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壁悬吊无气腹腹腔镜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杨林青;王靖雯;刘涛;王伟;郭金凤

关键词:多发性子宫肌瘤, 气腹腹腔镜, 无气腹腹腔镜, 可行性
摘要:目的:探讨无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83例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开腹组30例(A组)、气腹式腹腔镜组31例(B组)和无气腹腹腔镜组22例(C组),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血气分析参数等指标.结果:无气腹腹腔镜组具有传统开腹组术中呼吸循环指标平稳的优点,较开腹手术术后肠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较气腹式腹腔镜手术住院费用少.结论:无气腹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良好的微创方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基因-308G>A,-238G>A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河南汉族人群2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颈动脉正常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TNF-α基因-308G>A,-238G>A多态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TNF-α-308G>A及TNF-α-238G>A基因型及等住基因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G>A,-238G>A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

    作者:周艳艳;孙琳;廖世秀;侯巧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双合垫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合垫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下颔后缩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均采用双合垫矫治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并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比较治疗前、后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夜间低血氧饱和度和X线头颅侧住片头影测量结果.结果:佩戴双合垫矫治器后,21例惠儿睡眠时鼾声减少6例、鼾声消失15例,日间困倦缓解7例、消失14例,均未见睡眠中憋气,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1).夜间低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前、后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颅底平面一下齿槽座点角较治疗前增大(P<0.05).结论:双合垫矫治器可增加惠儿气道宽度,防止睡眠时气道闭合引起的呼吸暂停,促进下颌骨的生长,患儿面型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管增娥;张雪;郭莲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介入穿刺联合胆管镜治疗急性重型胰腺炎胰周脓肿

    目的:探讨胰周脓肿微创治疗方法,提高急性胰腺炙治愈率.方法:48例急性重型胰腺炎后期胰周脓肿患者,均于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及窦道形成后,采用Cook筋膜扩张器逐级扩张窦道至24F,胆管镜下清除坏死组织、脓苔,并反复进行冲洗,至痛灶无可见异物、内壁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止.结果:治愈45例,治愈率93.7%;2例胰周坏死组织范围较大并伴有腹腔内多处脓肿者,行开腹清创引流术后治愈;1例并发严重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发生窦道口搏动性出血1例.胰周脓肿壁出血1例,肠外瘘3例.结论:超声介入穿刺引流联合胆管镜清创治疗急性重型胰腺炎后期胰周脓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治愈率高.

    作者:闫勇;汪涛;汤礼军;张炳印;戴睿武;叶明辉;张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4碳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价值

    目的:比较、评价14碳呼气试验(01C urea breath test,14C-UBT)与组织学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诊断幽门螺旋杆茵(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价值.方法:经胃镜检查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10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怠者临床特点分为上腹痛综合征组和餐后不适综合征组.胃镜检查后吞服14C尿素胶囊后进行14C-UBT.通过对比组织学方法和RUT计算14C-UBT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精确度.结果:上腹痛综合征组HP阳性率高于餐后不适综合征组(P<0.05);与组织学方法相比14C-UBT的精确度为93%,阳性预测值99%,阴性预洲值86%;与RUT相比14C-UBT精确度为93%,阳性预测值92%.阴性预测值97%(Knppa值=0.867),精确度具有一致性.结论:14C-UBT是一种快速、可靠、安全、经济的诊断现症HP感染的佳方法.

    作者:王宏伟;谢会忠;高鸿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97例患者临床资料,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关节置换组)5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内固定组)41例,比较2组术后1 a患者Harris评分.结果:随访1~7 a,平均3.2 a,术后1 a关节置换组优良率87.5%,内固定组优良率7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疗效好,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更具优势.

    作者:唐超;赵永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65例直肠黏膜下瘘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下瘘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65例直肠黏膜下瘘惠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首诊患者45例,20例为术后复发或转诊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一次手术治愈60例,5例复发,后经2次手术均治愈.随访5个月~2 a未见复发.结论;直肠黏膜下瘘是一种少见肛瘘类型,因发病隐匿易漏诊和误诊;肛门直肠指诊为重要检查手段,手术是其治疗有效方法.

    作者:王伟涛;贾彦超;王广成;刘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生长抑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25例,2组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以及奥美拉唑应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发病72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生长抑素3mg+生理盐水50mL微量泵4.2mL/h持续泵入;对照组于发病72 h内给予白蛋白10 g,2次/d.静脉滴注,并给予生长抑素.其用量、用法同观察组.2组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血钙、白细胞计数,治疗后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及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血钙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腹胀、呕吐,发热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且费用低.

    作者:刘卫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3C呼气试验对轮状病毒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13C呼气试验对轮状病毒性腹泻继发乳糖酶缺乏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3C-乳糖加入到100 mL温水中口服,并开始计时,于30,60,90,120,150,180 min呼出气体各100 mL,以时间(min)为横坐标,呼气13CO2百分含量为纵坐标,绘制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即为3 h累积呼出量.20%~30%为正常范围,<20%提示乳糖不耐受,>30%为乳糖酶补充过量.结果:175例腹泻患儿,13C呼气试验测定阳性125例(71.43%).轮状病毒阳性组63例患儿,其中13C呼气试验检测阳性54倒(85.71%).轮状病毒阴性对照组112例,其中13C呼气试验检测阳性71例(63.39%).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病率高于其他腹泻病,13C呼气试验无损伤,且方法可靠、特异、简单,对诊断乳糖不耐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小芹;周方;李永春;郭亚琼;王新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肝癌介入治疗后多药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基因的表达情况及机制.方法:28例无手术切除指征或拒绝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治疗前后肝癌组织部位行细针穿刺活检,刺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RP-1,MRP-2、MRP-3、MRP-5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MRP-1、MRP-3、MRP-5基因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前后MRP2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后产生的获得性多药耐药可能与MRP-1、MRP-3、MRP-5基因表达增高有关.

