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龙;李德明;文心;姬永忠;袁博丽;王建平;杜月霞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时HBsAg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同时阳性对HBV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 532例分娩孕妇及其对应新生儿1 545例(双胎13例),检测新生儿出生时HBsAg和HBV-DNA,复查1月龄时HBsAg,计算HBV宫内感染率,分析HBsAg与HBVDNA同时阳性对HBV宫内感染初步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 545例新生儿中,HBsAg和HBV-DNA 同时阳性者36例(2.33%).至1个月龄时剔除失访148例后,随访婴儿出生时HBV-DNA阳性36例中32例持续HBsAg阳性,而出生时HBsAg阳性、HBV DNA阴性婴儿中10例HBsAg持续阳性,HBV宫内感染率2.72%(42/1545);与出生时HBsAg和HBV-DNA同时阳性率2.33%相近.结论: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时HBsAg和HBV-DNA同时阳性可作为HBV宫内感染的初步诊断指标.
作者:白淑芬;杨立新;唐迅;王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婴幼儿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婴幼儿大型室间隔缺损134例,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16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4例、动脉导管未闲18例,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术.结果:本组8例死亡,术后并发症35例,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6例、肺不张6例、肺炎5例、心律紊乱5例、气胸3例,术后早期复查彩超,除5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外,余患儿心功能及瓣膜关闭均正常.结论:低体质量、小年龄的大型室间隔缺损应尽早手术根治;术中减轻体外循环损伤、注重脏器功能保护,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肺动脉高压危象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鹏高;翟波;罗淑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N-端脑钠素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3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7 d NT-proBNP水平,观察对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T-proBNP水平术前分别为(776.8±219.2)pg/mL 与(351.2±123.4)pg/mL(P<0.01),术后即刻分别为(963.6±31 5.3)pg/mL与(372.5±142.1)pg/mL(P<0.01),术后7 d分别为(443.7±188.5)pg/mL 与(275.6±98.2)pg/mL(P<0.01);术后即刻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仅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NT-proBNP水平较术前及术后即刻均降低(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下降趋势更明显.基线NT-proBNP≥300 pg/mL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10.6%(7/66)高于NT proBNP<300 pg/mL患者的6.1%(2/33)(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NT-proBNP水平存在动态改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作者:王子超;孙刚;高传玉;于革文;郝毅;张文祥;李延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脑出血早期血压升高常见,与不良预后关系密切.脑出血后血压升高可导致血肿扩大,脑水肿加剧;血压反射性升高有助于保证脑血流灌注,过度降低血压可能影响脑血流灌注.目前,许多国家脑出血治疗指南关于血压管理的推荐是谨慎适度控制血压,将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这主要是基于专家的观点,并无随机对照试验证据.2008年公布的几个试验提出新的观点:早期快速或强化降压可能是安全的,但能否为脑出血患者带来益处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就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管理做一综述.
作者:冯亚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血压变化情况.方法:OSAHS 合并高血压患者116例,分别行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摘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舌根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3,6,12个月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6,12个月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术前下降(P<0.01),术后3,6,12个月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后降压效果较满意.
作者:肖玉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产时母血、脐血、羊水中的激活素A水平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92例产妇依据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分为胎儿窘迫组72例与正常分娩组20例,分娩时留取母血、羊水、脐血检测激活素A水平,分析其与胎儿窘迫之间的关系.结果:胎儿窘迫组母血、脐血和羊水中的激活素A水平均较正常分娩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时母血、脐血、羊水中激活素A水平增高,对胎儿窘迫有预测价值.
作者:方渝;徐志康;刘艳丽;沈润华;朱兆钧;吴梅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超声声像学特点,提高其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并与CT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颈动脉体瘤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又处实性低回声团块,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可出现不同程度增大,瘤内血液供应丰富,可见动脉血流信号.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增强表现为均匀性强化.结论:超声有助于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且可明确瘤内血液供应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手术入路的选择.
作者:朱好辉;袁建军;周艳珂;王振华;王娜;吕传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11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均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十螺内酯片,心功能Ⅳ级者联合硝酸甘油注射液5 mg+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心功能Ⅳ级以下者联合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观察组均停用ACEI类药物,螺内酯片、硝酸甘油、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口服厄贝沙坦75 mg/次,1次/d,于第7天增至150 mg/次,1次/d.2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胸比;并行6 min步行试验,观察2组步行距离,步行前后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结果:2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胸比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延长(P<0.05),心肌耗氧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ACEI类药物.
作者:冯文学;吴利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组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二维超声、单光子体层扫描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在术中、术后3,6个月观察2组是否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运动时间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灌注缺损明显减小(P<0.01).2组均无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王世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采用不同频率的脉冲电磁场干预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探讨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的适宜频率.方法:8周龄雌雄各半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3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B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 mT,频率为8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C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mT,频率为32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各组小鼠在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值.结果:治疗后B,C组骨密度值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对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有治疗效果,频率为8~32 Hz的磁场治疗疗效相同.
