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8、血浆M2型丙酮酸激酶检测早期诊断非小细胞肺癌价值研究

周燕斌;曾显声;薛聃;谭潇琼;黄茂宏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8, M2型丙酮酸激酶, 肿瘤标志物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解整合素样一金属蛋白酶8、血浆M2型丙酮酸激酶检测对早期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8浓度和EDTA抗凝血浆中的M2型丙酮酸激酶浓度,行组间比较,以ROC曲线评价诊断价值并相互比较.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8浓度和血浆M2型丙酮酸激酶浓度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8、M2型丙酮酸激酶、癌胚抗原的AUC分别为0.85、0.87、0.90,诊断界值分别取328 pg/mL、16.5 u/mL、5 ng/mL时,其灵敏度分别为76.4%、75.0%、75.0%,特异度分别为83.4%,85.0%,86.7%.结论:解整合素样一金属蛋白酶8和M2型丙酮酸激酶栓测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均有较好的价值.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异常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5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单支冠状动脉走行异常1例(4.3%),开口起源异常6例(26.1%),冠状动脉瘘1例(4.3%),冠状动脉瘤1例(4.3%),左回旋支缺如1例(4.3%),冠状动脉心肌桥13例(56.5%).结论:64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及行程的异常.

    作者:陈新晖;葛昊;徐爱民;陈绍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宫颈微偏腺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宫颈微偏腺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结果:8例依据临床症状,宫颈活检或宫颈锥切标本的光镜所见、免疫组化等相关检查确诊.2例早期治疗的患者,经3~5年随访至今仍健在.结论:宫颈微偏腺癌临床症状不明显,镜下癌腺体形态似良性,早期确诊率低.对有大量稀黏液性白带及宫颈明显肥大者,可在宫颈部深取活检或行宫颈锥切术.

    作者:王在恒;于喜法;游国芹;龙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锥形束CT在口腔科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雏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锥形束CT检查183例口腔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锥形束CT图像辅助设计牙种植手术方案,116例缺失牙患者无牙种植手术并发症发生135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和12例埋伏牙导萌术手术中检查锥形束CT定位准确率达100%;20例根管治疗后仍有症状牙体牙髓病患者锥形束CT检查诊断准确率这100%.结论:锥形束CT检查在牙种植手术方案设计,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疑难牙体牙髓病诊断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李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侧块内固定治疗椎管狭窄伴颈椎不稳定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内固定加后路单开门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对18例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不稳定患者采用Ⅰ期后路单开门减压加侧块内固定、椎间小关节植骨融合术.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系统评定,拍颈椎X线片观察小关节融合情况.结果:随访平均14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3~6个月复查推间小关节100%融合.结论:侧块内固定加单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伴不稳定是疗效确切、术式简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金毅;赵炬才;刘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正常儿童和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变化水平比较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和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的差异.方法:对5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和45例正常儿童的脑脊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并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质量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及葡萄糖浓度和白细胞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质量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均呈正相关(P<0.01,P<0.05),与葡萄糖浓度及白细胞计数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可作为分析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病情的重要依据.

    作者:张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对复杂腕关节损伤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复杂腕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X线平片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或不能诊断的腕关节损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57例中,X线平片46例不能完全明确诊断,11例不能诊断;多层螺旋CT诊断多骨骨折39例,骨折伴/并脱位18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复杂腕关节损伤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代小兵;李木生;何瑜;吴春燕;黄群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蛋白质Z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质Z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浆凝血因子FⅦ:C,FⅧ: C,FX:C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血管并发症组(30例)和无血管并发症组(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蛋白质Z,血浆凝血因子FⅧ:C,FⅧ: C,FX:C水平.结果:血管并发症组和无血管并发症组蛋白质Z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FⅦ;C,FⅧ: C,FX:C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并发症组蛋白质Z水平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FⅧ:C,FⅧ:C,FX :C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蛋白质Z与FⅦ:C,FⅦ:C,FX:C水平在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中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栓形成在2型耱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蛋白质Z水平下降所致的FⅦ: C,FⅧ;C,FX:C活性和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一个新机制,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蛋白质Z、FⅦ: C,FⅧ:C,FX:C水平对于及早发现高凝倾向,及早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高春艳;董卫军;陈英利;刘英姿;曲辉;高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半机械侧侧吻合治疗食管癌

    目的:探讨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半机械侧侧吻合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岁合并低肺功能的食管癌患者114例,观察组41例行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半机械侧侧吻合术;对照组73例,行经左胸后外侧切口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手工端侧吻合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14例均完整切除,无术中死亡;术后30 d内对照组1例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术后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麻痹发生率和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吻合口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经裂孔食管切除、食管一胃颈部半机械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快速的手术方式,为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理想的选择.

    作者:王明;杨光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子宫缩减成形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过多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剔除保留子宫治疗痛经及月经量过多的方法.方法:将11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峡部捆扎止血带后将子宫体割开,剔除子宫峡部以上大部分子宫肌层,切除部分子宫内膜行子宫成形术,形成一完整宫腔,将浆膜层与黏膜层合并缝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痛经症状均消失,月经量均明显减少.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体积增大如孕3个月大者,可行病灶剔除、大子宫缩减成形术.

