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管引流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分析

季洪兵;吕光明;钟南保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恶性,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 立体定向放疗, 生存率
摘要:目的:探讨胆管引流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7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后行立体定向放疗,处方剂量300~600 cGy,等剂量曲线50%~90%覆盖计划靶区,照射总剂量3 000~4 800 cGy,治疗1次/d,7~15 d完成治疗.术后2个月评估近期疗效,统计累计生存率.结果:治疗后2个月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62例,无变化8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88.5%.治疗后3,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8%,67.8%,50.6%.34.5%,12.6%.结论;胆管引流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痘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替米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冠心痛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冠心痛患者6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80 mg/次,1次/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水平.结果: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

    作者:单锦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4碳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价值

    目的:比较、评价14碳呼气试验(01C urea breath test,14C-UBT)与组织学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诊断幽门螺旋杆茵(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价值.方法:经胃镜检查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10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怠者临床特点分为上腹痛综合征组和餐后不适综合征组.胃镜检查后吞服14C尿素胶囊后进行14C-UBT.通过对比组织学方法和RUT计算14C-UBT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精确度.结果:上腹痛综合征组HP阳性率高于餐后不适综合征组(P<0.05);与组织学方法相比14C-UBT的精确度为93%,阳性预测值99%,阴性预洲值86%;与RUT相比14C-UBT精确度为93%,阳性预测值92%.阴性预测值97%(Knppa值=0.867),精确度具有一致性.结论:14C-UBT是一种快速、可靠、安全、经济的诊断现症HP感染的佳方法.

    作者:王宏伟;谢会忠;高鸿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特异性hTERT-siRNA介导RNAi在Hela细胞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RNA干扰对宫颈癌Hela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抑制效应.方法:化学合成靶向于hTERT基因的4个siRNA片段和1个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片段,分siRNA1-4、control siRNA和空白对照组共6个组,分别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Hela细胞内,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宫颈癌细胞转染后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水平,MTS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iRNA-3组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hTERT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hTER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于hTERT的siRNA能特异性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hTERT基因,下调hTER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增殖,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为宫颈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袁羡;王国玉;倪晶;张玉娜;叶蓓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的近期疗效.方法:46例(59膝)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患者,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并根据KSS评分系统评价临床效果.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 a,平均18个月.疼痛评分由术前8.6分提高至29.6分,KSS评分由术前39.6分提高至91.2分,优54膝(91.5%),良3膝(5.1%),可2膝(3.4%),优良率96.6%.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术中合理的截骨与软组织平衡可使明显畸形的膝关节在术后获得良好的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

    作者:张仲宁;陈清汉;马希峰;邵佳;朱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2333名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质量指数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中国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质量指数的状况及特点.方法:分析2009年度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国籍中国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质量指数.结果: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质量指数为(24.26±2.62)kg/m2.<30岁者体质量指数为(23.19±2.46)kg/m2,≥30~40岁者为(24.39±2.42)kg/m2,>40~50岁者为(25.29±2.45)kg/m2,>50~60岁者为(25.45±2.50)kg/m2,>60岁者为(25.39±2.59)kg/m2;男飞行员体质量指数为(24.28±2.61)kg/m2,女飞行员为(21.25±2.88)kg/m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飞行员肥胖、超体质量者比例较男性低(P<0.01).中国籍飞行员体质量指数为(24.17±2.55)kg/m2,外籍为(26.23±3.29)kg/m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籍飞行员肥胖比例较中国籍飞行员高(P<0.01).结论:中国民航现役飞行员体质量指数整体偏高.需重视部分超体质量和肥胖飞行员的健康管理和医学干预.

    作者:徐占民;曹善云;李谦;王雷;徐林;赵全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维吾尔族、汉族冠状动脉斑块64排螺旋CT特征与危险因素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新疆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64排螺旋CT特征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探讨2个民族冠心病发病可能原因.方法:同期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痛的维族患者152例及汉族患者304例,分析其斑块成分、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及梗阻性斑块(狭窄≥50%的斑块)累及冠状动脉的分支数,并采集患者性剐、年龄、身高、体质量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痛史、吸烟吏、家族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维族冠,心痛患者斑块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斑块发生在回旋支的比例高于汉族(P<0.05),斑块引起管腔中、重度狭窄比例高于汉族(P<0.05),梗阻性斑块累及多支比例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宽块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冠心痛患者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高血压、糖尿痛、吸烟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个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存在差异,维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病变程度较汉族重,可能与维族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有关.

