胰腺出现坏死灶28例;出血灶5例;胰周出现水肿、积液、蜂窝组织炎或坏死等42例;肾周筋膜增厚者43例;肠系膜密度增高者9例;假性囊肿6例;胃壁增厚3例;脂肪肝22例;胆囊炎15例;胆结石19例.结论:螺旋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检查手段,诊断准确度高,对患者损害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凌;姚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