    作者:王斌;谢俊敏;张亚琴;樊小凡;杨凤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游离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小腿外侧皮辫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的皮瓣面积12 cm×8 cm~20 cm×13 cm,供区中厚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19例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移植全部成活,1例在皮瓣修复的周围软组织挫伤区出现坏死、二期行膝内侧交腿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多显臃肿,4例行二期修整,无渍疡发生,感觉部分恢复,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踝周无合适局部皮瓣或带蒂皮瓣转移修复的情况下,依据软组织缺损情况采用不同的游离皮瓣修复方法,可达到较好的外观和功能要求.

    作者:单乐群;马保安;张勇;郑联合;李军;王育才;范清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影响131Ⅰ首次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131Ⅰ首次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愈及出现早发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原因,提高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首次治愈率,降低早发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1Ⅰ首次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痊愈129例(54.9%),未愈78例(33.2%).近期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28例(11.9%).甲状腺质量>50 g者131Ⅰ首次痊愈率,近期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低于甲状腺质量<30 g者(P<0.01);高甲状腺吸碘率>85%者131Ⅰ首次痊愈率,近期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低于高甲状腺吸碘率<60%者(P<0.01);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者131Ⅰ首次痊愈率,近期永久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低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者(P<0.01).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Ⅰ治疗剂量应根据患者甲状腺大小、高甲状腺吸碘率、毒性结节性或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个体化给药.

    作者:田志远;田丽霞;付秀玲;吴庆超;张曙光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上呼吸道感染儿童109例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51例,病毒感染组58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72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高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P<0.01),前白蛋白水平低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P<0.01);病毒感染组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及白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可作为小儿怠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鉴别诊断的灵敏指标.

    作者:叶萍;胡昭宇;赵德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0年临床成分输血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统计与分析临床输血资料,为医院合理储血,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1999-2008年临床血液成分及全血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本院全血用量有大幅度下降,机采粒细胞逐渐减少,成分用血比例提高,2004-2008年成分用血比例均>99.0%.悬浮红细胞和血浆成为成分输血的主体.结论:统计分析医院输血情况,预测用血趋势,制定储血计划,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输血.

    作者:燕备战;王书勤;梁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442例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计高龄中、晚期妊娠心电图特点.方法:妊娠中、晚期孕妇442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221例和非高龄组221例,比较2组心电图特点.结果:高龄组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ST-T改变、短P-R综合征、PtfV1增深和左心室高电压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P<0.01),正常心电图低于非高龄组(P<0.01),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低于非高龄组(P<0.05);分娩后随访3~6个月,2组心电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期心电图改变多为功能性改变,具有可逆性;心电图检查应作为孕期常规,以提高母婴安全.

    作者:谈剑诚;张天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硝普钠剂量逆序法在抢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硝普钠剂量逆序法在抢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1例抢救中给予硝普钠剂量逆序法,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剂量,比较2组达到目标血压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率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达到目标血压时间、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2组不良反应、抢救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剂量逆序法抢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快速、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绪国;施艳红;肖敏;陈立东;朱艳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AIDS患者与非AIDS/HIV感染者尿常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AIDS患者尿液常规特点,探讨AIDS相关肾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AIDS患者(AIDS组)及同期住院34例非AIDS/HIV感染者(对照组)尿常规资料,比较2组患者尿蛋白、管型、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等.结果:AIDS组与对照组比较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胆红素、尿胆原及尿糖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型及尿酮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DS并发肾损害较常见,加强监测尿蛋白、尿红细胞等,必要时行肾组织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HIV相关性肾病,及时干预治疗可能延缓病情进展.

    作者:强占荣;蒋青林;林中;陈晓燕;周雪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资料.结果:3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10例肝静脉阻塞,27例下腔静脉阻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布加综合征的首选诊断方法,能显示狭窄的部位、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手术效果.

    作者:郭文清;杨龙;马桂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胸腔积液病理细胞学确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7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1例),行胸腔王八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引流胸腔积液后,治疗组胸腔内注入鸦胆子油乳,40 mL/次;对照组胸腔内注入顺铂,30~60 mg/次,加生理盐水20 mL稀释.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出现发热和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吴卫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价值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急性再发脑梗死患者30例,于发病第3~7天行MRI弥散加权成像、T2WI、FLAIR序列扫描,记录各序列扫描结果显示的高信号病灶数量,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明确本次发病的责任病灶.结果:弥散加权威像序列显示病灶30个,均为责任灶,责任病灶显示率100%,显示特异性100%;T2WI序列扫描显示病灶105个,其中责任灶28个,责任病灶显示率93.3%,显示的特异性为26.7%;FLAIR序列扫描显示病灶75个,其中责任灶29个,责任病灶显示率96.7%,显示的特异性为38.7%.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的急性期责任病灶敏感而特异.

    作者:陈萍;徐南飞;孔岳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5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53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率占同期异位妊娠的8.83%,其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6例,宫角妊娠11例,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7例,宫颈妊娠4例,卵巢妊娠2例,残角子宫妊娠1例,输卵管残端妊娠1例,子宫肌壁闻妊娠1例.结论:特殊部位异位妊娠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怀疑该病应及时明确诊断,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徐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