    作者:邢艳;潘存雪;刘文亚;刘万红;吕滨;王永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3C呼气试验对轮状病毒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13C呼气试验对轮状病毒性腹泻继发乳糖酶缺乏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3C-乳糖加入到100 mL温水中口服,并开始计时,于30,60,90,120,150,180 min呼出气体各100 mL,以时间(min)为横坐标,呼气13CO2百分含量为纵坐标,绘制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即为3 h累积呼出量.20%~30%为正常范围,<20%提示乳糖不耐受,>30%为乳糖酶补充过量.结果:175例腹泻患儿,13C呼气试验测定阳性125例(71.43%).轮状病毒阳性组63例患儿,其中13C呼气试验检测阳性54倒(85.71%).轮状病毒阴性对照组112例,其中13C呼气试验检测阳性71例(63.39%).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病率高于其他腹泻病,13C呼气试验无损伤,且方法可靠、特异、简单,对诊断乳糖不耐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小芹;周方;李永春;郭亚琼;王新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双合垫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合垫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下颔后缩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均采用双合垫矫治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并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比较治疗前、后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夜间低血氧饱和度和X线头颅侧住片头影测量结果.结果:佩戴双合垫矫治器后,21例惠儿睡眠时鼾声减少6例、鼾声消失15例,日间困倦缓解7例、消失14例,均未见睡眠中憋气,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1).夜间低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前、后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颅底平面一下齿槽座点角较治疗前增大(P<0.05).结论:双合垫矫治器可增加惠儿气道宽度,防止睡眠时气道闭合引起的呼吸暂停,促进下颌骨的生长,患儿面型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管增娥;张雪;郭莲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胃癌组织中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标本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5例胃癌患者术后胃癌组织标本、肿瘤边缘5 cm外的正常组织β-caten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术后胃癌组织标本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标本高(P<0.01);肠型胃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TNM分期早期胃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晚期(P<0.05);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1),且与浸润深度相关(P<0.01);胃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β-catenin mRNA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是评价疾病发生、发展的良好指标.

    作者:韩向春;康金旺;张凯;黄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壁悬吊无气腹腹腔镜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无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83例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开腹组30例(A组)、气腹式腹腔镜组31例(B组)和无气腹腹腔镜组22例(C组),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血气分析参数等指标.结果:无气腹腹腔镜组具有传统开腹组术中呼吸循环指标平稳的优点,较开腹手术术后肠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较气腹式腹腔镜手术住院费用少.结论:无气腹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良好的微创方法.

    作者:杨林青;王靖雯;刘涛;王伟;郭金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盐酸丁略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ln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丁略地尔20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盐酸丁咯地尔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4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58%;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5.2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盐酸丁略地尔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用盐酸丁略地尔.

    作者:沈亚非;宋鹏飞;李声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种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低温射频消融术及手术+缝线包扎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低温射频消融探头在耳廓假性囊肿下端开窗,触及各壁组织反复操作,高能磁铁局部压迫;手术+缝线包扎术于囊肿隆起处下后方做弧形切口,去除软骨前、后壁,在3,6,9,12点处贯穿缝合,放置纱球,对应打结.并比较2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低温射频消融组治愈率92%,手术+缝线包扎组治愈率94%,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均为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有效方法,但低温射频消融术操作相对简单,患者无需住院,较手术切除更具推广价值.

    作者:陈洁;高寸雅;李玉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胆管引流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胆管引流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7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后行立体定向放疗,处方剂量300~600 cGy,等剂量曲线50%~90%覆盖计划靶区,照射总剂量3 000~4 800 cGy,治疗1次/d,7~15 d完成治疗.术后2个月评估近期疗效,统计累计生存率.结果:治疗后2个月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62例,无变化8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88.5%.治疗后3,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8%,67.8%,50.6%.34.5%,12.6%.结论;胆管引流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季洪兵;吕光明;钟南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生长抑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25例,2组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以及奥美拉唑应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发病72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生长抑素3mg+生理盐水50mL微量泵4.2mL/h持续泵入;对照组于发病72 h内给予白蛋白10 g,2次/d.静脉滴注,并给予生长抑素.其用量、用法同观察组.2组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血钙、白细胞计数,治疗后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及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血钙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腹胀、呕吐,发热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且费用低.

