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类癌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戴沛军;王恒辉;冀雪娟

关键词:支气管类癌, 临床病理,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并提高对支气管类癌的认识.方法:通过1例支气管类癌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支气管类癌起源、病理分型及特点、临床表现、分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支气管镜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确诊依靠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铬粒素A、突触素阳性是确诊依据.结论:支气管类癌早期易误诊,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化疗及放疗对支气管类癌不敏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类癌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并提高对支气管类癌的认识.方法:通过1例支气管类癌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支气管类癌起源、病理分型及特点、临床表现、分类、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支气管镜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确诊依靠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铬粒素A、突触素阳性是确诊依据.结论:支气管类癌早期易误诊,早期手术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化疗及放疗对支气管类癌不敏感.

    作者:戴沛军;王恒辉;冀雪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研究

    目的: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进行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对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108例(CHR组)、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113例(OMR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319例(LIHR组)进行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结果:CHR,OMR和LIHR 3组复发率分别为6.48%(7/108),0.88%(1/113)和0.31%(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HR组复发率明显高于OMR组和LIHR组,LIHR组和OMR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74%,9.84%和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P>0.05,双侧P>0.05).术后第2 d疼痛分数、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正常活动时间3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HR组优于CHR组和OMR组.结论:LIHR作为众多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辉;李健文;郑民华;李华青;解轶生;王磊;王明亮;陆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8例胆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部位、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经T管引流术,胆管对端吻合术等方法,7例痊愈(87.5%),1例死亡(12.5%).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以胆囊切徐术多见,首选治疗方法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时,全胆汁改道和十二指肠憩室化处理是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付天泽;宋继东;王瑞星;张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与大肠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癌患者87例,并与同期其他肿瘤患者109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肠癌组12例(13.79%)有胆囊切除病史,显著高于对照组(4.59%)(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是大肠癌高危因素之一.

    作者:陈佩;常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肠间质瘤致反复消化道大出血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2007年9月18日因排不成形黑便1次、混有鲜血,量约250 mL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7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有脑动脉硬化史.7年前因左肺癌行左肺切除术.入院后给予禁食、止血及制酸药物应用等治疗,效果差,仍便血,且血压曾降至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伴有重度口干、心悸、全身冷汗等休克早期症状.次日行电子胃镜检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黏膜贫血.入院第1周行结肠镜检查,见肠腔内大量新鲜血迹,但未发现出血病灶.经继续止血治疗,出血停止.第2周仅排少量黑便1次.

    作者:戴颖;张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检测肾小球源性和肾小管源性蛋白尿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

    目的:通过检测尿中肾小球源性及肾小管源性蛋白尿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肾脏损害情况.方法: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4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并与4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结果:5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尿微量蛋白阳性,肾小管源性蛋白尿较肾小球源性蛋白尿更多见.对照组有15%患者出现轻度蛋白尿,且有明确的肾损害因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肾损害较常见.联合检测多种尿微量蛋白有利于早期诊断.

    作者:林小军;蔡小燕;叶静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观察组)和正常产妇(对照组)各94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临产前体质量、临产前体质量指教、第三产程时间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流产清宫次数≥3次、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伴凝血异常等构成比高于对照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三产程时问、胎盘因素、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避免产前非意愿妊娠,减少宫腔操作,加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筛查和管理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刘改新;王书玉;王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肾嫌色细胞癌5例报道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复习文献并进行讨论.结果:4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脏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N0M0 3例,pT2N0M0 1例,pT4N0M0 1例.病理分级:G1 2例,G2 1倒,G3 2例.随访1~13个月,5例均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典型病理表现,辅以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

    作者:殷晓鸣;刘学锋;吴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定性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为乳腺癌的患者,采用美国生产Bard自动活检枪及16G活检针穿刺乳腺肿块取材,送细胞学、病理学检查,细胞学见到癌细胞者做免疫组化.结果:32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取材满意率为100%,穿刺活检后均无并发症.乳腺良性病灶4例(12.5%),乳腺恶性病灶28例(87.5%),其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卅)且原癌基因C-crbB-2蛋白(-)4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且原癌基因C-crbB-2蛋白(+~卅)9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且原癌基因C-crbB-2蛋白(-)3例.结论:乳腺肿块穿刺活检能确定肿块的病理性质,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并且可以根据免疫组化的结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徐敏;吴秀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方法: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糖耐量减低患者90例和糖耐量正常的体检健康者18例,测定2组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糖耐量减低组血浆内皮素、C反应蛋白升高,一氧化氮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糖耐量减低阶段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轻度炎症病变和胰岛素抵抗.

