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芬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组织中膜联蛋白-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肾癌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6例正常肾组织中膜联蛋白-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肾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膜联蛋白-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35.00%和81.25%(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9%,45.00%和25.00%(P<0.05).肾癌组织中膜联蛋白-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7,P<0.05).结论:联合检测膜联蛋白-1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宪龙;李德明;文心;姬永忠;袁博丽;王建平;杜月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恒牙早期龋坏对口腔颌面的影响.方法:分析1 200颗年轻恒牙龋坏及伴发颌面部各种症状.结果:年轻恒牙龋坏直接影响咀嚼功能,患侧颌骨长期处于废用状态,可导致颌骨生长不对称,并影响颞颌关节功能的稳定性.结论:年轻恒牙龋坏治疗不及时,可影响颔面部生长发育和功能.
作者:赵玉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促进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胰岛β细胞增殖和分化并抑制其凋亡、延迟胃排空,但不引起体质量增加和低血糖,从而保护了胰岛β细胞功能.在疾病早期应用此类药物,受损的β细胞功能和β细胞数量有逆转的可能.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及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给2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作者:陈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静脉高营养在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作用.方法: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行中心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观察治疗前、后KPS评分、体质量、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并评价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高于治疗前;患者KPS评分由治疗前(58.4±8.2)分增加至治疗后的(74.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高营养下同步放化疗常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降低、贫血、血小板降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均为轻中度反应,无需中断治疗;其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2例.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结论:进食困难食管癌患者静脉高营养支持下同步放化疗,有利于患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
作者:李琦;向森;陈运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长托宁治疗老年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老年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2例.在洗胃、导泻、利尿、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长托宁,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比较2组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8.2%;对照组治愈率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P=0.042 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5,P=0.000 3).结论: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张庆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证实晚期食管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DN组16例,DP组16例.DN组给予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化疗,DP组给予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2组均21 d为1个化疗周期,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接受的不良反应停止,多6个周期.每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7 d行胸、腹部CT检查,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DN组总有效率为37.5%,DP组总有效率为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与D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与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迭铂或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均满意,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但多烯紫杉醇联合奈迭铂方案消化系统反应较轻,更适合老年或身体状况较弱者.
作者:薛英波;蒋莹;李利波;李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皮肤潜行撕脱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皮肤潜行撕脱的患者采用原位取皮,反削后再回植创面治疗.结果:20例反削回植皮片全部成活,6例2%~6%的回植皮片坏死,经再次植皮后皮片成活,创面均愈合.结论:原位取皮反削后回植创面是治疗大面积皮肤潜行撕脱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志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采用不同频率的脉冲电磁场干预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探讨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的适宜频率.方法:8周龄雌雄各半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3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B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 mT,频率为8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C组小鼠每天在强度为4mT,频率为32 Hz的磁场中照射治疗20 min,共30 d.各组小鼠在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值.结果:治疗后B,C组骨密度值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对骨保护素基因敲除小鼠骨质疏松有治疗效果,频率为8~32 Hz的磁场治疗疗效相同.
作者:刘亚林;魏丽;贺晓晔;张新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产时母血、脐血、羊水中的激活素A水平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92例产妇依据胎儿窘迫诊断标准分为胎儿窘迫组72例与正常分娩组20例,分娩时留取母血、羊水、脐血检测激活素A水平,分析其与胎儿窘迫之间的关系.结果:胎儿窘迫组母血、脐血和羊水中的激活素A水平均较正常分娩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时母血、脐血、羊水中激活素A水平增高,对胎儿窘迫有预测价值.
作者:方渝;徐志康;刘艳丽;沈润华;朱兆钧;吴梅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原因及风险,以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914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剖宫产原因,比较再次剖宫产者、同期1 000名初次剖宫产产妇(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胎盘异常、子宫不全破裂、子宫切除及术中盆腹腔粘连发生率.结果:阴道试产成功58名,再次剖宫产856名.社会因素301名(35.2%),继发性宫缩乏力192名(22.4%),巨大儿73名(8.5%),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前3位原因.再次剖宫产组手术时间(51±8)mm,术中出血量(382±63)mL;对照组分别为(27±6)min,(290±57)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盆腹腔粘连、胎盘异常、子宫不全破裂、子宫切除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风险高,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首次剖宫产十分必要.
作者:娄翠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血压变化情况.方法:OSAHS 合并高血压患者116例,分别行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摘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舌根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3,6,12个月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6,12个月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术前下降(P<0.01),术后3,6,12个月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手术治疗后降压效果较满意.