    作者:李泽信;王霄;朱绍辉;薛会朝;张昊;王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6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5例尿路结石患者均在B超定位引导下行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一期取石60例,手术时间65~150 min.术后出现发热13例,肾造瘘出血2例(出血量100~300 mL),肾周少量积液2例,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肾造瘘管脱落1例,发现后重新留置成功.结论: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王伟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D13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CD13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3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D133的表达.结果:CDl33 mRNA在原发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表达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245±0.102与0.067±0.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CD133 mRNA的表达在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阳性、阴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组织分化、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33 mRNA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转移有相关性,对胃癌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薛英明;孙培春;吴刚;朱元增;廖晓南;陈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3种途径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经腹小切口、腹腔镜下及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优、缺点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小切口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和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9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3组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腹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阴式组和腹腔镜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术式安全可行,均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腹部无切口,经腹小切口子宫肌瘤切除术住院费用少,适应证广、操作相对容易.

    作者:周永慧;顿彩虹;戴爱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兔VX2肾上腺肿瘤模型制备及超声影像学观察

    目的:制备Vx2接种诱导的兔肾上腺肿瘤动物模型并进行超声影像学观察.方法:将60只新西兰健康免随机等分为接种7 d组、14 d组、21 d组及28 d组,采用直视注射法将VX2肿瘤细胞悬液接种到兔左肾上腺,观察肿瘤影像学表现、接种前后耳正中动脉压变化及高血压发病率、肿瘤平均体积、接种成功率及肿瘤组织形态学.结果:肿瘤接种2周后B超可清晰定位观察肿瘤;接种前后耳正中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高血压发病率为O;肿瘤总体接种成功率为93.3%;肿瘤体积随接种时间延长而增大,各组肿瘤平均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查证实接种2~3周的动物模型适宜用于肿瘤相关研究.结论:成功制备免VX2肾上腺肿瘤动物模型,该模型制备简便、稳定、成功率高且易于观察,可为肾上腺肿瘤治疗学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

    作者:许宏;佟昕;李玉梅;张伟;高小平;保庭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特异性hTERT-siRNA介导RNAi在Hela细胞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RNA干扰对宫颈癌Hela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抑制效应.方法:化学合成靶向于hTERT基因的4个siRNA片段和1个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片段,分siRNA1-4、control siRNA和空白对照组共6个组,分别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Hela细胞内,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宫颈癌细胞转染后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水平,MTS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iRNA-3组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hTERT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hTER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于hTERT的siRNA能特异性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hTERT基因,下调hTER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增殖,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为宫颈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袁羡;王国玉;倪晶;张玉娜;叶蓓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00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注意事项、临床表现和治疗,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09年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00份.借助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涉及药品6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11种,占药品总数18%.占病例总数29%;中成药12种,占药品总数20%,占病例总数2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1%;老年患者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占5%.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赵宁民;李晓天;秦玉花;赵红卫;张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内毒素(endotoxin,ETX)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鲎试剂偶氮显色基质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DAO和ETX水平,选择同期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治疗前DAO水平高于时照组(P<0.01).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与B级患者治疗前E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分级间DAO,ETX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级患者DAO水平升高(P<0.05),余各分级DAO,ETX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合并腹腔积液患者DAO和ETX水平明显高于无腹腔积液患者(P<0.01);肝硬化患者DAO与ETX水平呈正相关(γ=0.28,P<0.05).结论:DAO可作为判断肠黏膜损伤的一项较敏感指标;肝硬化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升高,可能是导致内毒素血症发生的因素之一,且与肝硬化病情轻重有关.

    作者:贾百灵;杜兰霞;褚燕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对冠心痛的诊断价值.方法:94例拟诊冠心痛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腺苷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静息心肌显像检查,比较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62例中,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阳性50例.32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无明显狭窄者中,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阴性24例.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75.O%.2,3支病变血管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阳性率高于单支血管病变(P<0.05).结论: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诊断冠心痛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作者:何胜虎;袁彬;燕建峰;乔华;陈述;谢勇;周海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与白细胞介素-6、白三烯B4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血清瘦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三烯134(leukotriene 134,LTB4)含量变化.及COPD患者血清瘦素与1176、LT134的相关性.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8例(COPD I组)、COPD临床缓解期患者38例(COPDⅡ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6名(对照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含量,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IL-6和LTB4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血清IL-6、LTB4和瘦素含量COPD I组高于COPDⅡ组,COPD Ⅱ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 Ⅰ组与COPDⅡ组患者血清IL-6和LTB4含量均与瘦素呈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参与了COPD炎症过程,并与IL-6和LTB4呈正相关.

    作者:朱早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 9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26 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60例,中转开腹率2.01%.术后发生胆总管损伤5例,肝总管损伤3例;1例术后胆管损伤并肠瘘转外院治疗,余7例对症治疗后均痊愈,胆管损伤发生率0.27%;术后随访2a未发生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较高,规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技术,遵循操作原则,掌握手术适应证可预防和减少胆菅损伤.

    作者:白明辉;董玉宁;石建伟;宋剑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胆管引流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胆管引流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7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后行立体定向放疗,处方剂量300~600 cGy,等剂量曲线50%~90%覆盖计划靶区,照射总剂量3 000~4 800 cGy,治疗1次/d,7~15 d完成治疗.术后2个月评估近期疗效,统计累计生存率.结果:治疗后2个月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62例,无变化8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88.5%.治疗后3,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8%,67.8%,50.6%.34.5%,12.6%.结论;胆管引流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季洪兵;吕光明;钟南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