作者:刘亚林;魏丽;贺晓晔;张新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晚期胃癌患者6例,均在给予化疗药物前1天给予西妥昔单抗静脉滴注,首剂负荷量为400mg/m2,以后给予维持剂量250 mg/m2,1次,周,静脉滴注.21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部分缓解1例,稳定4例,疾病进展1例,总有效率16.7%,疾病控制率83.3%.6倒不良反应均较轻,对症治疗均缓解.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张桂芳;马晓艳;鲁一;慕竹青;周林静;孟娜娜;景海曼;齐路霞;李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早期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手术诊断早期宫外孕81例,其中胚胎存活完整38例,输卵管流产32例,输卵管破裂9例,陈旧性宫外孕2例,输卵管出血和黄体破裂各1例超声误诊为宫外孕,超声诊断符合率97.6%.66例包块内彩色多普勒可检测到滋养层血流及低阻型动脉频谱.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宫外孕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邓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浆脑红蛋白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脑红蛋白在体外循环前后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4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前后血浆脑红蛋白水平.结果:体外循环结束时、术后第1,2天血浆脑红蛋白水平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血浆脑红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成为评价脑损伤的指标之一.
作者:魏波;朱耀斌;刘迎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的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37%,外科手术占24%.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及咳嗽;D-二聚体阳性率100%;血气分析异常78%,心电图变化82%,超声心动图异常82%,下肢B超及下肢深静脉造影异常63%.CT肺动脉造影结果异常80%,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10例行溶栓加抗凝治疗,有效率100%,70例行抗凝治疗,有效率95.7%,20例于患病后立即死亡.结论:肺血栓栓塞症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临床表现多样,采用多种诊断手段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杨晓红;谷春玲;邬超;于丽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静脉高营养在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作用.方法: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行中心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观察治疗前、后KPS评分、体质量、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并评价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高于治疗前;患者KPS评分由治疗前(58.4±8.2)分增加至治疗后的(74.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高营养下同步放化疗常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降低、贫血、血小板降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均为轻中度反应,无需中断治疗;其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2例.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结论: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静脉高营养支持下同步放化疗,有利于患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
作者:李琦;向森;陈运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MRI显示6例双侧对称性枕叶白质受累,其中4例双侧额叶顶叶白质受累,1例同时累及中脑和丘脑,1例累及尾状核头;病灶形态不规则,特征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脑回样异常信号.CT显示枕叶低密度影,其中2例广泛脑白质水肿.治疗5~20 d复查,6例病灶部分消失,1例完全消失,2例出现转化灶.结论:结合临床特点和后部脑白质损害为主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RPLS的诊断.
作者:庞善军;陈立平;赵静;囤荣耀;周宏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对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苏醒期导尿管刺激引发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行上腹部手术男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观察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观察苏醒期因导尿管引发的膀胱刺激征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苏醒期均因导尿管刺激引发膀胱刺激征,观察组膀胱刺激征程度和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后导尿管引发的膀胱刺激征是引发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可有效预防其发生或降低其程度.
作者:彭志宏;李勇;邹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眼部血流的影响,探讨药物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对12例22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静脉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 d,观察用药前、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以及睫状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明显增加,阻力指数明显降低.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增加视网膜血液灌注量.
作者:曾照年;董良;董仰曾;王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与高分辨率三维(3D)增强T1 WI上肿瘤容积的比较,评价二维(2D)增强T1 WI上肿瘤容积测量在脑胶质母细胞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36例成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72次MRI扫描,采用3.0T MRI进行头颅常规MRI平扫和2D(层厚5 mm)及高分辨率3D(1 mm各向同性体素)增强T1 WI,在2D及高分辨率3D增强T1 WI上分别测量肿瘤容积,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二者间差异;并对同一患者测量结果进行配对,根据肿瘤大小的变化,把肿瘤治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肿瘤稳定和肿瘤进展,采用Kappa加权检验评价2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2D及高分辨率3D增强T1 WI上的肿瘤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P=0.23),有高度相关性(r=0.95,P<0.01).当根据2种方法测得的肿瘤容积的百分比变化将肿瘤反应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肿瘤稳定和肿瘤进展时,2种方法的Kappa系数为0.80,总体一致率为86%.结论:在评价脑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疗效中,2D增强T1WI上肿瘤容积与高分辨率3D增强T1WI上肿瘤容积具有可比性,可作为后者的实用替代方法.
作者:王梅云;韩艳红;程敬亮;史大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对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的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孕14~20+6周1 242名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应用Multicalc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值.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切割值为1∶270,≥1∶270为高风险孕妇;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切割值为1∶350,≥1∶350为 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孕妇均抽取静脉血4~20 mL行胎儿细胞富集分离与鉴定,对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单细胞基因分析,并应用基因扫描技术对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基因片段进行检测.结果:血清甲胎蛋白+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筛查出高风险孕妇35名,其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20名,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9名,神经管缺陷高风险6名,阳性率2.8%.20名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中,21号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为三体图谱型6名,其中1∶1∶1基因型4名,2∶1基因型2名;1名2∶1基因型孕妇自然流产,对流产胎体进行细胞核分型,确诊为唐氏综合征,余5名活产新生儿经细胞核型分析确诊为唐氏综合征.1 207名低风险孕妇基因扫描均为正常二倍体1∶1基因型.结论: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可提高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率,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
作者:薛燕平;曹烨;刘新正;朱冲;郭振毅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