作者:肖玉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肝细胞肝癌致下腔静脉癌栓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临床资料,26例单纯支架置入(单纯组),30例支架置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组).患者均行支架置入,比较手术前、后下腔静脉梗阻段直径;联合组术后行体部伽玛刀治疗下腔静脉癌栓,处方剂量300~400 cGy,等剂量曲线50%~70%覆盖计划靶区,照射总剂量达3 000~4 800 cGy,术后1个月测量下腔静脉梗阻段直径;3,6个月了解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1个月下腔静脉直径均有不同程度扩大,单纯组下腔静脉梗阻段直径增加(0.67±0.25)cm,联合组直径增大(1.7±0.21)cm,3,6个月随访单纯支架置入患者下腔静脉通畅率60.87%,21.74%,而支架置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患者为10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支架置入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是治疗肝细胞肝癌致下腔静脉癌栓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季洪兵;吕光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透析前慢性肾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159例慢性肾病患者和63例非慢性肾病患者,分析主要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经彩超检查其左心室质量指数,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单变量、多变量回归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与非慢性肾病患者相比,慢性肾病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加,左心室肥大发生率高,且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平均血磷浓度和Log FGF-23增加值均与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下降呈明显相关(P均<0.01);不同肾功能组别患者平均血磷浓度均正常,但Log FGF-23绝对值随患者肾功能减退明显增加;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肾病患者增加的Log FGF-23与增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密切相关,且与左心室肥大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慢性肾病患者中FGF-23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肥大存在独立相关性.
作者:丁士新;曹慧霞;阎磊;邵凤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对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的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孕14~20+6周1 242名孕妇血清甲胎蛋白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应用Multicalc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值.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切割值为1∶270,≥1∶270为高风险孕妇;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切割值为1∶350,≥1∶350为 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孕妇均抽取静脉血4~20 mL行胎儿细胞富集分离与鉴定,对胎儿有核红细胞进行单细胞基因分析,并应用基因扫描技术对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基因片段进行检测.结果:血清甲胎蛋白+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筛查出高风险孕妇35名,其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20名,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9名,神经管缺陷高风险6名,阳性率2.8%.20名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中,21号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为三体图谱型6名,其中1∶1∶1基因型4名,2∶1基因型2名;1名2∶1基因型孕妇自然流产,对流产胎体进行细胞核分型,确诊为唐氏综合征,余5名活产新生儿经细胞核型分析确诊为唐氏综合征.1 207名低风险孕妇基因扫描均为正常二倍体1∶1基因型.结论: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可提高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率,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率.
作者:薛燕平;曹烨;刘新正;朱冲;郭振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6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将164例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颈动脉内中膜正常组(对照组),测定2组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陆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钠肽与狼疮性肾炎患者合并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同时测定血浆脑钠肽、白蛋白、肌酐等水平;观察脑钠肽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白蛋白、肌酐的关系.结果:狼疮性肾炎组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心脏损害的狼疮患者脑钠肽明显高于不舍并心脏损害组(P<0.01).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54,P<0.01;r=0.46,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2,P<0.01).结论:脑钠肽测定有助于发现并监测狼疮性肾炎合并心脏损害.
作者:陈晖;朱清;邵凤民;程银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N-端脑钠素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3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7 d NT-proBNP水平,观察对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T-proBNP水平术前分别为(776.8±219.2)pg/mL 与(351.2±123.4)pg/mL(P<0.01),术后即刻分别为(963.6±31 5.3)pg/mL与(372.5±142.1)pg/mL(P<0.01),术后7 d分别为(443.7±188.5)pg/mL 与(275.6±98.2)pg/mL(P<0.01);术后即刻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仅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NT-proBNP水平较术前及术后即刻均降低(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下降趋势更明显.基线NT-proBNP≥300 pg/mL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10.6%(7/66)高于NT proBNP<300 pg/mL患者的6.1%(2/33)(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NT-proBNP水平存在动态改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作者:王子超;孙刚;高传玉;于革文;郝毅;张文祥;李延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早期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21区带探针对20例健康成人晨尿脱落细胞及10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行FISH,并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FISH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结果:10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FISH检测均为阳性,膀胱尿路上皮癌FISH阳性表达在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理分级越低FISH阳性突变越高(P<0.01).结论: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有重要价值.
作者:姚昊;韩永;蔡明;王强;苏家贵;石炳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眼部血流的影响,探讨药物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对12例22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静脉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 d,观察用药前、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以及睫状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明显增加,阻力指数明显降低.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增加视网膜血液灌注量.
作者:曾照年;董良;董仰曾;王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行肺叶切除术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L组30例,C组30例.2组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行明视经口支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前1 min,L组在气管导管前1/3均匀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 g,C组气管导管表面不涂任何药物.比较2组诱导前5 min(T1)、停药后角膜反射恢复(T2)、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血液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有创血压、心率.结果:C组T2~T5时间点各指标高于T1时间点(P<0.05);L组T3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心率较T1增高(P<0.05),T2~T5时间点各项指标均低于C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减少肺叶切除术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围拔管期儿茶酚胺释放,维持围拔管期血压、心率的稳定.
作者:张璐瑶;董铁立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