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常儿童和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变化水平比较

张彦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脑脊液,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和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的差异.方法:对5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和45例正常儿童的脑脊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并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质量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及葡萄糖浓度和白细胞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质量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均呈正相关(P<0.01,P<0.05),与葡萄糖浓度及白细胞计数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可作为分析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病情的重要依据.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有限切开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有限切开内固定加支架外固定治疗挠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法牵引撬拔复位,克氏针交叉将骨折固定.在患肢第二掌骨外侧和桡骨外侧以外固定支架固定,随访6~9个月(平均7.5个月).对患者临床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评分.结果:优14例,良5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86.4%.结论:支架外固定可保持桡腕之间关节间隙的宽度,利于腕关节早期活动,避免腕关节僵硬;有限内固定可使关节面复位满意,创伤小,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宋华荣;喻忠;王黎明;桂鉴超;侯明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异常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5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单支冠状动脉走行异常1例(4.3%),开口起源异常6例(26.1%),冠状动脉瘘1例(4.3%),冠状动脉瘤1例(4.3%),左回旋支缺如1例(4.3%),冠状动脉心肌桥13例(56.5%).结论:64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及行程的异常.

    作者:陈新晖;葛昊;徐爱民;陈绍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抢救成功1例报道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又称黏液性水肿昏迷,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未及时诊治其病情发展的晚期阶段;虽然临床发病率低,但其病死率可达50%[1].本院2008年收治1例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患者,经诊治痊愈.报道如下.

    作者:刘卫静;孟桂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保留肾脏术式治疗输尿管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保肾手术的效果和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输尿管癌保肾手术的临床资料,7例行输尿管病灶部分切除术,9例行输尿管末端及膀胱袖口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经输尿管镜行肿瘤电灼.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本组中18例为移行细胞癌,1例鳞癌.术后15例获得随访6个月~5年.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及2年同侧输尿管复发;3例术后3个月~3年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于术后1年发现对侧上尿路肿瘤;1例鳞癌患者术后5个月发现肺部转移,术后11个月死亡.结论:输尿管癌为少见尿路上皮肿瘤,保肾手术有复发的风险,需进行随访.但对早期、低级别原发性输尿管肿瘤,保肾手术良好.

    作者:刘先东;吴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

    目的:观察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32例,给予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30 min及出手术室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单纯腰麻下完成手术28例(87.5%),硬膜外给药4例(12.5%),麻醉前与麻醉后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循环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起效快、不改变麻醉体住、效果满意、循环稳定.

    作者:魏小伍;梁亚霞;汤瑞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游离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小腿外侧皮辫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的皮瓣面积12 cm×8 cm~20 cm×13 cm,供区中厚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19例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移植全部成活,1例在皮瓣修复的周围软组织挫伤区出现坏死、二期行膝内侧交腿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多显臃肿,4例行二期修整,无渍疡发生,感觉部分恢复,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踝周无合适局部皮瓣或带蒂皮瓣转移修复的情况下,依据软组织缺损情况采用不同的游离皮瓣修复方法,可达到较好的外观和功能要求.

    作者:单乐群;马保安;张勇;郑联合;李军;王育才;范清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价值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急性再发脑梗死患者30例,于发病第3~7天行MRI弥散加权成像、T2WI、FLAIR序列扫描,记录各序列扫描结果显示的高信号病灶数量,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明确本次发病的责任病灶.结果:弥散加权威像序列显示病灶30个,均为责任灶,责任病灶显示率100%,显示特异性100%;T2WI序列扫描显示病灶105个,其中责任灶28个,责任病灶显示率93.3%,显示的特异性为26.7%;FLAIR序列扫描显示病灶75个,其中责任灶29个,责任病灶显示率96.7%,显示的特异性为38.7%.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的急性期责任病灶敏感而特异.

    作者:陈萍;徐南飞;孔岳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卒中量表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预测脑卒中死亡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评估脑卒中急性期死亡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CT或MRI确诊的184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于入院时分别采用卒中量表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评分,追踪2周内死亡例数,绘制ROC,选择适当截割点,比较2种评分系统预测脑卒中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结果:死亡组卒中量表和急性生理学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高于生存组(P<0.01);卒中量表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分值的佳医学决定水平分别为16分和31分,卒中量表预测脑卒中急性期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0.791和0.660,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为0.767和0.816;AUC分别是0.748和0.846(P<0.01).结论:卒中量表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均可有效地预测脑卒中患者死亡风险,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的诊断性能更好.

    作者:盛雪平;刘秋菊;陈万民;岳高峰;贾宝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应用PCR技术对4例DMD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目的:建立规范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产前基因诊断程序.方法:通过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判断胎儿性别,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个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中先证者dystrophin基因缺失热区内16个外显子是否缺失,并对胎儿进行相应外显子检测;对家系成员和胎儿进行第45、49、50内舍子以及5'和3'端短片段串联重复序列的基因连锁分析.结果:2例胎儿为正常男性,1例胎儿为正常女性,1例男性胎儿获得风险染色体.结论:在规范的检测程序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缺失检测结合连锁分析能准确地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进行产前基因诊断,且是目前有效的实验室方法.