    作者:唐志浩;彭世志;杨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女性内生殖器畸形的虚拟现实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内生殖器畸形的虚拟现实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1.5-T GE MR系统对内生殖器畸形女性患者进行盆部扫描,将MRI信息导入RadioDexter 1.0系统重建三维结构,在Dextroscope工作站可视化环境下进行处理和研究,分析女性内生殖器的形态改变和空间比邻关系.结果:在虚拟现实可视化环境下成功对女性内生殖器畸形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取女性内生殖器畸形的详细信息.结论:基于MRI影像的虚拟现实可视化技术能较准确地诊断女性内生殖器畸形并指导畸形矫正手术.

    作者:叶培香;张文举;宋岩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LipL45相关基因的保守性分析及在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分析外膜蛋白LipL45在不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中的同源性,初步探讨其在钩端螺旋体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克隆表达外膜蛋白LipL45相关基因,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显微凝集试验分别测定其抗血清效价和抗体活性.以15株不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此外膜蛋白基因序列,通过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表达产物作为包被抗原与部分钩端螺旋体患者血清反应,评估其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行性.结果: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抗血清能识别大多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茵体蛋白,显微凝集试验结果也显示此外膜蛋白抗血清与大多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凝集反应呈阳性.用重组LipL45蛋白包被96孔板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显示,此蛋白抗原与22名感染者血清呈现不同水平的免疫阳性反应,而与10份正常人血清呈阴性反应(P

    作者:张湘燕;于洋;王亚琳;何平;胡宝瑜;聂一新;蒋秀高;郭晓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胸外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胸外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过程.结果:31例患者分为2组,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组20例,带机时间平均(7.3±1.6)d,死亡9例,病死率50%;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组11例,带机时间平均(4.5±1.8)d,死亡3例,病死率2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优于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治疗.

    作者:胡艳东;王晓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双源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斑块评估比较研究

    目的:使用双源CT对冠状动脉宽块进行无创评估,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上的优点及不足.方法:4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使用双源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了解冠状动脉斑块的种类、大小及解剖学分布,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判断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48例患者共检查576支冠状动脉节段,检测出127个粥样硬化斑块(约占22%),平均(2.4±0.32)个/例.其中74%为大斑块,26%为小斑块.在所有斑块中,16%的斑块为软斑块,10%的斑块为混合性斑块,74%的斑块为钙化斑块.共检测出8例心肌桥(约占16%).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双源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7%,97%,98%.结论:双源CT可以实现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区分高危斑块,并对心肌桥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作者:汤沂;江时森;卢光明;宫剑滨;张启高;王立军;张龙江;郭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方法:胃镜诊断Barrett食管109例,反流性食管炎125例,及对照组70例,分别在其胃窦部大、小弯各取2块活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活检检测幽门螺杆茵.结果:Barrett食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2.31%,反流性食管炎为33.78%,对照组为54.29%.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可能对Barrett食管及反流性食管炎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王清华;郭新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3种术式治疗肥厚性鼻炎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内镜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和微波热凝术3种方法治疗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87例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行鼻内镜鼻甲黏膜下成形术,C组行微波热凝术,随访1~2年,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结果:(1)A、B 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2)A组术后出血结痂显著高于B、C组(P<0.01),术后鼻腔干燥和烧灼感发生率C组>A组>B组,B组并发症少(P<0.05).结论:鼻内镜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治疗肥厚性鼻炎疗效优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微波热凝术.

    作者:孙发林;卜世崇;马克;李清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4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总结分析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结果:43例患者行血液透析1146次,共发生心律失常326次(28.45%),且65.94%心律失常发生于透析开始后2~4 h.随着年龄增长,心脏损害并发症增多,血清K+浓度增高,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不同年龄段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随年龄、并发症、血清K+浓度增加而增加.

    作者:南静;郝淑红;节春玲;张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彩超引导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彩超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手术中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彩超引导下对58例原发性及转移性肝脏肿瘤患者采用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前行CT或MRI、彩超检查,设计手术方案,术后1 d,7 d进行血清学检测,术后1周行彩超检查,1个月后复查CT或MRI和彩超厦血清学检查,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结果:治疗后肿瘤大直径缩小1/2者19例,缩小

    作者:祝海城;马鹰;何大馨;谭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巴胺在中重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型心脏瓣膜病术前应用的利弊

    目的:探讨多巴胺在中重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型心脏瓣膜病术前应用的利弊.方法:34例中重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型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术前准备用药情况分为常规组和多巴胺组,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多巴胺组患者多例右心房衰竭加重.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型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应慎用多巴胺,加强容量控制和血管扩张药物使用,以减轻前、后负荷为主.

    作者:姚艺;张刚成;柳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阴道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58例,准确率87.8%;误诊8例,误诊率12.2%.结论:阴道超声作为无创性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岚;何淑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