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锁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倪建法;计忠伟;施鑫;周光新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嗜酸性粒细胞, 肿瘤性病变
摘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局部或全身的朗格汉斯系统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所形成的一种原因不明的肿瘤性病变[1].此病少见,原发于锁骨的更是罕见.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2009-2013年资中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资中县近5年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9-2013年的腮腺炎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3年资中县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108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6.50/10万,5~7月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49.59%,男女性别比为1.75∶1,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的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3.25%,其中学生占51.16%.结论:加强15岁以下儿童腮腺炎疫苗接种,提高履盖率,落实晨检和缺课追踪等综合措施,以有效防控腮腺炎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黄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伤科紫草油治疗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疱的疗效研究

    目的:客观评价伤科紫草油治疗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疱的效果,探求一套治疗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疱的治疗护理方案.方法:对23例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疱的患者实施伤科紫草油外敷干预,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肿胀分类诊断标准、NRS数字评分表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肿胀分级,疼痛程度等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伤科紫草油治疗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疱可加速减轻患者肿胀程度,缓解病人的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胡超燕;徐俊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泌尿科尿管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安置尿管尿路感染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我科住院56例安置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病人为研究对象.结论:尿路感染是安置尿管的并发症之一,尿路感染影响因素与留置导尿管,留置尿管时间,无菌操作规范程度,导尿管直径,导尿管材料,频繁膀胱冲洗,频繁更换尿袋,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有关,通过对这些原因分析,积极采取护理措施明显减少尿路感染,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田小平;向军莲;刘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对后循环供血障碍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Vertebral-basilar artery stenosis stent angioplasty)对后循环供血障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评价其治疗价值.方法:对于诊断明确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60名,随机分为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组及内科药物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结果支架置入成形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内科治疗可发生TIA、后循环梗死等并发症.结论: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能给后循环供血障碍患者带来更好远期预后,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飚;杜彦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前列腺癌相关两种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是前列腺癌相关的两种肿瘤标志物.本文就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结构,生物学效应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韩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应用法律来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全面分析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和对策,对减小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贺定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关节软骨损伤的MRI检查研究应用与进展

    采用MRI对关节软骨损伤进行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其还能够作为术前关节镜的筛选工具,对关节镜在临床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指导.本文通过对关节软骨损伤的MRI检查方法、MRI在关节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优势、MRI在关节软骨研究的新进展等进行系统的阐述说明,对MRI对关节软骨损伤进行检查的应用与进展进行研究.

    作者:刘海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剂量利培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病人22例分析

    目的:观察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低剂量利培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均无严重副反应.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低剂量利培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病人疗效确切,起效快,副作用较轻.

    作者:王少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尿病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病变基础为大、中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因此早期识别血管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

    作者:江昕;邓华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内科治疗体会

    Ⅲ°房室传导阻滞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交界部的病理性绝对不应期占据交界部的逸搏周期的全长,致心房的下传兴奋绝无通过乃至除极心室的可能分离.

    作者:何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64排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增强血管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5例.采用GE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增强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5 ~ 30s扫描动脉期、60 ~ 70s扫描门静脉期.在GEW4.4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大密度投影(MIP)重组肠系膜上动、静脉图像,分析肠系膜上动、静脉血管成像对肠系膜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共发现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8处,其中累及肠系膜上动脉24处,肠系膜上静脉14处,肠系膜上动、静脉同时累及15处.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解剖结构,对肠系膜动、静脉病变有准确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及节省宝贵时间.

    作者:张海峰;郑立广;张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案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案,总结经验,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3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骨折类型选择相应手术方式,观察临床效果.结果63例患者中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为95.2%,无早期死亡病例.结论: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多伴有内科疾患,手术风险大,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选择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马学坪;邵玉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人一次性牙周基础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一次性牙周基础治疗与分次牙周基础治疗对老年中轻度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3名70 ~ 78岁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左右半口牙齿分别进行一次性牙周基础治疗和分次牙周基础治疗.术后评价牙龈出血指数变化来判断对牙周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未见有明显差异.结论:对特殊患者只要是轻中度牙周炎,在身体允许情况下还是可以进行一次性牙周基础治疗.

    作者:张宇;樊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行为改变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行为改变是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显性(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非显性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血管性非痴呆的认知功能损害;另一类就是传统的血管性痴呆.

    作者:朱凡特;孟红旗;林莉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食道颈椎病的34例临床诊断疗效观察

    目的:对食道颈椎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食道型颈椎病34例患者的基本病情及临床诊断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总结和归纳临床放射诊断在食道颈椎病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结果:对34名患者进行放射诊断,诊断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颈椎体前缘均出现了骨质增生的现象,而骨质增生的程度有所不同.其中,颈椎前缘骨赘高度5~ 6.9mm的有5例次,7~ 9.9mm的有12例次,10 ~ 12.9mm的有8例次,13 ~ 14.9mm的有5例次,15mm以上4例次.结论:食道颈椎病的临床诊断需要借助一定的辅助设施,临床放射诊断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诊断食道颈椎病的首选方式.食管吞钡检查是放射诊断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诊断方式既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患者又无痛苦,费用较少,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赵治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通过对32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的分析,总结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32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食管小细胞癌分为单纯小细胞型、混合细胞型两种类型,镜下多为单纯小细胞型.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NSE(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Syn(突触素)、CgA(嗜铬蛋白A),阳性表达率NSE为91.3%,Syn为94.3%,CgA为80.1%.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点,确诊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田晓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产妇护理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妇心理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科实行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生产的90例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抑郁测量表评分为(43.2±0.7),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55.6±0.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产妇实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产妇不良心理状况,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英;刘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共6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针对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两组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问题,得出观察组采用的护理对策比对照组采用的护理对策好,组间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问题,采用合理的护理对策,让其护理工作更为合理化、规范化,以保证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更为安全,大幅度地降低了护理风险率,提升了血液透析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刘君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全自动血液分离机(G4)制备洗涤红细胞(MAP)的关键控制环节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全自动血液分离机(G4)制备的洗涤红细胞(MAP)的质量,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用G4制备洗涤红细胞(MAP),并从原料血的制备与选择、接驳点的位置、上机的操作方法、洗涤次数、乳糜血的制备等几个方面就如何提高洗涤红细胞(MAP)的质量进行探讨.结果:保持冷链制备优质的原料血,选用保存期<14d的库存血,选择合适的接驳点,正确掌握上机操作手法,选择合适的洗涤次数,提高乳糜血液的洗涤质量,洗涤红细胞(MAP)质量得到提高.结论:以上方法是提高G4制备洗涤红细胞(MAP)的关键控制环节.

    作者:黄小琴;骆洁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神经导航系统在脑深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脑深部肿瘤是指距皮质深度超过25mm的肿瘤,肿瘤往往与脑内重要结构关系密切,尤其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术中寻找困难,反复或盲目探查,易造成较大的神经功能损伤,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目前,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的应用飞速发展,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文就神经导航系统在脑深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于百香;杜彦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