    作者:刘卫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介入穿刺联合胆管镜治疗急性重型胰腺炎胰周脓肿

    目的:探讨胰周脓肿微创治疗方法,提高急性胰腺炙治愈率.方法:48例急性重型胰腺炎后期胰周脓肿患者,均于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及窦道形成后,采用Cook筋膜扩张器逐级扩张窦道至24F,胆管镜下清除坏死组织、脓苔,并反复进行冲洗,至痛灶无可见异物、内壁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止.结果:治愈45例,治愈率93.7%;2例胰周坏死组织范围较大并伴有腹腔内多处脓肿者,行开腹清创引流术后治愈;1例并发严重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发生窦道口搏动性出血1例.胰周脓肿壁出血1例,肠外瘘3例.结论:超声介入穿刺引流联合胆管镜清创治疗急性重型胰腺炎后期胰周脓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治愈率高.

    作者:闫勇;汪涛;汤礼军;张炳印;戴睿武;叶明辉;张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清CA125联合子宫内膜芳香化酶检测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子宫内膜芳香化酶检测诊断子宫内膜异住症(endometriosis,EMs)的价值,方法: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的EMs患者40例(EMs组),因盆腔炎行腹腔镜手术且排除EMs的患者20例(对照组),术前均抽血检测血清CA125水平,术中取其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芳香化酶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EMs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1.05),Ⅲ~Ⅳ期EMs患者血清CA125水平较I~Ⅱ期患者高(P<0.05),EMs组在位内膜芳香化酶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EMs患者在位内膜芳香化酶阳性表达率与Ⅰ~Ⅱ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CAl25≥35 μ/mL为临界值,诊断EMs的敏感性为55.0%,特异性为80.O%;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内膜芳香化酶诊断EMs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90.0%;2种方法联合检测诊断EMs的敏感性95.0%,特异性70.5%.结论:血清CA125联合子宫内膜芳香化酶检测可提高EMs的早期诊断率和诊断准确性.

    作者:邹华兰;洛若愚;熊霞鹂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再次瓣膜置换21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瓣膜再次手术病死率高的原因,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再次瓣膜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瓣周漏92例,瓣膜毁损70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22例,血栓及内皮增生33例;心功能Ⅱ级49例,Ⅲ级115例,Ⅳ级53例.结果:217例患者中死亡12例,病死率5.53%.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21例,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5例,肾功能衰竭3例,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呼吸衰竭1例.结论:术前心功能差是再次瓣膜置换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对术前心功能差和感染不易控制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史艺;许建屏;王强;朱耀斌;柳枫;郭宏伟;唐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97例患者临床资料,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关节置换组)5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内固定组)41例,比较2组术后1 a患者Harris评分.结果:随访1~7 a,平均3.2 a,术后1 a关节置换组优良率87.5%,内固定组优良率7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疗效好,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更具优势.

    作者:唐超;赵永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D13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CD13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3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D133的表达.结果:CDl33 mRNA在原发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表达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245±0.102与0.067±0.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CD133 mRNA的表达在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阳性、阴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组织分化、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33 mRNA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转移有相关性,对胃癌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薛英明;孙培春;吴刚;朱元增;廖晓南;陈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翼状胬肉组织中杯状细胞形态学变化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组织中杯状细胞形态学变化,探讨翼状胬肉患者泪膜功能异常机制.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10例翼状胬肉组织以度5例正常球结膜组织中杯状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电镜下翼状胬肉组织中杯状细胞的黏蛋白颗粒分泌增多,颗粒缺乏包膜,电子密度不均;正常结膜杯状细胞内部有多量膜性结构包裹的黏液颗粒,颗粒密度均匀.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杯状细胞形态变化可能与翼状胬肉泪膜异常有关.

    作者:薛玲;刘向玲;和寅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