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雪平;刘秋菊;陈万民;岳高峰;贾宝山
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又称黏液性水肿昏迷,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未及时诊治其病情发展的晚期阶段;虽然临床发病率低,但其病死率可达50%[1].本院2008年收治1例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患者,经诊治痊愈.报道如下.
作者:刘卫静;孟桂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保守及抗凝治疗效果满意,1例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死亡,5例转院治疗.结论:妇科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引起高度重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对存在高危因素者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凝剂,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徐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肌电谤发电位仪检测100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糖尿痛患者(糖尿病组)和5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糖尿病组神经传导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作为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的检测手段之一.
作者:张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急性再发脑梗死患者30例,于发病第3~7天行MRI弥散加权成像、T2WI、FLAIR序列扫描,记录各序列扫描结果显示的高信号病灶数量,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明确本次发病的责任病灶.结果:弥散加权威像序列显示病灶30个,均为责任灶,责任病灶显示率100%,显示特异性100%;T2WI序列扫描显示病灶105个,其中责任灶28个,责任病灶显示率93.3%,显示的特异性为26.7%;FLAIR序列扫描显示病灶75个,其中责任灶29个,责任病灶显示率96.7%,显示的特异性为38.7%.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再发脑梗死的急性期责任病灶敏感而特异.
作者:陈萍;徐南飞;孔岳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剔除保留子宫治疗痛经及月经量过多的方法.方法:将11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峡部捆扎止血带后将子宫体割开,剔除子宫峡部以上大部分子宫肌层,切除部分子宫内膜行子宫成形术,形成一完整宫腔,将浆膜层与黏膜层合并缝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痛经症状均消失,月经量均明显减少.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体积增大如孕3个月大者,可行病灶剔除、大子宫缩减成形术.
作者:王斌;谢俊敏;张亚琴;樊小凡;杨凤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复杂腕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X线平片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或不能诊断的腕关节损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57例中,X线平片46例不能完全明确诊断,11例不能诊断;多层螺旋CT诊断多骨骨折39例,骨折伴/并脱位18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复杂腕关节损伤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代小兵;李木生;何瑜;吴春燕;黄群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等多种细胞因子对绒癌细胞系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JEG-3细胞分别予12.5 ng/mL白细胞介素-2、10 ng/mL白细胞介素-3、50 u/mL白细胞介素-6、5 ng/mL白细胞介素-8、10 ng/mL白细胞介素-10、10 ng/mL白细胞介素-15、10 ng/mL表皮生长因子、10 ng/m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处理24 h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JEG-3绒癌细胞系中转化生长因子-β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转录表达.结果: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转化生长因子-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表现出诱导表达的作用,表皮生长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仅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β3的表达,白细胞介素-10则仅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而白细胞介素-15则对JEG-3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在调节滋养层细胞侵入的复杂细胞因子网络中,各种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作者:庞战军;周君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解整合素样一金属蛋白酶8、血浆M2型丙酮酸激酶检测对早期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8浓度和EDTA抗凝血浆中的M2型丙酮酸激酶浓度,行组间比较,以ROC曲线评价诊断价值并相互比较.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8浓度和血浆M2型丙酮酸激酶浓度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8、M2型丙酮酸激酶、癌胚抗原的AUC分别为0.85、0.87、0.90,诊断界值分别取328 pg/mL、16.5 u/mL、5 ng/mL时,其灵敏度分别为76.4%、75.0%、75.0%,特异度分别为83.4%,85.0%,86.7%.结论:解整合素样一金属蛋白酶8和M2型丙酮酸激酶栓测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均有较好的价值.
作者:周燕斌;曾显声;薛聃;谭潇琼;黄茂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蒽环类药物对血液病患者心电图的影响,了解蒽环类药物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应用蒽环类药物治疗,既往无心脏病史血液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出现心电图异常46例(27.88%),其中心肌缺血24例(14.55%),心律失常22例(13.33%);未发生心力衰竭等其他心脏事件.结论:葱环类药物治疗血液病可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损害,治疗期间不能忽视心电图检查.
作者:郭智;石宇杰;霄雨;沙鸥;谭晓华;陈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预防持续静脉滴注瑞芬太尼后引起的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的效果.方法:地氟醚吸入麻醉下行脊柱后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患者45例,按照术中应用镇痛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C组)15例,瑞芬太尼组(R组)15例、氛比洛芬酯组(F组)15例.C组术中间断给予芬太尼,R组持续静脉滴注瑞芬太尼0.2 μg/(kg·min),F组持续静脉滴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切皮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比较3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即刻、拔管后15,30 min血糖及各等级疼痛评分所占例数.结果:3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和F组苏醒、拔管时间短于C组(P<0.05),R组和F组苏醒、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拔管后15,30 min各等级疼痛评分所占例数、血糖高于C组(P<0.05),低于F组(P<0.05),F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使用氟比洛芬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片类药物急性耐受.