    作者:王莉;王涛;康冰;方东;廖世秀;王应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低场MRI诊断脊柱转移瘤价值

    目的:探讨低场MRI诊断眷柱转移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证实49例眷柱转移瘤患者的MRI影像学费料.结果:溶骨性转移34例(69.4%),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STIR高信号;成骨性转移10例(20.4%),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STIR也呈低信号;混合性转移5例(10.2%),MRI表现为高低不均混杂信号.28例患者行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脊椎转移灶均有轻度不均匀强化,椎旁有软组织肿块,有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MRI是诊断脊柱转移瘤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杨文杰;白民学;李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6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既往已行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再出血者再次断流后行限制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6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限制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4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2例脾切除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人工血管架桥术,1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16例患者均获随访,除1例手术再次复发出血外,余15例患者术后情况均稳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首选的诊断方法,脾切除+断流联合分漉术是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首选术式.

    作者:秦长江;孙嵩洛;李诗杰;郑立;马万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方式下男性患者膀胱镜放置输尿管双J管疼痛感觉及评分比较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复合麻醉下,男性患者膀胱镜放置输尿管双J管的评分及疼痛发生率.方法:体内留置输尿管双J管男性患者60例,分为局部麻醉组20例,全身麻醉组30例,复合麻醉组10例,置管后第3天比较VAS评分及疼痛发生率.结果:全身麻醉组未感觉疼痛,局部麻醉组疼痛发生率95%,复合麻醉组疼痛发生率80%,全身麻醉组与局部麻醉组、复合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与复合麻醉组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VAS评分6.20±2.07,复合麻醉组VAS评分3.10±1.07,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放置输尿管支架管时采用复合麻醉或全身麻醉.

    作者:邱智;孙玉成;张弋;朱丽珍;崔波;杨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4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Ⅰb~Ⅱb期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病理检查确诊为巨块型宫颈癌47例Ⅰb~Ⅱb期(Ⅰ b期21例,Ⅱa 16例,Ⅱb 10例)患者采用PVB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子宫广泛性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观察近期疗效.结果:38例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总有效率81.3%;13例肿块完全消退,7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手术切除率100%.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是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新手段.

    作者:严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上呼吸道感染儿童109例根据诊断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51例,病毒感染组58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72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高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P<0.01),前白蛋白水平低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P<0.01);病毒感染组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及白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可作为小儿怠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鉴别诊断的灵敏指标.

    作者:叶萍;胡昭宇;赵德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0年临床成分输血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统计与分析临床输血资料,为医院合理储血,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1999-2008年临床血液成分及全血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本院全血用量有大幅度下降,机采粒细胞逐渐减少,成分用血比例提高,2004-2008年成分用血比例均>99.0%.悬浮红细胞和血浆成为成分输血的主体.结论:统计分析医院输血情况,预测用血趋势,制定储血计划,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输血.

    作者:燕备战;王书勤;梁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和高凝状态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和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肾病综合征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 mL+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 000 u皮下注射,1次/d.氟伐他汀胶囊20 mg口服,睡前服用.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白蛋白、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结果: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24 h尿蛋白定量、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增高(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高脂状态,有助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刘涛;王黎萍;田少江;刘滇军;叶婷婷;李骏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胸腔积液病理细胞学确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7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1例),行胸腔王八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引流胸腔积液后,治疗组胸腔内注入鸦胆子油乳,40 mL/次;对照组胸腔内注入顺铂,30~60 mg/次,加生理盐水20 mL稀释.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出现发热和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吴卫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子宫缩减成形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过多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剔除保留子宫治疗痛经及月经量过多的方法.方法:将11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峡部捆扎止血带后将子宫体割开,剔除子宫峡部以上大部分子宫肌层,切除部分子宫内膜行子宫成形术,形成一完整宫腔,将浆膜层与黏膜层合并缝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痛经症状均消失,月经量均明显减少.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体积增大如孕3个月大者,可行病灶剔除、大子宫缩减成形术.

    作者:王斌;谢俊敏;张亚琴;樊小凡;杨凤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呼吸道病毒与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集健康体检者106例(对照组)和1年期内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208例(观察组)鼻咽拭子,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常见的7种(11个亚型)呼吸道病毒.结果:对照组106例中4例阳性.其中流感病毒A型3例,鼻病毒1例.观察组208例患者中88例检出107株病毒,患者阳性率42.3%.病毒株检出率51.4%.检出病毒以流感病毒A型、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为高,三者占检出病毒株的81.3%(87/107),人偏肺病毒和人博卡病毒未见阳性.13例患者同时检出2种以上病毒:1例同时检出5种病毒,3例同时检出3种病毒,9例同时检出2种病毒.病毒感染者中临床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占34.8%(39/112),急性支气管炎47.5%(19/40),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55.0%(22/40),支气管扩张50.0%(8/16).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A型、副流感病毒1型感染时间分布以一季度为高.结论:深圳地区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病毒感染具有较高比例,以流感病毒A型、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为主,且具有一定比例的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率.

    作者:周一平;陆学东;陈小可;杨来智;刘慧;喻海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颈椎后路单开门加侧块内固定治疗椎管狭窄伴颈椎不稳定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内固定加后路单开门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对18例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不稳定患者采用Ⅰ期后路单开门减压加侧块内固定、椎间小关节植骨融合术.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系统评定,拍颈椎X线片观察小关节融合情况.结果:随访平均14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3~6个月复查推间小关节100%融合.结论:侧块内固定加单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伴不稳定是疗效确切、术式简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金毅;赵炬才;刘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