作者:王寿平;陈晓彤;张雯君;黄海量;彭书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和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肾病综合征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 mL+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 000 u皮下注射,1次/d.氟伐他汀胶囊20 mg口服,睡前服用.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白蛋白、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结果: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24 h尿蛋白定量、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增高(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高脂状态,有助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刘涛;王黎萍;田少江;刘滇军;叶婷婷;李骏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资料.结果:3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10例肝静脉阻塞,27例下腔静脉阻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布加综合征的首选诊断方法,能显示狭窄的部位、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手术效果.
作者:郭文清;杨龙;马桂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多潘立酮胶囊(受试制剂)和多潘立酮片(参比制刺)的生物等效性.方法:血清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用DAS2.0程序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1/2分别为(11.0±5.0)h和(10.8±3.9)h,tmax为(1.0±0.4)h和(0.9±0.3)h,Cmax为(43.8±17.2)μg/L和(40.1±15.6)μg/L,AUC0-1为(248.50±102.44)μg·h/L和(244.26±107.62)μg·h/L,AUC0-∞为(280.16±111.46)μg·h/L和(270.83±108.42)μg·h/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8±29.4)%.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张伟;秦玉花;赵红卫;宋建伟;赵钰敏;樊鹏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保肾手术的效果和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输尿管癌保肾手术的临床资料,7例行输尿管病灶部分切除术,9例行输尿管末端及膀胱袖口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经输尿管镜行肿瘤电灼.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本组中18例为移行细胞癌,1例鳞癌.术后15例获得随访6个月~5年.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及2年同侧输尿管复发;3例术后3个月~3年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于术后1年发现对侧上尿路肿瘤;1例鳞癌患者术后5个月发现肺部转移,术后11个月死亡.结论:输尿管癌为少见尿路上皮肿瘤,保肾手术有复发的风险,需进行随访.但对早期、低级别原发性输尿管肿瘤,保肾手术良好.
作者:刘先东;吴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53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率占同期异位妊娠的8.83%,其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6例,宫角妊娠11例,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7例,宫颈妊娠4例,卵巢妊娠2例,残角子宫妊娠1例,输卵管残端妊娠1例,子宫肌壁闻妊娠1例.结论:特殊部位异位妊娠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怀疑该病应及时明确诊断,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徐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肿瘤发生根本原因是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紊乱.Skp2能够特异性结合磷酸化的蛋白,使肿瘤细胞G-S期调控发生紊乱.随着基因分子生物学的发展,Skp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近年已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罗四维;彭先兵;张群;张端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各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2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无微血管病变组68例)与B组(微血管病变组60例),对照组(50例),检测各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血细胞参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1)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平均红细胞容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组血小板计数减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血细胞参数时老年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晶晶;田晨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QTc间期在心肌急性缺血发作时变化特点,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心电图出现QT间期变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观察缺血发作时与缓解(静息)时心电图QT间期、RR间期以及QTc间期的变化特点.QTc间期按Bazett's公式计算.结果:3例患者出现缺血性QTc间期改变,其中2例表现为QTc间期延长,1例QTc间期缩短.在QT间期改变中以ST段、T波时限改变为主,QRS波时限未变化,伴T波振幅绝对值增大,ST段可抬高、压低或不变.结论:缺血性QTc间期异常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的心电图特征之一.
作者:杨蕾;王宇航;刘晓宇;王芳芳;楚英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计高龄中、晚期妊娠心电图特点.方法:妊娠中、晚期孕妇442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221例和非高龄组221例,比较2组心电图特点.结果:高龄组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ST-T改变、短P-R综合征、PtfV1增深和左心室高电压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P<0.01),正常心电图低于非高龄组(P<0.01),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低于非高龄组(P<0.05);分娩后随访3~6个月,2组心电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期心电图改变多为功能性改变,具有可逆性;心电图检查应作为孕期常规,以提高母婴安全.
作者:谈剑诚;张天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既往已行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再出血者再次断流后行限制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6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限制性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4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2例脾切除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人工血管架桥术,1例行改良脾-肺固定术.16例患者均获随访,除1例手术再次复发出血外,余15例患者术后情况均稳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首选的诊断方法,脾切除+断流联合分漉术是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首选术式.
作者:秦长江;孙嵩洛;李诗杰;郑立;马万里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